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記民建會員、寧波市十大杰出青年胡勇
發布時間:2014-11-19 11:06:03
|
作者: 寧 建
2014年寧波市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揭曉,寧波民建會員、寧波市第六醫院骨科胡勇博士作為市衛生系統唯一入選者當選寧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在醫患關系緊張,醫務人員職業幸福感呈逐年下降趨勢的今天,胡勇愛崗敬業,在臨床診治、學術科研、培育新人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是怎樣的信念和堅持讓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如此不凡的成績?帶著疑問,我們約見胡勇做了一次專訪。
去六院之前早已耳聞專家醫生工作的繁忙。可到了胡勇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依舊被眼前的繁忙景象驚呆了。門診室里人來人往,各種年紀各種病情的病人交錯著和胡勇訴說著自己的病情,胡勇站在病人中央,仔細詢問病人的病情,雙手拿著病人的片子放在閱片燈上,眼睛盯著手中的片子,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引起病人發病的病因,雙耳時刻耐心傾聽病人的傾訴,并且以最快而準確的速度作出分析判斷,告知病人相關病情。眼前的門診室儼然一個戰場,胡勇迅速判斷,迅速作出反應,為病人解疑答惑,而門外還有若干病人在等待就診。
大概過了10幾分鐘,胡勇發現了在一旁等待采訪的我們,歉意地朝我們揮了揮手:“不好意思啊,還有一些病人沒看完,麻煩你們再稍等。”然后又全神貫注回到病人當中。
這一個“稍等”又是將近一個小時一刻不停的忙碌,直到下午4點多鐘,才終于接待完最后一個病人。于是,坐下來,和胡勇有了深入交談。
十年磨一劍
2002年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后,胡勇來到寧波市第六醫院骨科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12個年頭。這么多年來,胡勇每天的作息雷打不動,早上6點起床,7點到醫院,交班,進行病例討論,交流次日的手術方案,準備第二天的手術,周末節假日基本不休息。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工作,使胡勇成長為六院骨科的一名骨干醫師。
在做好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之余,胡勇在學術科研方面沒有半點懈怠。 2006年胡勇成功研發的仿生人工寰齒關節,一舉打破了脊柱外科史上100多年的傳統上頸椎融合技術理念,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到目前為止,胡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中華級論文30余篇,SCI收錄7篇,英文論著15篇,獲得專利9項,參加編寫專著7部。他作為課題第一申請人,承擔多項省部級、廳市級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而此時的他,已榮獲了2013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2009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也分別獲得了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二、三等獎。
把心交給病人
“病人認可才是最大的榮譽”,這是胡勇一直秉持的理念,作為一名醫生,他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12年,胡勇申請到了一次去美國著名骨科研究中心學習的機會,但是,他考慮到當時還有一位危重病人的病情不穩定,需要他的治療。胡勇最終決定推遲這次學習計劃,等到患者癥狀緩解病情穩定后,他才匆匆踏上異國他鄉的求學之路。平常給病人看病,胡勇總是將心比心替病人著想,在臨床工作中嚴格掌握手術指征,進行手術治療前,通常會進行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才會慎重考慮是否采采用手術治療。他還經常在保證藥物療效的前提下,盡量給病人選用價格便宜的藥物。
因為胡勇的德藝雙馨,常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病人慕名前來六院找他看病。胡勇每年的門診量達到3000人次以上,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達400人次以上,并且逐年增加;他每年主刀和指導的Ⅲ、Ⅳ類手術300臺次以上。有時候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父母從老家來寧波探望胡勇,家人團聚,誰知剛開飯,醫院打來電話,有病人急需搶救,胡勇只能把父母親人晾在一邊,立馬朝醫院趕去。十幾年來,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于此起彼伏的醫患糾紛,胡勇建議醫生和病人要多溝通。“溝通是醫德的一種體現,良好的溝通能使病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他堅持“把心交給病人”,只有做到這樣,病人才會同樣給予醫生尊重、信任。
潤物細無聲
2011年底,在骨外科領域埋頭苦干了10年且業務上小有成績的胡勇開始試圖尋找一個平臺讓自己有更多與同行以及其他行業交流的機會,這個想法獲得了六院院長的大力支持。機緣巧合,胡勇邂逅了“民建”,并與之一見鐘情。
胡勇表示民建成員多是企業家,而自己作為企業家以外的一個行業補充,和大家的交流和學習更為互補,收益頗多。在民建這個平臺上,胡勇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服務社會,多次參加民建組織的下鄉活動、進社區義診。在最近的一次赴象山黃避岙鄉義診中,胡勇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更是使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戶便享受到了較好的醫療服務。
義診、扶貧結對、捐款、看望孤寡老人……胡勇希望在民建這個大家庭中繼續成長,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隨著胡勇在醫學事業上的不斷開花結果,各種榮譽和表彰接踵而至。他還先后獲得2012年寧波市青年科技獎,2013年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寧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委員,國際頸椎外科學會委員(目前全國只有5人),寧波市第十屆、第十一屆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2013年度被評為科技衛生界別優秀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非融合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青年專家學組委員,寧波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兼秘書,浙江省衛生廳首屆醫壇新秀,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型第二層次培養人才,寧波市優秀中青年衛生技術人才。各類報刊雜志紛紛對他進行采訪報道。
