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之風
——記民建會員、寧波市委會原主委項性平的三個“畫面”
發布時間:2015-06-26 10:28:36
|
作者: 龍筱勤
項性平是民建寧波市委會第九屆、十屆主委。2002年底,我進入民建工作時,項老正駐會辦公,主持民建工作全局,2008年,已經卸任主委職務的他,從民建退休,在這6年間,隨著對民建工作不斷熟悉,項老在我眼里的形象也日漸豐富。他是一位值得尊重、深受會員愛戴的領導,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坦誠相見的長者,他在工作中給予我們很多教誨與指導,更多的時候,則以自身甚為平常的言談行止,詮釋著樸實的理念、動人的情懷,使我們看到一位民建長者的真實形象。
我的記憶里有那么幾幅難以忘懷的“畫面”,是與項老有關的幾個瞬間。筆墨笨拙,難以詳述,只是如實道來,以表達對項老的尊重與感念。
畫面一:主委辦公室的言傳
2002年12月初的一天,我來到民建寧波市委會辦公樓報到,報到沒多久,時任秘書長趙杰過來見見我這新面孔,簡單問問我的情況后,便讓我去項老的辦公室接受談話。項老的辦公室在樓梯的另一側,我一進門,得到的印象是:這是一位頗有風度的長者。在項老的招呼下,我落座于墻邊一把單人椅上,正和項老面對面,映入眼簾的,除了視線正中這位端坐而和藹的長者,還有他身后和旁側靠墻而立、裝得滿滿的書櫥。
我記得,項老同我寒暄了幾句后,便介紹民建的情況,提出了工作的要求,“黨派機關工作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重要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平時多看看報刊,多注意積累,”他一邊說一邊拍了一下辦公桌上疊得一尺來高的報紙書刊,“黨派工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要分出輕重緩急來。”隨后,項老又問起我在原先單位的收入狀況,我如實以告,項老笑了笑,非常實在地說:“你們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民建,我相信你能適應新的工作,既然跨進了民建的門檻,就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我想,你在這里是不會吃虧的。”
最后,項老讓我談一談進入民建的想法,我不擅言辭,張開嘴沒說上兩句話,心里有些慌,臉上也發起熱來,自己很不好意思,來了一句“我不大會說話的”。這時,只見項老笑呵呵道:“不會講話可不行。沒有關系,多多鍛煉,膽子放大些。”
畫面二:老會員家中的身教
寧波民建地方組織成立于1955年6月,從成立之初就把協助黨委做好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早期的會員絕大多數都是原工商業者。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原工商業者會員已是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其中一部分會員在生活上陷入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市委會在組織層面上,通過各種渠道,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以調研報告、提案、信息等形式,向統戰部和民建上級組織予以反映,要求出臺關心扶助原工商業者的專門政策。這種持之以恒的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引起中央統戰部的重視,寧波市級層面則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補助納入財政預算。
與此同時,在項老的倡導下,市委會建立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困難老會員結對幫扶制度,目的是讓老會員感受到民建組織的溫暖,同時讓這批在改革開放以后入會的領導班子成員建立起與老會員的制度化聯系,更好地傳承民建優良傳統。
2003年仲夏的一天,項老和已經退下來的原副主委王云生一同前往結對的老會員張廉海家里進行探望,我跟隨同行。從市委會驅車前往那位老會員家中,項老一路上一直和王云生老先生交談,王老是原工商業者一員,對這些原工商業者老會員的情況比較熟悉。到了張廉海會員的家,只見這位老會員躺臥在床,全身蓋著被子,顯然是長期臥床的病人,他眼睛看著王老,王老開口向他介紹了項老。這位老會員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一只手從被子里伸出來搖晃著,向來訪的客人表示歡迎和感謝。項老走近他的床邊,伸出兩只手握住了那輕輕晃動的手,并順勢坐在他的床榻邊上,熱情而親切地問候起來。項老最后拿出慰問金,遞到老會員手中,對他說:“民建沒有忘記你們,對于你們面臨的困難,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關心扶助老會員,這項工作如今在寧波民建已經形成比較健全的工作機制和良好氛圍。市委會領導對老會員的走訪慰問,不僅僅是在經濟上提供一定幫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撫慰了他們,同時,也在整個會內傳遞一種理念、營造一種氛圍——民建薪火相傳,民建互幫互助,民建會員是一家。
畫面三:退休送別會的寄語
項老還擔任過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委員、民建浙江省委會常委等職務,他的公務生涯是緊張忙碌的。作為民建寧波市委會兩屆主委,他十分重視民建與經濟界密切聯系的界別特色,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圍繞寧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在市政協提交大會發言20多篇、集體提案60余件,得到了中共寧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他重視匯集全會力量開展社會服務,籌建“民建教育扶貧基金”,發動會員企業家在麗水市蓮都區和松陽縣捐建鄉村小學教學樓。他也絲毫沒有放松會的組織建設,多次走訪一些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或是爭取對口聯系政府部門的支持,為會的組織發展物色適合的優秀人才。他在這些公務活動中留下了數不清的畫面,如果把這些畫面串連起來,展示的是一位民建地方組織主委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辛勞與付出,折射出他與黨同心、共謀發展、關注民生、共促和諧的民建情懷。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幅畫面,是在民建歡送項老光榮退休的那次座談會上,他向我們大家所作的簡單而真誠的告別講話。
2008年7月1日,市委會在機關會議室舉行了一個簡樸的歡送會,機關主委張明華及其他副主委、常委和機關處室同志都紛紛向項老表示真誠的感謝和美好的祝福。聽完大家一席談,項老以“感謝”兩個字作為開頭,向大家坦誠心聲。他說道,自己仍然是一名民建會員,將繼續履行好會員的職責。他也對會的工作寄予了希望,希望會的工作要講政治、勤學習,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接受中共的領導;要講團結、增合力,增強凝聚力,使會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要講奉獻、上臺階,做黨派工作靠的還是一種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只有大家都心懷對黨派事業的熱情,才能使會的事業與時俱進,更上一層樓。
