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郭吉豐委員:
協同創新強實業
浙江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形成了具有區域特征的塊狀經濟和產業集聚區。然而,多年來,我省制造業“低、小、散”現象明顯,面臨著總體產業層次偏低,科技創新能力弱、資源要素制約突出、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產業結構抗風險能力較差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積極探索適合我省經濟結構和產業特點的協同創新能力建設,增強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內生型的創新驅動力,加速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我省應盡早謀劃產業協同創新的改革思路,瞄準全球產業科技發展高端前沿和社會重大需求,重新審視已出臺各類科技政策等,加快產業、人才、資本、技術、研發設施等創新要素集成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同時,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行業裝備制造技術研究,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專用裝備制造業發展,實現“機器代人”,推進浙江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山梃b發達國家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的經驗,把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把積極搶占全球價值鏈高端作為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導向。盡快出臺細分領域產業扶持發展政策,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實施國際化戰略,培育制造業全球競爭優勢。
湖州納尼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順華委員:
興實業要做好“加減法”
企業家對發展實體經濟要有充分的信心,在減法中做加法,通過轉型升級創新產品,最終定能贏得市場。
興實業,首先要營造鼓勵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近年來,我省實體經濟有了新的發展,但資本市場利潤的高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產業創新和產業發展上的投入。政府應充分利用財政、金融等調節手段,切實減輕實體企業負擔,提高民間資本回歸實業的投資回報,還應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創新是興實業的關鍵。要依據經濟發展趨勢與產業升級規律,加快企業“騰籠換鳥”的步伐,淘汰落后產能,重視企業“零土地技改”,強化企業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做好技術投入和產業培育,重點引導新興產業的投資。傳統產業的技術積累、制造能力、產業組織是新興產業的基礎,而新興產業能加快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邁進的步伐,要處理好兩者關系,互為動力、共同發展。
有了好的產品,如何營銷更是一門學問。當前,浙江很多企業的產品未能直接進入終端消費市場,這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營銷渠道,“借船出海”直接與產業巨人合作,把我們的小單元融合到他們的大價值網中。這不僅能提升我們的產品在微笑曲線圖中的位置,而且能把單純生產型企業變成生產服務型的現代企業,推動我省民營企業向戰略型的現代企業進軍。
浙江東風齒輪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金林委員:
開“金融小灶”幫扶小微實企
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我省的實體經濟雖然整體上發展良好,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實業資本轉移到了虛擬經濟領域。實踐證明,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產,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擴大社會貧富差距,而且會增加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我省實體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資源要素緊缺、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環境下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雖然各種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遍地開花,但融資的成本較高,很多小微企業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以銀行為主的傳統融資渠道門檻往往很高,且要提供抵押擔保,小微企業只能“望洋興嘆”。建議由政府出面組建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機構,可由國資委出面統籌,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干實業,對于企業自身,要把目光盯在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上。以東風齒輪為例,我們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技改項目,提升產品質量,現在設備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簡單地說,原來一名工人只能操控一臺機器,但經過技改,現在一名工人能操控六臺機器,且效率還提高了。在浙江這樣一個資源小省,要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就必須要用創新的思維,先進的技術,實現新的飛躍。
紹興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何小玲委員:
讓民間資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民營經濟是浙江的特色和優勢,民間投資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當前,由于思想認識、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民間投資制約因素仍然較多,存在著門檻限制“不讓投”、缺乏保障“不愿投”、信息短缺“不敢投”、實力不足“不能投”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徹底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一要消除政策差別,在政府管理、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等方面,做到一視同仁;二要給予政策扶持,對尚處于創業階段的民間投資者要給予一定的減免稅支持,加大財政貼息、融資擔保和投資補貼等方面的財政扶持力度;三要支持做大做強,出臺支持政策,鼓勵相關民營企業聯合做大做強;四要保護合法權益,堅決制止各種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現象,并對民間投資環境訴訟案件做到及時受理、依法處理,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當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動“四大”建設,通過召開項目征集會、成果推介會,發布投資促進政策,使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潛力大、投資回報好的項目成為民間投資的重點,引導民間資金合理流動;要圍繞我省重點及支柱產業的上下游配套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基礎設施領域,每年篩選一部分項目作為民間投資重點招商項目。同時,要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投資信息發布機制,并充分發揮中介組織作用,讓民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摘自2012年1月14日《聯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