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對省委會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的團體提案作出答復(二)
發布時間:2013-03-08 10:40:58
|
作者:
促進我省中小企業“走進”拉美市場的若干建議
浙江省商務廳以浙商務廳提〔2012〕44號文答復:今年以來,我省財政部門加大了對“走出去”企業支持的力度,我省中小企業“走進”拉美市場參展、境外投資項目等,均可不同程度地申請相關專項資金的支持,省財政廳和省商務廳也將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部委專項資金的支持。但由于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加上距離遙遠,我省企業“走進”拉美國家開展投資貿易活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走出去”卻“穩不下來”,二是人才隊伍欠缺,三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四是投資拉美地區風險相對較大,五是貿易摩擦逐年增加。隨著拉美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拉美越來越成為我省不斷拓展的國際空間、推動國際合作的戰略地區和重要的新興市場。省商務廳將繼續加強對《提案》中有關建議的調查研究,并結合我省“國家四大戰略”的落實,適時制定可行鼓勵企業進入拉美市場的政策措施,如設立浙江省“走出去”專項基金建議,這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部門,省商務廳將適時向省政府提出建議;又如開通拉美航班建議,這涉及到民航管理、航空公司運營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省商務廳將適時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在條件成熟時推進此項工作。
推進我省民間財富管理業發展加快打造“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的建議
浙江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以浙金融辦提〔2012〕27號文答復:目前,我省財富管理市場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缺乏規范化的行業管理與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展起步晚、力量偏弱,以及高端金融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結合貴單位的提案建議,當前及下一階段,省金融辦將重點推進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加強規劃指導和統籌協調。省金融辦正在擬定推進“兩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工作職責、相關制度和考核評價辦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二)研究制定推進“兩個中心”建設配套政策。省金融辦起草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地方金融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主要包括做強做大地方金融機構、加強地方資本市場建設、加快區域金融創新發展、促進民間融資陽光化與規范化、加快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等。(三)推進民間財富管理集聚區建設。主要是以杭寧溫為重點,積極推進民間財富管理集聚區建設。(四)加強地方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與“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地方資本市場,重點是為民間資本與中小企業搭建對接平臺,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集聚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有效投向實體經濟。(五)創新發展各類財富管理業務。一是創新各類投資基金運作模式,二是推動債券市場發展,三是創新發展不同層次的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四是支持商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六)加強信用環境建設。一是加強對民間投融資的規范管理,二是探索民間融資陽光化途徑,三是完善征信平臺建設。
規范勞務派遣用工 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議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浙人社函〔2012〕286號文答復:該提案抓住了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反響強烈、公眾關注度集中的熱點問題,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矛盾,并就如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提出了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建議,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我省使用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越來越多,用工數量呈不斷增長的態勢。調查顯示,全省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和社會保險繳納情況總體良好,普遍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了2-3年的勞動合同。當然,我省勞務派遣用工也確實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同工不同酬和勞務派遣用工不規范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省人社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管理:(一)積極配合國家和有關部門修訂完善勞務派遣規定。將貴單位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內容積極向國家和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在法律的修改完善中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將積極借鑒兄弟省市做法,充分調研、認真研究,爭取在年內制定我省加強和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政策。(二)進一步加大對勞務派遣的指導管理力度。一是探索建立勞務派遣統計調查和備案制度,二是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的服務指導。(三)加大對勞務派遣的監察執法和勞動爭議調處力度。積極開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專項行動,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及時高效處理被派遣勞動者的舉報投訴案件,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工作,切實維護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對跨地區勞務派遣的監督檢查和調解仲裁工作。
進一步引導與規范我省民間金融發展的建議
