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曉端代表: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5-06-25 14:57:28
|
作者: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于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體系建設還不完善,體制還不健全特別是企業責任不落實,統籌保障力度還不強,良好的職業教育環境還未建立。為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一、全方位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是要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層次體系。二是要科學定位職業教育地位,突出學歷教育重研究、職業教育重技能的辦學特色,使職業教育跟經濟和產業更加相互依存契合。三是大膽破除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大力培養職業教育科研團隊,制訂先進的教學實習標準,探索吸引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機制體制。
二、落實企業責任,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首先,要完善法律體系,明確企業參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法律責任。同時,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能產生的法律糾紛,新增可供調解的法律條文。其次,加強政策支持,增強企業參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內在動力。其三,健全協調機制,增強對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動力。
三、構建現代職業教育保障體系。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保障、加快發展。一是要加強經費保障。制訂職業院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大型設備采購和校舍基本建設專項經費。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二是要加強師資保障。抓緊制定和完善符合職業教育辦學規律的教職式編制標準、職務(職稱)分類評聘辦法和績效考核制度。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加強 “雙師型”教師培訓,支持直接從行業企業引進高技能教師。三是加強生源保障。政府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保持一定規模的生源。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考,合理規劃應用型本科招生生源分布置結構,其招生對象應以中職和高職專科學生為主。
四、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人事部門要支持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支持行業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從教,逐步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在各類評先評優中的比例,完善職業院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稅務部門要完善職業教育優惠扶持政策。完善職業教育稅收優惠政策。政府對職業學校買賣生源、“學生工”等違法行為要加強監管,依法懲處,避免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制定實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獎勵制度。
但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體系建設還不完善,體制還不健全特別是企業責任不落實,統籌保障力度還不強,良好的職業教育環境還未建立。為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一、全方位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是要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層次體系。二是要科學定位職業教育地位,突出學歷教育重研究、職業教育重技能的辦學特色,使職業教育跟經濟和產業更加相互依存契合。三是大膽破除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大力培養職業教育科研團隊,制訂先進的教學實習標準,探索吸引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機制體制。
二、落實企業責任,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首先,要完善法律體系,明確企業參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法律責任。同時,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能產生的法律糾紛,新增可供調解的法律條文。其次,加強政策支持,增強企業參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內在動力。其三,健全協調機制,增強對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動力。
三、構建現代職業教育保障體系。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保障、加快發展。一是要加強經費保障。制訂職業院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大型設備采購和校舍基本建設專項經費。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二是要加強師資保障。抓緊制定和完善符合職業教育辦學規律的教職式編制標準、職務(職稱)分類評聘辦法和績效考核制度。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加強 “雙師型”教師培訓,支持直接從行業企業引進高技能教師。三是加強生源保障。政府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保持一定規模的生源。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考,合理規劃應用型本科招生生源分布置結構,其招生對象應以中職和高職專科學生為主。
四、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人事部門要支持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支持行業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從教,逐步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在各類評先評優中的比例,完善職業院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稅務部門要完善職業教育優惠扶持政策。完善職業教育稅收優惠政策。政府對職業學校買賣生源、“學生工”等違法行為要加強監管,依法懲處,避免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制定實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獎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