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為了大地的青山綠水
——記民建會員、湖州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王海
發布時間:2015-03-23 10:24:39
|
作者: 李鈺
王海,湖州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民建湖州市委會建筑支部主委、湖州市七屆政協委員、民建浙江省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曾獲“九五”期間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先進工作者,民建省、市優秀會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畢業那年,21歲的王海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便主動報名去了西藏。這一去,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他被分配在西藏農牧學院教書。五年,只要和化學有關的課程他都教。1987年,他拿到了助教、助理實驗師的職稱。
1999年湖州建設新塘港水質自動監測站,當時這在湖州還是首次,國家在全國只選了十個點。王海服從領導分配,主要負責這項工作。安裝自動監測儀器是一個復雜的高科技運用過程,厚厚的四本說明書,全是外文,說什么王海也只是個專科畢業生,要啃了這四本書,還得消化和應用,這過程的艱難誰都可以想象,那真是一個字一個詞地摳下來的。9月份下的文,12月份即完成了儀器的安裝調試、儀器試運行期間的實驗比對、性能測試等比對實驗工作,這期間,還根據儀器的環境適應性、建立系統集成模式概念等編寫了《國家環保總局太湖流域湖州新塘港水質自動監測站試運行考核報告》。次年3月,順利通過總站技術專家組的驗收,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交付的自動監測儀器的選型任務。十個點,最后能正常運行的只有三個,湖州點從1999年儀器安裝至今,管理最規范,運行最正常,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贊賞和表彰,并被評為全國“水質自動監測先進單位”。王海為湖州的環保工作做出了努力和成績,也因此而受到了破格晉升,成為高級工程師。
隨后,王海又接手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工作。在監測站的計量認證工作中,沒有任何相關文件資料可以借鑒,王海與站里的同事互相分工合作,編寫了水自動監測、大氣自動監測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檢定規程,并根據浙江生態省建設和省環境保護局“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的要求,協助指導和完成了多個空氣站點的建設。
頗讓王海有成就感的是,2001年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湖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和杭州富銘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承擔了浙江省“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廢水在線監控系統研究”,作為本項目的“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和本項目的技術總監,王海參與了本課題的整個過程。該課題通過了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浙科鑒字[2002]105號)和浙江省科技廳的驗收。課題的核心儀器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測試,各項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取得了《計量器具樣機試驗合格證書》(浙)量機字第(3728)號,總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浙江省的空白,為自動監測儀器國產化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城市的潔凈藍天,為了大地的青山綠水,王海行走著。
為心靈找一個歸屬
2000年,王海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這就意味著他將經歷人生一個更重大的轉折——從普通人轉變為有組織的政治人,王海要為自己的思想和心靈找一個歸屬。
1999年,國家進行淮河治理,湖州市也開始對太湖實行治理,由此也引發了王海對城鎮建設中環境治理和污水處理的一些理性思考:關于污水的排放量、排放的流向、如何進行治理等。思想要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想法要有一個展示的平臺,民建,為王海營造了一個良好發揮的空間。入會幾年來,他認真履行民建會員參政議政職能,積極參加民建市委會和市政協組織的有關調研活動,撰寫了多篇調研報告及提案。2004年王海擔任民建市委會調研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了民建市委會建筑支部副主委。2005年增補為省民建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委員。2004年被評為民建市級優秀會員。
2007年民建市委會各支部換屆,王海又被選舉擔任支部主委。做一個黨派基層支部的主委不同于擔任一個監測站的主任,做人的政治工作和做環境的監測工作是兩碼事。當支部副主委的時候,王海的工作也確實做了不少,但盡管如此,打頭陣的總是還有個主委在前,現在要獨當一面領著20多個會員往前走,還真讓王海沒有個抓手。是一次市委會組織的支部主任赴紹興學習交流活動,讓王海深受啟發。全國先進支部、紹興市委會綜合支部主委何曉英交流的經驗體會讓王海受益匪淺,好象在他眼前打開了一扇窗。思路開闊了,支部活躍了,活動也多樣化了:到鄉村考察、舉行茶話聯誼會聯絡會員感情、參與新農村建設進行技術援助,支部在進行著一種漸行漸新的變化。
2007-2008年度,王海再次被評為民建市級優秀會員、市委會反映社情民意先進個人,2006-2010年度被評為民建浙江省優秀會員。
重任在肩再為環保呼
2007年,王海擔任市政協委員。自此,履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工作成為他又一項重要職責。
當選市政協委員之前,看著別人帶著莊嚴和神圣參加“兩會”,王海覺得這應該是一種榮譽,因為能代表人民為黨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言獻策,能為大眾的民生利益鼓與呼,是一種多么無尚的光榮。當他自己被推薦為民建界市政協委員后,他才真切體會到,政協委員更是一種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第一年參加“兩會”,他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無動力生物降解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建議》等4項個人提案。第二年,王海參加“兩會”又提交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態建設,促進現代城市發展的建議》等8項提案。其中《推進排污權交易,構建環保新機制》提案經民建市委會修改加工,作為市委會的大會發言材料,《關于對太湖治理和開發利用的點建議》作為市委會集體提案,《關于加強我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議》則被作為市政協環資委大會發言材料。
王海連續兩屆擔任了市政協委員,2014年,已經是他擔任市政協委員的第八個年頭。縱觀王海多年來的政協提案內容,我們不難發現,環保問題始終是王海心中的最重。重任在肩,他希望能竭盡他的全力為環保鼓與呼。讓大地充滿綠色,讓天空純凈如洗,讓河水晶瑩清澈,這不僅僅是王海個人的愿望,更是所有地球人的愿望!