面對榮譽,面對社會各界對自己的肯定,胡勇表示今后要做好榜樣帶頭作用,傳遞更多正能量。不管有多少榮譽加身,自己依舊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給病人看病,研究病例,做手術,研究學術,寫論文依舊是他今后每天必做的工作。
“若將人病如已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胡勇始終銘記在心。
去六院之前早已耳聞專家醫生工作的繁忙。可到了胡勇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依舊被眼前的繁忙景象驚呆了。門診室里人來人往,各種年紀各種病情的病人交錯著和胡勇訴說著自己的病情,胡勇站在病人中央,仔細詢問病人的病情,雙手拿著病人的片子放在閱片燈上,眼睛盯著手中的片子,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引起病人發病的病因,雙耳時刻耐心傾聽病人的傾訴,并且以最快而準確的速度作出分析判斷,告知病人相關病情。眼前的門診室儼然一個戰場,胡勇迅速判斷,迅速作出反應,為病人解疑答惑,而門外還有若干病人在等待就診。
大概過了10幾分鐘,胡勇發現了在一旁等待采訪的我們,歉意地朝我們揮了揮手:“不好意思啊,還有一些病人沒看完,麻煩你們再稍等。”然后又全神貫注回到病人當中。
這一個“稍等”又是將近一個小時一刻不停的忙碌,直到下午4點多鐘,才終于接待完最后一個病人。于是,坐下來,和胡勇有了深入交談。
十年磨一劍
2002年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后,胡勇來到寧波市第六醫院骨科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12個年頭。這么多年來,胡勇每天的作息雷打不動,早上6點起床,7點到醫院,交班,進行病例討論,交流次日的手術方案,準備第二天的手術,周末節假日基本不休息。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工作,使胡勇成長為六院骨科的一名骨干醫師。
在做好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之余,胡勇在學術科研方面沒有半點懈怠。 2006年胡勇成功研發的仿生人工寰齒關節,一舉打破了脊柱外科史上100多年的傳統上頸椎融合技術理念,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到目前為止,胡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中華級論文30余篇,SCI收錄7篇,英文論著15篇,獲得專利9項,參加編寫專著7部。他作為課題第一申請人,承擔多項省部級、廳市級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而此時的他,已榮獲了2013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2009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也分別獲得了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二、三等獎。
把心交給病人
“病人認可才是最大的榮譽”,這是胡勇一直秉持的理念,作為一名醫生,他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12年,胡勇申請到了一次去美國著名骨科研究中心學習的機會,但是,他考慮到當時還有一位危重病人的病情不穩定,需要他的治療。胡勇最終決定推遲這次學習計劃,等到患者癥狀緩解病情穩定后,他才匆匆踏上異國他鄉的求學之路。平常給病人看病,胡勇總是將心比心替病人著想,在臨床工作中嚴格掌握手術指征,進行手術治療前,通常會進行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才會慎重考慮是否采采用手術治療。他還經常在保證藥物療效的前提下,盡量給病人選用價格便宜的藥物。
因為胡勇的德藝雙馨,常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病人慕名前來六院找他看病。胡勇每年的門診量達到3000人次以上,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達400人次以上,并且逐年增加;他每年主刀和指導的Ⅲ、Ⅳ類手術300臺次以上。有時候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父母從老家來寧波探望胡勇,家人團聚,誰知剛開飯,醫院打來電話,有病人急需搶救,胡勇只能把父母親人晾在一邊,立馬朝醫院趕去。十幾年來,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于此起彼伏的醫患糾紛,胡勇建議醫生和病人要多溝通。“溝通是醫德的一種體現,良好的溝通能使病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他堅持“把心交給病人”,只有做到這樣,病人才會同樣給予醫生尊重、信任。
潤物細無聲
2011年底,在骨外科領域埋頭苦干了10年且業務上小有成績的胡勇開始試圖尋找一個平臺讓自己有更多與同行以及其他行業交流的機會,這個想法獲得了六院院長的大力支持。機緣巧合,胡勇邂逅了“民建”,并與之一見鐘情。
胡勇表示民建成員多是企業家,而自己作為企業家以外的一個行業補充,和大家的交流和學習更為互補,收益頗多。在民建這個平臺上,胡勇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服務社會,多次參加民建組織的下鄉活動、進社區義診。在最近的一次赴象山黃避岙鄉義診中,胡勇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更是使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戶便享受到了較好的醫療服務。
義診、扶貧結對、捐款、看望孤寡老人……胡勇希望在民建這個大家庭中繼續成長,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隨著胡勇在醫學事業上的不斷開花結果,各種榮譽和表彰接踵而至。他還先后獲得2012年寧波市青年科技獎,2013年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寧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委員,國際頸椎外科學會委員(目前全國只有5人),寧波市第十屆、第十一屆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2013年度被評為科技衛生界別優秀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非融合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青年專家學組委員,寧波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兼秘書,浙江省衛生廳首屆醫壇新秀,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型第二層次培養人才,寧波市優秀中青年衛生技術人才。各類報刊雜志紛紛對他進行采訪報道。
面對榮譽,面對社會各界對自己的肯定,胡勇表示今后要做好榜樣帶頭作用,傳遞更多正能量。不管有多少榮譽加身,自己依舊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給病人看病,研究病例,做手術,研究學術,寫論文依舊是他今后每天必做的工作。
“若將人病如已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胡勇始終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