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尋夢
發布時間:2013-12-17 17:21:58
|
作者: 李 鈺
烏鎮離我故鄉的家只有15分鐘的路程,到烏鎮,感覺上就是回了故鄉。所以心念中,烏鎮的一切美便是故鄉的美,烏鎮的一切好也便是故鄉的好,體會了烏鎮的所有便也體會了故鄉的所有。
感受暮秋雨中的水墨烏鎮,有著一種沉郁而幽遠的美。
漫步而行,窄而干凈的青石板路,順著綿延而柔婉的小河幽靜伸展,七步一橋,十米又橋;左轉是橋,右行也橋;前瞻有橋,后望還橋。
撐一把玄色的鑲月白邊布傘,佇立于微雨中的石橋,發絲在風中纏拂著傘柄,就如飄飛的思緒繞著時光的漩渦,很快便會把人形隱遁了,靈魂如鷂,飄飛于記憶的最遙遠處。
總覺得,即便是雨,從前的雨要下得比現今的爽。透明如珠的雨點打在石橋板上,彈得老高,錯落間便如蝌蚪狀的音符在跳躍。尤其是初秋,雨下過后,天便會湛藍,樹木也便會有一種水洗過后的枝葉清香溢出。那時候,最大的快樂便是赤著腳,在還留著夏末余溫的石板橋上飛奔,伙伴們戲耍的歡笑聲灑落一路。
如鷂的靈魂厝然回歸:原來,人生的美麗在于,歲月可以老去,夢想卻依然能在!心的舞臺有多寬廣,人生的華章就有多精彩。人,只要還有夢想,心便不會老去。
徜徉燈影泛波的夜中小鎮,則另有一種溫婉而靜好的美。
來過烏鎮的不少朋友,都贊嘆古鎮夜之美堪比麗江不遜鳳凰。烏鎮的橋多,便是因著那溫柔蕩漾著的蜿延河流。夜色中的小河,泛著燈影的汨汨河水在眼前閃爍,微波涌動處,恰如緬腆的稚子,欲與人語卻羞澀而微抿薄唇;那一波的湖水,好似那初涉人世的黑瞳中靈動撲閃的眼波,靜謐而柔和。
點綴河兩邊的是星子般的茶室或是酒吧。古鎮的茶室,也早已不是記憶中鄉人趕集后歇腳閑聊的地兒,那鑲著藍邊海碗盛著的、漂著幾葉大桿老茶的大碗茶,被精致的玻璃小盞或是彩瓷成套茶具替代,小鎮人的喧鬧哩語已被輕幽的音樂替換。步上咯吱微響的木梯小樓,輕推小軒窗,斜倚雕花欄,眼見的便是一溪流水繞人家,心嘆的正是煙雨籠影秋深時。
每每外出游賞,即便有眾人同行,也總喜漸行漸落于眾人后,或在眾人喧樂之時,擇一靜偶處,獨享眾人眼光之外的景與境。有時候,獨處其實是一種幸福,它會讓人重拾記憶中的純實之樂,能讓人淳淳回味歲月中的靜好之美。
看橋邊一些酒肆外掛著的招牌綢旗,眼前漸漸幻化的是輕輕搖晃著的婆姨們手中的蒲扇。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光,便是那夏末秋初時的傍晚。習慣了盛夏時在河邊的夜晚納涼,即使到了蟬鳴漸稀,秋風漸起的初秋時節也再不肯回屋入睡。在夜幕還未來得及完全垂下,秋月尚未及懸掛時,河邊早已充滿了孩子們的戲鬧聲。門前河埠邊的地上,大人們也是習慣了夏日時的流程,早早潑過了落日后的河水,各家的竹榻、藤椅也已被清水抹過,沿河一溜地散放著。稚兒不意炎涼,即使身后有著大人們的呵斥聲,剛沐浴過的小人兒卻仍是自由地在颯爽的秋風中奔躍著,不肯停息。直至星星也悄悄地在空中眨起了朦朧的眸子,這些快樂的人間小精靈,才會一個個枕著河水的微波聲,聽著大人們的絮語聲,躺在河水抹過的微涼而寬暢的春凳上,漸漸入夢。初秋的風很柔,大人們手中那搖著的蒲扇也只是象征性地驅趕一下夏日留下的幾許蚊蟲。卻也正是這一扇一搖間,給予了今后行走四方的兒女們一個魂牽夢繞的溫馨童年。當我們歷經了生活的沉重磨礪,嘗試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才能深刻體會到兒時的幸福:柔情夜夜如流水,流過窗前卿不知。
十歲那年,從母親的故鄉回到現在生活的地方,四十年過去,經歷了很多事,記憶之冊也許刪去了很多,但人生第一個十年的所有,就如一個時間的光碟刻錄,歷歷清晰,仍是一絲也不走樣地留存于腦海。卻原來,一直,是我的心,不愿走出那片溫柔地。
