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而不宣 一飛沖天
——記民建會員企業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成長之路
發布時間:2012-11-22 10:52:42
|
作者: 張延德
走進民建會員企業———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誰能想到,這家參與了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助力“天宮探月”遨游太空的高科技企業,竟是從一家小作坊發展起來的。初見信遠公司的掌舵人,民建寧波市委委員、江北區綜合總支部主任———袁奕琳,透過他平和的面容、謙和的談吐,筆者了解到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創業故事,并從中感受到一種內斂而雄渾的精神力量。
簽證遭拒 志大氣高闖世界
1993年底,時年26歲的寧波慈溪青年袁奕琳揣著美國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辭去了浙江大學化學測試中心的工作,滿懷希望地去美國駐某地領事館簽證,沒想到,領事館的簽證官看了他的材料后,卻給他蓋上了一個拒簽章。
袁奕琳并不氣餒:“不能出國就不出國。難道在國內就不能有更好的前途?”就這樣,他拼湊有限的資金在寧波江北區租賃廠房辦起一家公司———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做起了一個很冷門的產品,名叫膨脹石墨。據袁奕琳介紹,“膨脹石墨經過不同的配方和分子組合能發揮出更多的特性,它具有強大的抗腐蝕性、非常良好的冷熱穩定性及抗蠕變性,它能泡在硫酸、硝酸里,能承受零下300度的低溫,是一種天生的密封材料。”
膨脹石墨———這么好的一個工業產品,它的市場在哪里?它的客戶又會是誰呢?一系列的問題,擺在袁奕琳的面前。袁奕琳只身前往駐中國的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大使館,他耐心且又信心十足地介紹著自己的企業和產品。最后,德國大使館幫助袁奕琳聯絡了幾家客戶,有一家德國企業下了試用訂單。接單后,經過努力制作,信遠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德商的贊譽。并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獲得了歐洲市場的青睞。
攻關遇難 豪情牽引沖霄漢
2008年10月,一個“天賜”的機會降臨。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牽線搭橋下,國家航天部找到了袁奕琳,希望信遠公司能對石墨作進一步研究,研發出一種既能夠適用于航天飛行器并且應用于航天飛行器最關鍵的部位———動力系統中的密封材料。在這之前,國內航天飛行器上的密封材料大都是依賴進口,這也意味著一定程度上“我國的航天安全受制于人”。
袁奕琳把這個研發任務看成是他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一大挑戰。他接領任務后,帶領科研人員吃住在廠里,日夜奮戰,冷靜面對,科學論證,終于攻克了所有的技術難題。但當科研人員拿著研發出來的密封墊片去檢測精度時,竟然還找不到一家可以檢測的單位———國家檢測中心在國內唯一的那臺最先進的檢測儀也無法檢測。
怎么辦?信遠公司隨即向歐洲密封件檢測中心發去咨詢函。對方回答說,全世界能提供檢測的只有7個地方,你們中國現在還沒有這種檢測設備。聞訊后信遠公司又為難了,如果委托國外檢測,那產品國產化的意義就不存在了;而如果自己購買一臺幾百萬元的昂貴儀器來組建全球第八個檢測中心,那肯定是一次虧本買賣。考慮再三,袁奕琳選擇了組建一個屬于中國的、全球第八個“檢測中心”,決定做一次虧本買賣。他說:“有時候做決定會被一股豪情所牽動,好像這并非我一個人、一個企業的事,這是一個產業、一個民族的事。”2009年5月,產品通過了國家航天部的鑒定。這也意味著,我國今后制造航天飛行器所需的密封材料,不再需要從國外進口。
2011年9月29日,運載“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火箭在萬眾矚目中順利發射升空,火箭的動力系統中,就應用了信遠的石墨密封圈。今年年初,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向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發來賀信,感謝他們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作出的貢獻,并帶來了最新消息———“2012年貴公司的產品將參加以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為代表的探月二期火箭發射任務”。
展望未來 雄關漫道從頭越
在過去的近二十年里,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在膨脹石墨和密封件制造領域,信遠公司受到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的重視和青睞。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墊片十強企業———濱松墊片株式會社和信遠公司出資成立了專門從事汽車摩托車密封墊片生產的合資企業———寧波信幸隆密封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已成長為國內小型發動機密封件的行業翹楚。
2006年,全球最大的碳素制造企業———德國SGL集團以及德國百年密封件制造廠商———IDT企業分別和信遠公司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至此,信遠旗下已經有四家中外合資企業,這在寧波本地的民營企業里算得上屈指可數了。
