“唐僧”新傳
——記民建全國優秀會員、溫州市鴻運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健
發布時間:2012-11-22 10:51:28
|
作者: 陳建平
引 子
記得第一次見龐健,正值溫州市“兩會”期間。龐健作為市政協委員參加民建界別的分組討論。當他進門的瞬間,我眼前一亮,他的相貌特征酷肖吳承恩筆下的唐僧“頂平額闊天倉滿,目秀眉清地閣長”,出人意料的是,他在民建溫州市第三總支成員中的綽號,就叫唐僧。但是他們所指“唐僧”并非如我以貌取人一般膚淺的見識,而是他內在的品行與溫雅的個性……
學業有成 事業蒸蒸日上
龐健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家庭。父母均在溫州一家國有企業司職技術工作,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技術員。但在那蕭墻禍起的年代,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席卷大江南北,學生紛紛罷課休課。當時正讀高中的他不免受到波及,離開了接受知識的學生時代,進入一家企業當學徒。
不久,改革開放的潮流在溫州噴薄,天生就有經濟頭腦的溫州人紛紛到各地揭桿練攤。當時已成為國有企業正式職工的他,也坐不住了,于1989年辭職下海經商,創辦了溫州市鴻運皮革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經營,企業蒸蒸日上。當時的供應商嘉興麂皮廠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資金運轉困難。龐健見此,并沒另起爐灶尋找供應商,而是以睿智的眼光,一眼就瞄準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產品的前瞻性,適時給供應商企業注入大量的資金,還在企業管理、營銷以及發展上為管理者指點迷津,使得企業恢復了元氣,煥發了活力。后來,企業改制為浙江禾欣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龐健成為了大股東。后企業在深圳成功上市,為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受書香門第熏陶的龐健,離開學校那刻起就沒有放松學習。經父母指導,在家業余時間補修了高中的課程。在經商的七、八年中,他越發感到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感,于1997年報考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利用業余的時間修完專科和本科的課程。2003年報讀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2009年就讀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哲學國學博士班,眼下正研讀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班。見他讀書意興,與玄奘義無反顧地赴西天取經的恒心和決心,如出一轍。
龐健,現任民建溫州市委會副主委、市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溫州市民建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民建書畫院副院長。此外,還擔任溫州市鹿城區工商聯副主席、鹿城區慈善總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熱愛會務 澆灌精神家園
龐健1995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06年經民主推薦、組織測評,走上了民建溫州市第三總支主任的基層領導崗位。
在溫州,無論領導、普通會員、還是機關干部,對龐健的評價都非常一致,他熱心付出,有始有終;他認真做事,精益求精;他謙虛低調,默默奉獻。多年來,他積極參與市委會的各項事務,不管什么事,只要交給他,他都做得很認真,很細致,能及時負責任地落實到位,因此,有什么難做的事,首先想到的是交給他。他不但參與做事,還積極出錢資助活動開展,他既是市委會領導,又是企業家,雖說有這個優勢,但更為難得的是,他有一顆奉獻的心和對民建事業的執著與熱愛。
在他擔任第三總支主任的五年期間,注意團結服務會員,注重發揮會員的個性和積極性,加強組織活動的政治性,基層領導班子凝聚力得到了加強,會內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總支面貌煥然一新。2009年5月,他帶領支部會員在福建青云山舉辦封閉式的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座談會,帶頭圍繞科學發展觀,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暢談人生觀與企業的發展,形式新穎,效果顯著。2010年11月,組織總支全體成員赴文成紅楓山莊舉辦“六個為什么”學習會,他為成員講解了“六個為什么”的核心內容,強調了政治上要堅定,理論上要清醒,讓與會成員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注重發展新會員,吸收高素質的會員加入民建,許多新會員也因為他的個人魅力主動申請加入第三總支,隨著近年新會員的增多,2009年他還申請在總支增設了一個支部,以根據新會員的特點開展組織活動,加強教育和引導。
