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以語冰
發布時間:2014-04-10 16:56:46
|
作者: 周家儒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地說:“可以啊。”學生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問題吧。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錯了,四季!”“三季!”最后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贏定了,于是準備帶客人去問老師孔子。正巧這時孔子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學生把剛才情況講了一遍,然后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這時學生幾乎要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客人立刻說:“磕頭不磕頭?”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說三季呢?”孔子說:“你沒看見客人那樣執著蠻不講理的樣子嗎?他就像螞蚱一樣,生在春天,長在夏天,死在秋天,螞蚱一生沒見過冬天,你如果跟螞蚱講冬天,怎么講都講不通。所以對這樣的客人,你講一年有三季他會滿意,就不會再惹事。這種客人是典型的“三季人”,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其中的道理對于我們大家都非常有幫助。如果你懂的了這個道理,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朋友聽我講了這個故事后,變的很開心,碰到我就說,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很生氣,現在不會了,心想那些人是“三季人”,就不會往心里去了,就會心平氣和了。
后來讀了《莊子》的書,莊子講:“夏蟲不可以語冰”。其實與孔子講的“三季人”是一個意思,你跟夏天的蟲講什么冰?那是你自己糊涂!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與別人做無意義的爭辯,學會了原諒與寬容,您就擁有了智慧。其實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典型的“三季人”的出現是極個別的案例,類似“三季人”的現象倒是挺多的。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自己的知識都有限,不可能全懂,別人在闡述對某件事的看法時,有時候別人比我們懂的全面。比如別人給我們講了四個道理,而我們只理解其中三個道理,有一個道理我們不理解,我們也不懂,這個時候你如果不虛心向別人學習,或者自己不研究一番就馬上與別人爭論,這時候在別人的眼里我們就成了“類似三季人”,我對照自己這么些年來也曾經多次成為“類似三季人”,檢討自己,也覺得很慚愧。
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是有限的,每個人所經歷過的事情也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一個人的不足不要緊,只要我們虛心學習,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要死要面子堅持自己錯誤的觀點,你就不會出洋相,你就不會成為“類似三季人”。
古代的老子說:“滿招損,謙得益。”就是講一個人驕傲自滿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一個人謙虛,謙卑你就會得到益處,受到別人的尊敬。
(作者系民建會員、溫州市冠盛汽車零部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贏定了,于是準備帶客人去問老師孔子。正巧這時孔子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學生把剛才情況講了一遍,然后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這時學生幾乎要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客人立刻說:“磕頭不磕頭?”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說三季呢?”孔子說:“你沒看見客人那樣執著蠻不講理的樣子嗎?他就像螞蚱一樣,生在春天,長在夏天,死在秋天,螞蚱一生沒見過冬天,你如果跟螞蚱講冬天,怎么講都講不通。所以對這樣的客人,你講一年有三季他會滿意,就不會再惹事。這種客人是典型的“三季人”,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其中的道理對于我們大家都非常有幫助。如果你懂的了這個道理,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朋友聽我講了這個故事后,變的很開心,碰到我就說,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很生氣,現在不會了,心想那些人是“三季人”,就不會往心里去了,就會心平氣和了。
后來讀了《莊子》的書,莊子講:“夏蟲不可以語冰”。其實與孔子講的“三季人”是一個意思,你跟夏天的蟲講什么冰?那是你自己糊涂!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與別人做無意義的爭辯,學會了原諒與寬容,您就擁有了智慧。其實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典型的“三季人”的出現是極個別的案例,類似“三季人”的現象倒是挺多的。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自己的知識都有限,不可能全懂,別人在闡述對某件事的看法時,有時候別人比我們懂的全面。比如別人給我們講了四個道理,而我們只理解其中三個道理,有一個道理我們不理解,我們也不懂,這個時候你如果不虛心向別人學習,或者自己不研究一番就馬上與別人爭論,這時候在別人的眼里我們就成了“類似三季人”,我對照自己這么些年來也曾經多次成為“類似三季人”,檢討自己,也覺得很慚愧。
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是有限的,每個人所經歷過的事情也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一個人的不足不要緊,只要我們虛心學習,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要死要面子堅持自己錯誤的觀點,你就不會出洋相,你就不會成為“類似三季人”。
古代的老子說:“滿招損,謙得益。”就是講一個人驕傲自滿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一個人謙虛,謙卑你就會得到益處,受到別人的尊敬。
(作者系民建會員、溫州市冠盛汽車零部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