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香
——參觀“民主之家特園”有感
發布時間:2014-12-18 10:30:12
|
作者: 蔡伶波
今年6月下旬,民建江北總支部組織會員前往民建發祥地——重慶學習考察,恰逢學校期末學業考試,作為班主任的我無奈錯過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多少也覺得有些遺憾。國慶長假,先生早早便開始張羅著外出度假,于是乎冒出重慶一游的想法,也算圓個夢,順便讓小家伙(寶貝女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洗禮。想法一拋出,便得到先生和同行友人一家的大力支持,于是重慶之路漸行漸近。
重慶作為共和國民主建設的發祥地,其歷史積淀和人文影響深遠悠長。沿著通往嘉陵江大橋的公路前行,可以遠遠望見一組宏偉的青銅雕塑,上面標著“風雨同舟共商國是”。沿著它旁邊的青石階梯拾級而上,曲徑通幽處,茂密的黃葛樹綠茵叢中,有一幢青磚三層小樓,這就是“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所在地——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先生的公館“特園”。一件件展品訴說著中國建立統一戰線的道路有多么艱辛和曲折,成果是多么不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必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特別是當我看到,1945年7月民建創始人黃炎培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的 “窯洞對”時,文中的真知灼見真可謂字字千鈞,發人深省!
依稀記得多年前親友從印度回來,贈與我的那一小塊沉香木。乍一看,外形如陡峭的山,顏色如釉一樣黑。但總會有一種極其素樸悠遠的香,連綿不絕地從沉水香中滲出,飄流在空氣里。最特別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親友說:“這是最上等的烏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堅實,丟到水中會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斷從內部散出來,永遠也不會消失,這一塊已經有著幾百年的歷史,還是和它從前在森林里時一樣的香呀!”
沉香能夠供佛、能夠靜心、能夠去除穢氣,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沉香作為佛法的象征,似乎有著堅實的心,永遠散放木質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謙虛得如同在水底一樣,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和品味。沉香最動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靜內斂的品質;也在于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頭吧!它是一種啟示,啟示我們在浮動的、浮華的人世中,要保持內在的、深沉的、永不變的芳香。正如特園的主人——鮮英先生,1938年底,周恩來與董必武從武漢抵渝與鮮英商議將特園作為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特別提到會有風險,鮮英當場表示“共赴國難,我一愿意,二不怕”。“一愿意,二不怕”,特別簡單的6個字,曾經在無數民主人士的腦海中深深扎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斗的偉大成果,是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的完美凝聚,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追思歷史,仰慕先賢”,我深深地為革命先驅、前輩仁人志士的豐功偉業所折服。各民主黨派的先驅們已用他們如木般的“深沉”,如水般的“謙虛”和如“香”般的執著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
這次重慶之行,使我對民建的宗旨和綱領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民建在歷史上和未來中國民主建設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也使我在為自己是民建的一員感到自豪和榮耀的同時,體會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去做一個合格的民建會員,就像做一塊樸實無華、歷久彌新的“沉香木”,愿意付出、不怕困難。
浮世是水,俗木隨欲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
行路……心路,重慶一行,不虛此行!
(作者系民建會員、寧波江北實驗中學教師)
重慶作為共和國民主建設的發祥地,其歷史積淀和人文影響深遠悠長。沿著通往嘉陵江大橋的公路前行,可以遠遠望見一組宏偉的青銅雕塑,上面標著“風雨同舟共商國是”。沿著它旁邊的青石階梯拾級而上,曲徑通幽處,茂密的黃葛樹綠茵叢中,有一幢青磚三層小樓,這就是“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所在地——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先生的公館“特園”。一件件展品訴說著中國建立統一戰線的道路有多么艱辛和曲折,成果是多么不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必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特別是當我看到,1945年7月民建創始人黃炎培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的 “窯洞對”時,文中的真知灼見真可謂字字千鈞,發人深省!
依稀記得多年前親友從印度回來,贈與我的那一小塊沉香木。乍一看,外形如陡峭的山,顏色如釉一樣黑。但總會有一種極其素樸悠遠的香,連綿不絕地從沉水香中滲出,飄流在空氣里。最特別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親友說:“這是最上等的烏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堅實,丟到水中會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斷從內部散出來,永遠也不會消失,這一塊已經有著幾百年的歷史,還是和它從前在森林里時一樣的香呀!”
沉香能夠供佛、能夠靜心、能夠去除穢氣,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沉香作為佛法的象征,似乎有著堅實的心,永遠散放木質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謙虛得如同在水底一樣,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和品味。沉香最動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靜內斂的品質;也在于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頭吧!它是一種啟示,啟示我們在浮動的、浮華的人世中,要保持內在的、深沉的、永不變的芳香。正如特園的主人——鮮英先生,1938年底,周恩來與董必武從武漢抵渝與鮮英商議將特園作為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特別提到會有風險,鮮英當場表示“共赴國難,我一愿意,二不怕”。“一愿意,二不怕”,特別簡單的6個字,曾經在無數民主人士的腦海中深深扎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斗的偉大成果,是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的完美凝聚,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追思歷史,仰慕先賢”,我深深地為革命先驅、前輩仁人志士的豐功偉業所折服。各民主黨派的先驅們已用他們如木般的“深沉”,如水般的“謙虛”和如“香”般的執著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
這次重慶之行,使我對民建的宗旨和綱領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民建在歷史上和未來中國民主建設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也使我在為自己是民建的一員感到自豪和榮耀的同時,體會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去做一個合格的民建會員,就像做一塊樸實無華、歷久彌新的“沉香木”,愿意付出、不怕困難。
浮世是水,俗木隨欲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
行路……心路,重慶一行,不虛此行!
(作者系民建會員、寧波江北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