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構建和諧政黨關系
發布時間:2009-12-03 16:47:11
|
作者: 計勇強
2006年10月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強調,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系的和諧。中共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政黨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政治基礎,正確處理黨和民主黨派的關系,促進和保持我國政黨關系和諧,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沒有政黨關系的和諧,就沒有國家政治關系的和諧,也就沒有政治局面的穩定。政黨關系和諧,則政治開明,民主發展,政局穩定。民主黨派應深刻認識和把握這個問題,始終不渝地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親密合作,構建和諧政黨關系。
一、實現政黨關系的和諧,根本在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科學總結世界各國政治發展道路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著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提出來的,是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反復實踐,最終選擇的一條正確道路。這條政治發展道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領導核心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制度設計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本質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目標;重點是加強制度建設,堅持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在目標取向上堅持實現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實現政黨關系的和諧,關鍵在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政黨是民主政治時代的產物,是連接國家與社會民眾之間的紐帶。政黨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益表達、利益綜合,通過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政治社會化。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中國特色政黨制度集中體現了這一特征。政治上所謂“和”,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各民主黨派自覺接受共產黨領導,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所謂“不同”,即各政黨都是獨立的政黨。各政黨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分工合作”、“統一運行”,從整體上達到一致與和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和優點,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于一些國家實行的一黨制,其顯著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在野黨。
構建和諧政黨關系,必須在實踐中把握好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辨證關系。
一是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要促進多黨派團結合作。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也是處于領導地位的政黨。各民主黨派高度認同領導與接受領導的政治關系,是構建和諧政黨關系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應正確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尊重民主黨派,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之間的關系。
二是既要不斷提高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又要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和諧政黨關系只能在執政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參政黨不斷提高參政能力,充分履行各自職能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以實現。和諧政黨關系的構建,只能實現于執政黨與參政黨合作共事過程中,這是相得益彰的互動過程。
三是既要重視做好對民主黨派的思想引導工作,又要真誠接受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和諧政黨關系需要通過“互相監督”,特別是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的有效、有力的監督來保證,要準確把握這種監督的性質、方針和方式,并建立完善監督制度、監督機制。
四是既要全面推進執政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良性互動,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政黨關系的組織保障。這種雙向的互動、共進是我國社會主義合作型政黨制度的內在規定和必然要求。支持和幫助民主黨派搞好自身建設,則是執政黨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
三、加強黨派自身建設,是促進政黨關系和諧的內在要求
一是深入開展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主題的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通過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民主黨派老一輩長期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進而增強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鞏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基礎,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統一戰線、多黨合作理論和黨派歷史、章程、基本知識的學習,教育和引導黨派成員,特別是民主黨派領導干部,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歷史使命的認識,自覺抵制西方“多黨制”、“議會制”、“兩院制”的影響,堅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凝聚政治共識,深化政治認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二是加強黨派自身能力建設,履行職責,促進政黨和諧。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基本途徑。民主黨派要牢牢把握發展這個根本任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民主黨派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為參政黨充分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和諧政黨關系的不斷鞏固和發展。
(作者系麗水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副主任、市委會副主委)
一、實現政黨關系的和諧,根本在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科學總結世界各國政治發展道路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著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提出來的,是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反復實踐,最終選擇的一條正確道路。這條政治發展道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領導核心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制度設計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本質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目標;重點是加強制度建設,堅持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在目標取向上堅持實現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實現政黨關系的和諧,關鍵在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政黨是民主政治時代的產物,是連接國家與社會民眾之間的紐帶。政黨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益表達、利益綜合,通過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政治社會化。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中國特色政黨制度集中體現了這一特征。政治上所謂“和”,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各民主黨派自覺接受共產黨領導,與共產黨通力合作;所謂“不同”,即各政黨都是獨立的政黨。各政黨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彼此“分工合作”、“統一運行”,從整體上達到一致與和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和優點,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于一些國家實行的一黨制,其顯著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在野黨。
構建和諧政黨關系,必須在實踐中把握好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辨證關系。
一是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要促進多黨派團結合作。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也是處于領導地位的政黨。各民主黨派高度認同領導與接受領導的政治關系,是構建和諧政黨關系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應正確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尊重民主黨派,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之間的關系。
二是既要不斷提高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又要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和諧政黨關系只能在執政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參政黨不斷提高參政能力,充分履行各自職能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以實現。和諧政黨關系的構建,只能實現于執政黨與參政黨合作共事過程中,這是相得益彰的互動過程。
三是既要重視做好對民主黨派的思想引導工作,又要真誠接受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和諧政黨關系需要通過“互相監督”,特別是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的有效、有力的監督來保證,要準確把握這種監督的性質、方針和方式,并建立完善監督制度、監督機制。
四是既要全面推進執政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良性互動,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政黨關系的組織保障。這種雙向的互動、共進是我國社會主義合作型政黨制度的內在規定和必然要求。支持和幫助民主黨派搞好自身建設,則是執政黨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
三、加強黨派自身建設,是促進政黨關系和諧的內在要求
一是深入開展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主題的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通過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民主黨派老一輩長期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進而增強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鞏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基礎,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統一戰線、多黨合作理論和黨派歷史、章程、基本知識的學習,教育和引導黨派成員,特別是民主黨派領導干部,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歷史使命的認識,自覺抵制西方“多黨制”、“議會制”、“兩院制”的影響,堅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凝聚政治共識,深化政治認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二是加強黨派自身能力建設,履行職責,促進政黨和諧。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基本途徑。民主黨派要牢牢把握發展這個根本任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民主黨派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為參政黨充分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和諧政黨關系的不斷鞏固和發展。
(作者系麗水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副主任、市委會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