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班級,它是在一次新會員培訓期間成立的,那是2012年5月。
正如普通學校里的班級一樣,他們也有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文藝委員。然而,這個班委卻又如此的“特殊”。班長:陳桂秋(浙江省建筑設計院院長),副班長:趙曉瑛(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繼教中心執行主任),學習委員:莫建斌(浙江省財政廳),生活委員:李錦標(浙江科技學院教師),文藝委員:劉璐(85年生,班上年齡最小的民建會員)。這個培訓班集合了2010年至2012年間來自民建省直屬支部所有的新會員,原本僅是一次三天兩夜的很平凡的培訓,然而就是這短短的幾天學習時間讓大家從陌生變成熟悉,從會友變成同學又變成摯友。
你也許見過小學班級,中學班級乃至研究生班級,但我相信你應該從未見過這樣的班級:年齡段從80后跨度到60后,行業涉及教育、行政、律師、企業家等十幾個領域。其他的培訓班結束后都不怎么聯系,然而這個非凡的班級卻在培訓后聯系的更加緊密。自2012年6月至今,一年半的時間里,在班長陳桂秋的帶頭下,班級聚會有15次之多,基本上每個月一次,參加的同學人數每次都超過10人,活動照片都放滿了一個相冊又一個相冊,滿滿的都是甜蜜的回憶。
其實,這個班級更像一個大家庭。有著德高望重的陳桂秋家長,每次聚會都是大力支持,即便不在杭州也都盡量參加,好幾次都是從機場趕過來,風塵仆仆的直奔大家的聚會地。趙曉瑛老師寧可推掉自己單位的聚會也要參加這個家庭的聚會,幾次讓我們感動不已。去舟山的聚會中張蔚青本人沒時間還特意安排了一輛車給大家用,這些種種真心實意的舉動無不讓大家內心溫暖陣陣。每當有聚會通知出來時,調皮可愛的吳小蕾,永遠年輕的陳涵,笑面小財神莫建斌,高深莫測的吳建明,美麗動人的任娜、李文江、杜楓等等積極分子總是第一時間響應,讓發通知者深感溫馨,友誼不分年齡大小,不論職位高低,只有你我的真誠。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工作,聊聊時事,總能在快樂中度過某個周末。
2013年,這個家庭去游覽過舟山東極島樂勇同學的會所,去參觀過臨安三和園竹鹽范煒強的工廠,去品嘗過福泉書院吳建明的普洱,去欣賞過浙江傳媒大學舞蹈系任娜的學生畢業匯演,去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聆聽過趙曉瑛的感人講座......大家在一次一次的聚會中了解彼此,熟悉了彼此。
互幫互助正是這個班級最溫暖的地方,在吳曉琴老師的介紹下,一直在尋求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的范煒強認識了浙江大學生工食品做竹子相關產品研究的張英教授,將竹鹽的生產進入了科學化管理與開發。而筑境工作室的胡新在上海的發布會則得到了任娜介紹的同行的大力幫忙,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正如趙曉瑛老師所言:用一顆真心去交心,必然會得到另外一顆真心。文藝委員劉璐是這個班級年齡最小的,有孕時參加班級聚會,大家都照顧有加,2014年,劉璐生完孩子后,趙曉瑛老師代表班級同學第二天就去醫院看望,讓還在病床上的她熱淚盈眶,是啊,親人也不過如此啊!滿月后,同學們都帶著愛心滿滿的禮物來看望她,由于下沙距離市區較遠,很多同學不熟悉,開車都繞了好多路,這些都讓劉璐及其家人感受到了民建會員之間滿滿的關心與愛意!
這就是2012年省民建新會員培訓班,這個在民建浙江省沒有著“明確身份”卻“廣為人知”的班級,他讓大家看到了民建會員之間兄弟般、姐妹般的那份真誠,那份真心,那份真情!
(作者系浙江大學基層委員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