那幾年,龐健除了擔任總支主任外,還兼著企業家聯誼會的常務副會長、中青年工作委員會籌備組負責人、書畫院副院長等會內職務。無論市委會的哪項活動,都活躍著他忙碌的身影,這些年他為會的工作默默付出了很多,他非常關心關注民建事業的發展,能及時總結工作的體會和感想,發現不足,及時向市委會領導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他為民建事業發展義務付出的精神與認真負責的態度,得到市委會原主委朱貴遠這樣的評價:龐健同志幾年如一日,堅持奮斗在會務工作的前線,為會的事業做了不少的貢獻。雖然他做的都是些瑣碎的會務,但我們會需要這樣的基層工作者,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
致富思源 投身公益事業
作為一名企業家會員,他時刻不忘為社會服務的職責。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他第一時間通過鹿城區慈善總會捐了5萬元。四川汶川地震后,他一出手就捐了11萬元。市委會成立民建溫州市書畫院時,在市展覽館舉行為汶川災區兒童賑災義賣活動,他當場認購捐款達16萬元。他不僅自己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還動員會員企業家捐款。2009年9月,配合溫州市委統戰部、民建市委會的“少數民族低收入群眾增收幫扶行動計劃”,他領導組織中青委籌備組成員成功承辦了在該鄉舉行“走進畬族•扶貧助學聯誼會”大型活動,總共募集了10多萬元善款,他個人捐款3萬元。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地方媒體紛紛做了宣傳報道,擴大了溫州民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溫州遭受臺風襲擊頻繁,年年都有受災的災區,而他年年不厭其煩地捐款。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龐健陸續向社會捐款達100多萬元。這其中還不包括會內活動的贊助。比如總支組織活動每年贊助3萬或5萬;又如,民建市老齡委每年舉行重陽節活動,不僅贊助1萬到2萬,還為老同志贈閱一年的《溫州都市報》;民建市企聯會換屆贊助5萬元,年終節到慰問老同志等等。
他經常對周圍的會員說:“為會的事業贊助一點錢最有意義,因為民建是我的精神家園。”他妻子有時埋怨他“天天不著家!”他回答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民建是精神的家園。”
(作者系《溫州民建》編輯)
記得第一次見龐健,正值溫州市“兩會”期間。龐健作為市政協委員參加民建界別的分組討論。當他進門的瞬間,我眼前一亮,他的相貌特征酷肖吳承恩筆下的唐僧“頂平額闊天倉滿,目秀眉清地閣長”,出人意料的是,他在民建溫州市第三總支成員中的綽號,就叫唐僧。但是他們所指“唐僧”并非如我以貌取人一般膚淺的見識,而是他內在的品行與溫雅的個性……
學業有成 事業蒸蒸日上
龐健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家庭。父母均在溫州一家國有企業司職技術工作,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技術員。但在那蕭墻禍起的年代,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席卷大江南北,學生紛紛罷課休課。當時正讀高中的他不免受到波及,離開了接受知識的學生時代,進入一家企業當學徒。
不久,改革開放的潮流在溫州噴薄,天生就有經濟頭腦的溫州人紛紛到各地揭桿練攤。當時已成為國有企業正式職工的他,也坐不住了,于1989年辭職下海經商,創辦了溫州市鴻運皮革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經營,企業蒸蒸日上。當時的供應商嘉興麂皮廠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資金運轉困難。龐健見此,并沒另起爐灶尋找供應商,而是以睿智的眼光,一眼就瞄準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產品的前瞻性,適時給供應商企業注入大量的資金,還在企業管理、營銷以及發展上為管理者指點迷津,使得企業恢復了元氣,煥發了活力。后來,企業改制為浙江禾欣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龐健成為了大股東。后企業在深圳成功上市,為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受書香門第熏陶的龐健,離開學校那刻起就沒有放松學習。經父母指導,在家業余時間補修了高中的課程。在經商的七、八年中,他越發感到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感,于1997年報考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利用業余的時間修完專科和本科的課程。2003年報讀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2009年就讀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哲學國學博士班,眼下正研讀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班。見他讀書意興,與玄奘義無反顧地赴西天取經的恒心和決心,如出一轍。