王海,在環保之路繼續行走。愿他和他同行人的所過之處,我們能看到綠色在彌漫。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畢業那年,21歲的王海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便主動報名去了西藏。這一去,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他被分配在西藏農牧學院教書。五年,只要和化學有關的課程他都教。1987年,他拿到了助教、助理實驗師的職稱。
1999年湖州建設新塘港水質自動監測站,當時這在湖州還是首次,國家在全國只選了十個點。王海服從領導分配,主要負責這項工作。安裝自動監測儀器是一個復雜的高科技運用過程,厚厚的四本說明書,全是外文,說什么王海也只是個專科畢業生,要啃了這四本書,還得消化和應用,這過程的艱難誰都可以想象,那真是一個字一個詞地摳下來的。9月份下的文,12月份即完成了儀器的安裝調試、儀器試運行期間的實驗比對、性能測試等比對實驗工作,這期間,還根據儀器的環境適應性、建立系統集成模式概念等編寫了《國家環保總局太湖流域湖州新塘港水質自動監測站試運行考核報告》。次年3月,順利通過總站技術專家組的驗收,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交付的自動監測儀器的選型任務。十個點,最后能正常運行的只有三個,湖州點從1999年儀器安裝至今,管理最規范,運行最正常,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贊賞和表彰,并被評為全國“水質自動監測先進單位”。王海為湖州的環保工作做出了努力和成績,也因此而受到了破格晉升,成為高級工程師。
隨后,王海又接手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工作。在監測站的計量認證工作中,沒有任何相關文件資料可以借鑒,王海與站里的同事互相分工合作,編寫了水自動監測、大氣自動監測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檢定規程,并根據浙江生態省建設和省環境保護局“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的要求,協助指導和完成了多個空氣站點的建設。
頗讓王海有成就感的是,2001年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湖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和杭州富銘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承擔了浙江省“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廢水在線監控系統研究”,作為本項目的“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和本項目的技術總監,王海參與了本課題的整個過程。該課題通過了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浙科鑒字[2002]105號)和浙江省科技廳的驗收。課題的核心儀器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測試,各項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取得了《計量器具樣機試驗合格證書》(浙)量機字第(3728)號,總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浙江省的空白,為自動監測儀器國產化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城市的潔凈藍天,為了大地的青山綠水,王海行走著。
為心靈找一個歸屬
2000年,王海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這就意味著他將經歷人生一個更重大的轉折——從普通人轉變為有組織的政治人,王海要為自己的思想和心靈找一個歸屬。
1999年,國家進行淮河治理,湖州市也開始對太湖實行治理,由此也引發了王海對城鎮建設中環境治理和污水處理的一些理性思考:關于污水的排放量、排放的流向、如何進行治理等。思想要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想法要有一個展示的平臺,民建,為王海營造了一個良好發揮的空間。入會幾年來,他認真履行民建會員參政議政職能,積極參加民建市委會和市政協組織的有關調研活動,撰寫了多篇調研報告及提案。2004年王海擔任民建市委會調研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了民建市委會建筑支部副主委。2005年增補為省民建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委員。2004年被評為民建市級優秀會員。
2007年民建市委會各支部換屆,王海又被選舉擔任支部主委。做一個黨派基層支部的主委不同于擔任一個監測站的主任,做人的政治工作和做環境的監測工作是兩碼事。當支部副主委的時候,王海的工作也確實做了不少,但盡管如此,打頭陣的總是還有個主委在前,現在要獨當一面領著20多個會員往前走,還真讓王海沒有個抓手。是一次市委會組織的支部主任赴紹興學習交流活動,讓王海深受啟發。全國先進支部、紹興市委會綜合支部主委何曉英交流的經驗體會讓王海受益匪淺,好象在他眼前打開了一扇窗。思路開闊了,支部活躍了,活動也多樣化了:到鄉村考察、舉行茶話聯誼會聯絡會員感情、參與新農村建設進行技術援助,支部在進行著一種漸行漸新的變化。
2007-2008年度,王海再次被評為民建市級優秀會員、市委會反映社情民意先進個人,2006-2010年度被評為民建浙江省優秀會員。
重任在肩再為環保呼
2007年,王海擔任市政協委員。自此,履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工作成為他又一項重要職責。
當選市政協委員之前,看著別人帶著莊嚴和神圣參加“兩會”,王海覺得這應該是一種榮譽,因為能代表人民為黨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言獻策,能為大眾的民生利益鼓與呼,是一種多么無尚的光榮。當他自己被推薦為民建界市政協委員后,他才真切體會到,政協委員更是一種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第一年參加“兩會”,他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無動力生物降解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建議》等4項個人提案。第二年,王海參加“兩會”又提交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態建設,促進現代城市發展的建議》等8項提案。其中《推進排污權交易,構建環保新機制》提案經民建市委會修改加工,作為市委會的大會發言材料,《關于對太湖治理和開發利用的點建議》作為市委會集體提案,《關于加強我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議》則被作為市政協環資委大會發言材料。
王海連續兩屆擔任了市政協委員,2014年,已經是他擔任市政協委員的第八個年頭。縱觀王海多年來的政協提案內容,我們不難發現,環保問題始終是王海心中的最重。重任在肩,他希望能竭盡他的全力為環保鼓與呼。讓大地充滿綠色,讓天空純凈如洗,讓河水晶瑩清澈,這不僅僅是王海個人的愿望,更是所有地球人的愿望!
王海,在環保之路繼續行走。愿他和他同行人的所過之處,我們能看到綠色在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