我的記憶里有那么幾幅難以忘懷的“畫面”,是與項老有關的幾個瞬間。筆墨笨拙,難以詳述,只是如實道來,以表達對項老的尊重與感念。
畫面一:主委辦公室的言傳
2002年12月初的一天,我來到民建寧波市委會辦公樓報到,報到沒多久,時任秘書長趙杰過來見見我這新面孔,簡單問問我的情況后,便讓我去項老的辦公室接受談話。項老的辦公室在樓梯的另一側,我一進門,得到的印象是:這是一位頗有風度的長者。在項老的招呼下,我落座于墻邊一把單人椅上,正和項老面對面,映入眼簾的,除了視線正中這位端坐而和藹的長者,還有他身后和旁側靠墻而立、裝得滿滿的書櫥。
我記得,項老同我寒暄了幾句后,便介紹民建的情況,提出了工作的要求,“黨派機關工作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重要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平時多看看報刊,多注意積累,”他一邊說一邊拍了一下辦公桌上疊得一尺來高的報紙書刊,“黨派工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要分出輕重緩急來。”隨后,項老又問起我在原先單位的收入狀況,我如實以告,項老笑了笑,非常實在地說:“你們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民建,我相信你能適應新的工作,既然跨進了民建的門檻,就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我想,你在這里是不會吃虧的。”
最后,項老讓我談一談進入民建的想法,我不擅言辭,張開嘴沒說上兩句話,心里有些慌,臉上也發起熱來,自己很不好意思,來了一句“我不大會說話的”。這時,只見項老笑呵呵道:“不會講話可不行。沒有關系,多多鍛煉,膽子放大些。”
畫面二:老會員家中的身教
寧波民建地方組織成立于1955年6月,從成立之初就把協助黨委做好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早期的會員絕大多數都是原工商業者。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原工商業者會員已是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其中一部分會員在生活上陷入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市委會在組織層面上,通過各種渠道,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以調研報告、提案、信息等形式,向統戰部和民建上級組織予以反映,要求出臺關心扶助原工商業者的專門政策。這種持之以恒的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引起中央統戰部的重視,寧波市級層面則將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補助納入財政預算。
與此同時,在項老的倡導下,市委會建立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困難老會員結對幫扶制度,目的是讓老會員感受到民建組織的溫暖,同時讓這批在改革開放以后入會的領導班子成員建立起與老會員的制度化聯系,更好地傳承民建優良傳統。
2003年仲夏的一天,項老和已經退下來的原副主委王云生一同前往結對的老會員張廉海家里進行探望,我跟隨同行。從市委會驅車前往那位老會員家中,項老一路上一直和王云生老先生交談,王老是原工商業者一員,對這些原工商業者老會員的情況比較熟悉。到了張廉海會員的家,只見這位老會員躺臥在床,全身蓋著被子,顯然是長期臥床的病人,他眼睛看著王老,王老開口向他介紹了項老。這位老會員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一只手從被子里伸出來搖晃著,向來訪的客人表示歡迎和感謝。項老走近他的床邊,伸出兩只手握住了那輕輕晃動的手,并順勢坐在他的床榻邊上,熱情而親切地問候起來。項老最后拿出慰問金,遞到老會員手中,對他說:“民建沒有忘記你們,對于你們面臨的困難,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關心扶助老會員,這項工作如今在寧波民建已經形成比較健全的工作機制和良好氛圍。市委會領導對老會員的走訪慰問,不僅僅是在經濟上提供一定幫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撫慰了他們,同時,也在整個會內傳遞一種理念、營造一種氛圍——民建薪火相傳,民建互幫互助,民建會員是一家。
畫面三:退休送別會的寄語
項老還擔任過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委員、民建浙江省委會常委等職務,他的公務生涯是緊張忙碌的。作為民建寧波市委會兩屆主委,他十分重視民建與經濟界密切聯系的界別特色,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圍繞寧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在市政協提交大會發言20多篇、集體提案60余件,得到了中共寧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他重視匯集全會力量開展社會服務,籌建“民建教育扶貧基金”,發動會員企業家在麗水市蓮都區和松陽縣捐建鄉村小學教學樓。他也絲毫沒有放松會的組織建設,多次走訪一些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或是爭取對口聯系政府部門的支持,為會的組織發展物色適合的優秀人才。他在這些公務活動中留下了數不清的畫面,如果把這些畫面串連起來,展示的是一位民建地方組織主委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辛勞與付出,折射出他與黨同心、共謀發展、關注民生、共促和諧的民建情懷。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幅畫面,是在民建歡送項老光榮退休的那次座談會上,他向我們大家所作的簡單而真誠的告別講話。
2008年7月1日,市委會在機關會議室舉行了一個簡樸的歡送會,機關主委張明華及其他副主委、常委和機關處室同志都紛紛向項老表示真誠的感謝和美好的祝福。聽完大家一席談,項老以“感謝”兩個字作為開頭,向大家坦誠心聲。他說道,自己仍然是一名民建會員,將繼續履行好會員的職責。他也對會的工作寄予了希望,希望會的工作要講政治、勤學習,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接受中共的領導;要講團結、增合力,增強凝聚力,使會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要講奉獻、上臺階,做黨派工作靠的還是一種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只有大家都心懷對黨派事業的熱情,才能使會的事業與時俱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