龐健,現任民建溫州市委會副主委、市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溫州市民建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民建書畫院副院長。此外,還擔任溫州市鹿城區工商聯副主席、鹿城區慈善總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熱愛會務 澆灌精神家園
龐健1995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06年經民主推薦、組織測評,走上了民建溫州市第三總支主任的基層領導崗位。
在溫州,無論領導、普通會員、還是機關干部,對龐健的評價都非常一致,他熱心付出,有始有終;他認真做事,精益求精;他謙虛低調,默默奉獻。多年來,他積極參與市委會的各項事務,不管什么事,只要交給他,他都做得很認真,很細致,能及時負責任地落實到位,因此,有什么難做的事,首先想到的是交給他。他不但參與做事,還積極出錢資助活動開展,他既是市委會領導,又是企業家,雖說有這個優勢,但更為難得的是,他有一顆奉獻的心和對民建事業的執著與熱愛。
在他擔任第三總支主任的五年期間,注意團結服務會員,注重發揮會員的個性和積極性,加強組織活動的政治性,基層領導班子凝聚力得到了加強,會內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總支面貌煥然一新。2009年5月,他帶領支部會員在福建青云山舉辦封閉式的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座談會,帶頭圍繞科學發展觀,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暢談人生觀與企業的發展,形式新穎,效果顯著。2010年11月,組織總支全體成員赴文成紅楓山莊舉辦“六個為什么”學習會,他為成員講解了“六個為什么”的核心內容,強調了政治上要堅定,理論上要清醒,讓與會成員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注重發展新會員,吸收高素質的會員加入民建,許多新會員也因為他的個人魅力主動申請加入第三總支,隨著近年新會員的增多,2009年他還申請在總支增設了一個支部,以根據新會員的特點開展組織活動,加強教育和引導。
那幾年,龐健除了擔任總支主任外,還兼著企業家聯誼會的常務副會長、中青年工作委員會籌備組負責人、書畫院副院長等會內職務。無論市委會的哪項活動,都活躍著他忙碌的身影,這些年他為會的工作默默付出了很多,他非常關心關注民建事業的發展,能及時總結工作的體會和感想,發現不足,及時向市委會領導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他為民建事業發展義務付出的精神與認真負責的態度,得到市委會原主委朱貴遠這樣的評價:龐健同志幾年如一日,堅持奮斗在會務工作的前線,為會的事業做了不少的貢獻。雖然他做的都是些瑣碎的會務,但我們會需要這樣的基層工作者,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
致富思源 投身公益事業
作為一名企業家會員,他時刻不忘為社會服務的職責。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他第一時間通過鹿城區慈善總會捐了5萬元。四川汶川地震后,他一出手就捐了11萬元。市委會成立民建溫州市書畫院時,在市展覽館舉行為汶川災區兒童賑災義賣活動,他當場認購捐款達16萬元。他不僅自己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還動員會員企業家捐款。2009年9月,配合溫州市委統戰部、民建市委會的“少數民族低收入群眾增收幫扶行動計劃”,他領導組織中青委籌備組成員成功承辦了在該鄉舉行“走進畬族•扶貧助學聯誼會”大型活動,總共募集了10多萬元善款,他個人捐款3萬元。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地方媒體紛紛做了宣傳報道,擴大了溫州民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溫州遭受臺風襲擊頻繁,年年都有受災的災區,而他年年不厭其煩地捐款。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龐健陸續向社會捐款達100多萬元。這其中還不包括會內活動的贊助。比如總支組織活動每年贊助3萬或5萬;又如,民建市老齡委每年舉行重陽節活動,不僅贊助1萬到2萬,還為老同志贈閱一年的《溫州都市報》;民建市企聯會換屆贊助5萬元,年終節到慰問老同志等等。
他經常對周圍的會員說:“為會的事業贊助一點錢最有意義,因為民建是我的精神家園。”他妻子有時埋怨他“天天不著家!”他回答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民建是精神的家園。”
(作者系《溫州民建》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