展望未來十年企業的發展規劃,袁奕琳躊躇滿志,“立足傳統產業的同時,我們未來幾年將進軍新材料及節能減排等行業領域,打造一到兩家上市公司,再造一個新信遠,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民建寧波市江北區綜合總支部干事)
簽證遭拒 志大氣高闖世界
1993年底,時年26歲的寧波慈溪青年袁奕琳揣著美國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辭去了浙江大學化學測試中心的工作,滿懷希望地去美國駐某地領事館簽證,沒想到,領事館的簽證官看了他的材料后,卻給他蓋上了一個拒簽章。
袁奕琳并不氣餒:“不能出國就不出國。難道在國內就不能有更好的前途?”就這樣,他拼湊有限的資金在寧波江北區租賃廠房辦起一家公司———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做起了一個很冷門的產品,名叫膨脹石墨。據袁奕琳介紹,“膨脹石墨經過不同的配方和分子組合能發揮出更多的特性,它具有強大的抗腐蝕性、非常良好的冷熱穩定性及抗蠕變性,它能泡在硫酸、硝酸里,能承受零下300度的低溫,是一種天生的密封材料。”
膨脹石墨———這么好的一個工業產品,它的市場在哪里?它的客戶又會是誰呢?一系列的問題,擺在袁奕琳的面前。袁奕琳只身前往駐中國的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大使館,他耐心且又信心十足地介紹著自己的企業和產品。最后,德國大使館幫助袁奕琳聯絡了幾家客戶,有一家德國企業下了試用訂單。接單后,經過努力制作,信遠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德商的贊譽。并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獲得了歐洲市場的青睞。
攻關遇難 豪情牽引沖霄漢
2008年10月,一個“天賜”的機會降臨。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牽線搭橋下,國家航天部找到了袁奕琳,希望信遠公司能對石墨作進一步研究,研發出一種既能夠適用于航天飛行器并且應用于航天飛行器最關鍵的部位———動力系統中的密封材料。在這之前,國內航天飛行器上的密封材料大都是依賴進口,這也意味著一定程度上“我國的航天安全受制于人”。
袁奕琳把這個研發任務看成是他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一大挑戰。他接領任務后,帶領科研人員吃住在廠里,日夜奮戰,冷靜面對,科學論證,終于攻克了所有的技術難題。但當科研人員拿著研發出來的密封墊片去檢測精度時,竟然還找不到一家可以檢測的單位———國家檢測中心在國內唯一的那臺最先進的檢測儀也無法檢測。
怎么辦?信遠公司隨即向歐洲密封件檢測中心發去咨詢函。對方回答說,全世界能提供檢測的只有7個地方,你們中國現在還沒有這種檢測設備。聞訊后信遠公司又為難了,如果委托國外檢測,那產品國產化的意義就不存在了;而如果自己購買一臺幾百萬元的昂貴儀器來組建全球第八個檢測中心,那肯定是一次虧本買賣。考慮再三,袁奕琳選擇了組建一個屬于中國的、全球第八個“檢測中心”,決定做一次虧本買賣。他說:“有時候做決定會被一股豪情所牽動,好像這并非我一個人、一個企業的事,這是一個產業、一個民族的事。”2009年5月,產品通過了國家航天部的鑒定。這也意味著,我國今后制造航天飛行器所需的密封材料,不再需要從國外進口。
2011年9月29日,運載“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火箭在萬眾矚目中順利發射升空,火箭的動力系統中,就應用了信遠的石墨密封圈。今年年初,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向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發來賀信,感謝他們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作出的貢獻,并帶來了最新消息———“2012年貴公司的產品將參加以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為代表的探月二期火箭發射任務”。
展望未來 雄關漫道從頭越
在過去的近二十年里,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在膨脹石墨和密封件制造領域,信遠公司受到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的重視和青睞。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墊片十強企業———濱松墊片株式會社和信遠公司出資成立了專門從事汽車摩托車密封墊片生產的合資企業———寧波信幸隆密封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已成長為國內小型發動機密封件的行業翹楚。
2006年,全球最大的碳素制造企業———德國SGL集團以及德國百年密封件制造廠商———IDT企業分別和信遠公司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至此,信遠旗下已經有四家中外合資企業,這在寧波本地的民營企業里算得上屈指可數了。
展望未來十年企業的發展規劃,袁奕琳躊躇滿志,“立足傳統產業的同時,我們未來幾年將進軍新材料及節能減排等行業領域,打造一到兩家上市公司,再造一個新信遠,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民建寧波市江北區綜合總支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