浙江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以浙金融辦提〔2012〕17號文答復:感謝貴單位對我省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引導與規范民間金融,是解決民間資金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兩多兩難”的有效途徑,省金融辦非常贊同提案中提出的“進一步引導與規范我省民間金融,防范其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發揮民間金融服務經濟的積極作用”的觀點。我省引導與規范民間融資的下階段工作安排主要是:(一)規范民間金融可持續發展。一是開展民間融資試點,探索制定管理條例;二是構建民間融資監測和利率指數體系。(二)加快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對接。進一步推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組織的發展,借助溫州國家金改區的有利時機,擴大上述金融機構和金融組織的數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三)深化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推動直接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工作力度,加強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推動“區域集優”合作。(四)建立地方融資風險防控和信用體系。定期開展各類地方金融服務組織的日常檢查,指導按規運行。嚴厲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高利轉貸等違法活動,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推動公民逐步形成民間融資風險意識和責任自擔意識。建立民間融資征信系統,與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互為補充。
關于振興我省絲綢產業的建議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浙經信提復〔2012〕120號文答復:繭絲綢行業是我省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產業之一,歷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繭絲綢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我省把繭絲綢行業作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領域,積極推動絲綢行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盡管如此,但正如提案中所提出的,與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較,我省絲綢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不少差距和問題。根據貴委的建議,為促進我省絲綢產業的振興,將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著力提升絲綢原料的保障能力。加強基地建設,穩定鞏固蠶桑主產區,充分發揮我省絲綢產業人才、技術、市場和信息等優勢,積極探索建立省級廠絲儲備制度。(二)著力提升絲綢產業的創新能力。繼續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圍繞絲綢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如絲綢印染后整理、絲綢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大力提升絲綢創意設計水平,著力培養設計師隊伍,提升絲綢產品設計創意水平。(三)著力培育絲綢產業自主品牌。鼓勵優勢企業依托品牌優勢,采取聯合、虛擬經營等方式,擴大品牌經營規模,通過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中國絲綢交易會等活動,培育和推廣自主品牌,扶持自主品牌企業參加國內外綜合性交易會和專業性展會,加強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推動絲綢品牌培育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抓好品牌保護,促進品牌企業自我保護。(四)著力加大對絲綢產業的政策扶持。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引導和支持絲綢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積極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推進稅制改革,解決繭絲綢行業長期存在的“高征低退”問題。(五)著力發揮絲綢行業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穩定市場、產業營銷、融資擔保、企業維權、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在政府指導、授權或委托下做好行業信息數據收集統計、運行分析、標準制定、品牌培育、行業規劃以及應對技術貿易壁壘訴訟等工作。
浙江省商務廳以浙商務廳提〔2012〕44號文答復:今年以來,我省財政部門加大了對“走出去”企業支持的力度,我省中小企業“走進”拉美市場參展、境外投資項目等,均可不同程度地申請相關專項資金的支持,省財政廳和省商務廳也將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部委專項資金的支持。但由于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加上距離遙遠,我省企業“走進”拉美國家開展投資貿易活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走出去”卻“穩不下來”,二是人才隊伍欠缺,三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四是投資拉美地區風險相對較大,五是貿易摩擦逐年增加。隨著拉美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拉美越來越成為我省不斷拓展的國際空間、推動國際合作的戰略地區和重要的新興市場。省商務廳將繼續加強對《提案》中有關建議的調查研究,并結合我省“國家四大戰略”的落實,適時制定可行鼓勵企業進入拉美市場的政策措施,如設立浙江省“走出去”專項基金建議,這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部門,省商務廳將適時向省政府提出建議;又如開通拉美航班建議,這涉及到民航管理、航空公司運營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省商務廳將適時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在條件成熟時推進此項工作。
推進我省民間財富管理業發展加快打造“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的建議
浙江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以浙金融辦提〔2012〕27號文答復:目前,我省財富管理市場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缺乏規范化的行業管理與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展起步晚、力量偏弱,以及高端金融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結合貴單位的提案建議,當前及下一階段,省金融辦將重點推進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加強規劃指導和統籌協調。省金融辦正在擬定推進“兩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工作職責、相關制度和考核評價辦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二)研究制定推進“兩個中心”建設配套政策。省金融辦起草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地方金融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主要包括做強做大地方金融機構、加強地方資本市場建設、加快區域金融創新發展、促進民間融資陽光化與規范化、加快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等。(三)推進民間財富管理集聚區建設。主要是以杭寧溫為重點,積極推進民間財富管理集聚區建設。(四)加強地方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與“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地方資本市場,重點是為民間資本與中小企業搭建對接平臺,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集聚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有效投向實體經濟。(五)創新發展各類財富管理業務。一是創新各類投資基金運作模式,二是推動債券市場發展,三是創新發展不同層次的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四是支持商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六)加強信用環境建設。一是加強對民間投融資的規范管理,二是探索民間融資陽光化途徑,三是完善征信平臺建設。