(作者系民建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
感受暮秋雨中的水墨烏鎮,有著一種沉郁而幽遠的美。
漫步而行,窄而干凈的青石板路,順著綿延而柔婉的小河幽靜伸展,七步一橋,十米又橋;左轉是橋,右行也橋;前瞻有橋,后望還橋。
撐一把玄色的鑲月白邊布傘,佇立于微雨中的石橋,發絲在風中纏拂著傘柄,就如飄飛的思緒繞著時光的漩渦,很快便會把人形隱遁了,靈魂如鷂,飄飛于記憶的最遙遠處。
總覺得,即便是雨,從前的雨要下得比現今的爽。透明如珠的雨點打在石橋板上,彈得老高,錯落間便如蝌蚪狀的音符在跳躍。尤其是初秋,雨下過后,天便會湛藍,樹木也便會有一種水洗過后的枝葉清香溢出。那時候,最大的快樂便是赤著腳,在還留著夏末余溫的石板橋上飛奔,伙伴們戲耍的歡笑聲灑落一路。
如鷂的靈魂厝然回歸:原來,人生的美麗在于,歲月可以老去,夢想卻依然能在!心的舞臺有多寬廣,人生的華章就有多精彩。人,只要還有夢想,心便不會老去。
徜徉燈影泛波的夜中小鎮,則另有一種溫婉而靜好的美。
來過烏鎮的不少朋友,都贊嘆古鎮夜之美堪比麗江不遜鳳凰。烏鎮的橋多,便是因著那溫柔蕩漾著的蜿延河流。夜色中的小河,泛著燈影的汨汨河水在眼前閃爍,微波涌動處,恰如緬腆的稚子,欲與人語卻羞澀而微抿薄唇;那一波的湖水,好似那初涉人世的黑瞳中靈動撲閃的眼波,靜謐而柔和。
點綴河兩邊的是星子般的茶室或是酒吧。古鎮的茶室,也早已不是記憶中鄉人趕集后歇腳閑聊的地兒,那鑲著藍邊海碗盛著的、漂著幾葉大桿老茶的大碗茶,被精致的玻璃小盞或是彩瓷成套茶具替代,小鎮人的喧鬧哩語已被輕幽的音樂替換。步上咯吱微響的木梯小樓,輕推小軒窗,斜倚雕花欄,眼見的便是一溪流水繞人家,心嘆的正是煙雨籠影秋深時。
每每外出游賞,即便有眾人同行,也總喜漸行漸落于眾人后,或在眾人喧樂之時,擇一靜偶處,獨享眾人眼光之外的景與境。有時候,獨處其實是一種幸福,它會讓人重拾記憶中的純實之樂,能讓人淳淳回味歲月中的靜好之美。
看橋邊一些酒肆外掛著的招牌綢旗,眼前漸漸幻化的是輕輕搖晃著的婆姨們手中的蒲扇。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光,便是那夏末秋初時的傍晚。習慣了盛夏時在河邊的夜晚納涼,即使到了蟬鳴漸稀,秋風漸起的初秋時節也再不肯回屋入睡。在夜幕還未來得及完全垂下,秋月尚未及懸掛時,河邊早已充滿了孩子們的戲鬧聲。門前河埠邊的地上,大人們也是習慣了夏日時的流程,早早潑過了落日后的河水,各家的竹榻、藤椅也已被清水抹過,沿河一溜地散放著。稚兒不意炎涼,即使身后有著大人們的呵斥聲,剛沐浴過的小人兒卻仍是自由地在颯爽的秋風中奔躍著,不肯停息。直至星星也悄悄地在空中眨起了朦朧的眸子,這些快樂的人間小精靈,才會一個個枕著河水的微波聲,聽著大人們的絮語聲,躺在河水抹過的微涼而寬暢的春凳上,漸漸入夢。初秋的風很柔,大人們手中那搖著的蒲扇也只是象征性地驅趕一下夏日留下的幾許蚊蟲。卻也正是這一扇一搖間,給予了今后行走四方的兒女們一個魂牽夢繞的溫馨童年。當我們歷經了生活的沉重磨礪,嘗試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才能深刻體會到兒時的幸福:柔情夜夜如流水,流過窗前卿不知。
十歲那年,從母親的故鄉回到現在生活的地方,四十年過去,經歷了很多事,記憶之冊也許刪去了很多,但人生第一個十年的所有,就如一個時間的光碟刻錄,歷歷清晰,仍是一絲也不走樣地留存于腦海。卻原來,一直,是我的心,不愿走出那片溫柔地。
(作者系民建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