規范勞務派遣用工 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議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浙人社函〔2012〕286號文答復:該提案抓住了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反響強烈、公眾關注度集中的熱點問題,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矛盾,并就如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提出了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建議,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我省使用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越來越多,用工數量呈不斷增長的態勢。調查顯示,全省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和社會保險繳納情況總體良好,普遍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了2-3年的勞動合同。當然,我省勞務派遣用工也確實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同工不同酬和勞務派遣用工不規范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省人社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管理:(一)積極配合國家和有關部門修訂完善勞務派遣規定。將貴單位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內容積極向國家和有關部門反映,爭取在法律的修改完善中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將積極借鑒兄弟省市做法,充分調研、認真研究,爭取在年內制定我省加強和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政策。(二)進一步加大對勞務派遣的指導管理力度。一是探索建立勞務派遣統計調查和備案制度,二是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的服務指導。(三)加大對勞務派遣的監察執法和勞動爭議調處力度。積極開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專項行動,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及時高效處理被派遣勞動者的舉報投訴案件,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工作,切實維護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對跨地區勞務派遣的監督檢查和調解仲裁工作。
進一步引導與規范我省民間金融發展的建議
浙江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以浙金融辦提〔2012〕17號文答復:感謝貴單位對我省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引導與規范民間金融,是解決民間資金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兩多兩難”的有效途徑,省金融辦非常贊同提案中提出的“進一步引導與規范我省民間金融,防范其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發揮民間金融服務經濟的積極作用”的觀點。我省引導與規范民間融資的下階段工作安排主要是:(一)規范民間金融可持續發展。一是開展民間融資試點,探索制定管理條例;二是構建民間融資監測和利率指數體系。(二)加快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對接。進一步推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組織的發展,借助溫州國家金改區的有利時機,擴大上述金融機構和金融組織的數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三)深化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推動直接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工作力度,加強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推動“區域集優”合作。(四)建立地方融資風險防控和信用體系。定期開展各類地方金融服務組織的日常檢查,指導按規運行。嚴厲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高利轉貸等違法活動,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推動公民逐步形成民間融資風險意識和責任自擔意識。建立民間融資征信系統,與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互為補充。
關于振興我省絲綢產業的建議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浙經信提復〔2012〕120號文答復:繭絲綢行業是我省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產業之一,歷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繭絲綢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我省把繭絲綢行業作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領域,積極推動絲綢行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盡管如此,但正如提案中所提出的,與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較,我省絲綢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不少差距和問題。根據貴委的建議,為促進我省絲綢產業的振興,將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一)著力提升絲綢原料的保障能力。加強基地建設,穩定鞏固蠶桑主產區,充分發揮我省絲綢產業人才、技術、市場和信息等優勢,積極探索建立省級廠絲儲備制度。(二)著力提升絲綢產業的創新能力。繼續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圍繞絲綢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如絲綢印染后整理、絲綢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大力提升絲綢創意設計水平,著力培養設計師隊伍,提升絲綢產品設計創意水平。(三)著力培育絲綢產業自主品牌。鼓勵優勢企業依托品牌優勢,采取聯合、虛擬經營等方式,擴大品牌經營規模,通過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中國絲綢交易會等活動,培育和推廣自主品牌,扶持自主品牌企業參加國內外綜合性交易會和專業性展會,加強宣傳推介力度,著力推動絲綢品牌培育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抓好品牌保護,促進品牌企業自我保護。(四)著力加大對絲綢產業的政策扶持。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引導和支持絲綢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積極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推進稅制改革,解決繭絲綢行業長期存在的“高征低退”問題。(五)著力發揮絲綢行業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穩定市場、產業營銷、融資擔保、企業維權、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在政府指導、授權或委托下做好行業信息數據收集統計、運行分析、標準制定、品牌培育、行業規劃以及應對技術貿易壁壘訴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