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民建情 永做民建人
發布時間:2015-12-01 15:49:18
|
作者: 柯正侃
老一輩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為了爭取抗日戰爭勝利以及國家的光明前景,振興民族經濟,以民主和建設為宗旨,于1945年12月在重慶創建了民主建國會。自建會以來,民主建國會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譜寫了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
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建國會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團結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建國會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民主建國會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祖國統一獻計出力,作出了應有貢獻。
浙江是較早成立民建組織的省份之一。1955年4月26日,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成立,標志著民建浙江省級組織正式誕生。60年來,全省民建各級組織在中共浙江省委和民建中央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在我省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臺州的民建工作,起始于1983年初,當時,三位椒江民建的創始人趙連城、周雁飛、張普德老先生在民建浙江省委會指導下成立“民建椒江小組”,1984年3月,民建椒江市支部正式成立,趙連城先生任支部主任。1986年10月,我加入了民建,從此開始了我與民建的不解之緣。后來,隨著臺州的撤地設市,民建臺州市委會成立,吳國華任主任委員,我為副主任委員。在吳國華同志調走后,我接任了民建臺州市委會主任委員,并先后參加了民建全國五、六、七、八屆代表大會,擔任了政協省、市、區委員。屈指算來,一晃已經近三十年。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往年往事,歷歷在目,碌碌無為,不堪回首。真是“閑白了少年頭而空悲切”!我非常羨慕現在年輕的同志,你們太幸運了,真是趕上了好年頭,好時代,我相信我們會內的年輕同志都會珍惜現在,珍惜自己,為國家,為民族,為家鄉,為自己在做事,在創業。但我要說的是,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做什么事情,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民建會員。我們一直要牢固確立“為國出力,為會爭光”的責任意識。這就是民建人的風格!
回首民建的發展歷程,我認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民建都充分發揮了緊密聯系工商業者的特點,參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推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民建的優良傳統,發揮好在新時期下的民建作用:
一、發揮聯系經濟界人士的特點,團結和帶領廣大會員,立足本職,以發展為要務,創民族大業,創新發展經濟。
二、加強自身建設,號召會員學習繼承老一輩的愛國情懷,寬廣胸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祖國統一、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當好參政黨的角色。與執政黨做好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促進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曾多次說過:“我一生起碼有兩個方面是終身制的:一是學習終身制,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精神營養,多學習能延年益壽,防止老年癡呆癥;第二個就是民建會員終身制。因為我對自己參加民建始終認為是一種情緣,是一種很深的情結在里面,這種情結從我認識椒江民建的創始人趙連城老先生開始,從我參加全國民建五大期間孫起孟主席單獨接見約談贈言“責在人先,利居眾后”開始,以及省民建創始人湯元炳老先生對我親切交談的“三位”意識(政治原則不錯位,舉止言行不越位,本職工作做到位)一直到后來,我拜讀我們民建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文集,在他“事閑勿荒,事繁勿忙,有言必信,無欲則剛”等很多的銘言名句中得到許多的啟迪。在這些年當中,我也有幸不止一次地聆聽時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企業家課堂等各種專題講座,也經常得到民建省委會老主委孫延年、程煒、吳國華主委以及現任主委陳小平同志多任省民建領導的指教,在此同時,我也得到臺州市、區兩級民建會員的支持和幫助,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從我們民建老領導人的身上所體現出的“雪雨風霜,寵辱不驚,德厚春秋,質樸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著我,激勵著我,完全可以說,是扎扎實實地影響我一生,使我對人生哲理能有更深的理解。過去我一直對自己的待人處事以“不卑不亢,先退后進”為準則,如今,我完全可以以“四容”為要求自己,這“四容”就是:“包容社會,寬容待人,從容處事,笑容人生”。
今年,全國民建成立70周年、浙江民建成立60周年,我要借此機會,對自己的民建組織以及各位領導和廣大會員,說聲謝謝!同時,我也想再借用黃炎培老先生的“理必求真,事必求實,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四必”精神作為我們新老會員共勉!
不忘民建情,永做民建人!奉獻于民建,無怨而無悔!
(作者系臺州市委會原主委)
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建國會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團結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建國會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民主建國會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祖國統一獻計出力,作出了應有貢獻。
浙江是較早成立民建組織的省份之一。1955年4月26日,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成立,標志著民建浙江省級組織正式誕生。60年來,全省民建各級組織在中共浙江省委和民建中央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在我省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臺州的民建工作,起始于1983年初,當時,三位椒江民建的創始人趙連城、周雁飛、張普德老先生在民建浙江省委會指導下成立“民建椒江小組”,1984年3月,民建椒江市支部正式成立,趙連城先生任支部主任。1986年10月,我加入了民建,從此開始了我與民建的不解之緣。后來,隨著臺州的撤地設市,民建臺州市委會成立,吳國華任主任委員,我為副主任委員。在吳國華同志調走后,我接任了民建臺州市委會主任委員,并先后參加了民建全國五、六、七、八屆代表大會,擔任了政協省、市、區委員。屈指算來,一晃已經近三十年。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往年往事,歷歷在目,碌碌無為,不堪回首。真是“閑白了少年頭而空悲切”!我非常羨慕現在年輕的同志,你們太幸運了,真是趕上了好年頭,好時代,我相信我們會內的年輕同志都會珍惜現在,珍惜自己,為國家,為民族,為家鄉,為自己在做事,在創業。但我要說的是,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做什么事情,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民建會員。我們一直要牢固確立“為國出力,為會爭光”的責任意識。這就是民建人的風格!
回首民建的發展歷程,我認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民建都充分發揮了緊密聯系工商業者的特點,參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推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民建的優良傳統,發揮好在新時期下的民建作用:
一、發揮聯系經濟界人士的特點,團結和帶領廣大會員,立足本職,以發展為要務,創民族大業,創新發展經濟。
二、加強自身建設,號召會員學習繼承老一輩的愛國情懷,寬廣胸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祖國統一、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當好參政黨的角色。與執政黨做好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促進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曾多次說過:“我一生起碼有兩個方面是終身制的:一是學習終身制,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精神營養,多學習能延年益壽,防止老年癡呆癥;第二個就是民建會員終身制。因為我對自己參加民建始終認為是一種情緣,是一種很深的情結在里面,這種情結從我認識椒江民建的創始人趙連城老先生開始,從我參加全國民建五大期間孫起孟主席單獨接見約談贈言“責在人先,利居眾后”開始,以及省民建創始人湯元炳老先生對我親切交談的“三位”意識(政治原則不錯位,舉止言行不越位,本職工作做到位)一直到后來,我拜讀我們民建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文集,在他“事閑勿荒,事繁勿忙,有言必信,無欲則剛”等很多的銘言名句中得到許多的啟迪。在這些年當中,我也有幸不止一次地聆聽時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企業家課堂等各種專題講座,也經常得到民建省委會老主委孫延年、程煒、吳國華主委以及現任主委陳小平同志多任省民建領導的指教,在此同時,我也得到臺州市、區兩級民建會員的支持和幫助,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從我們民建老領導人的身上所體現出的“雪雨風霜,寵辱不驚,德厚春秋,質樸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著我,激勵著我,完全可以說,是扎扎實實地影響我一生,使我對人生哲理能有更深的理解。過去我一直對自己的待人處事以“不卑不亢,先退后進”為準則,如今,我完全可以以“四容”為要求自己,這“四容”就是:“包容社會,寬容待人,從容處事,笑容人生”。
今年,全國民建成立70周年、浙江民建成立60周年,我要借此機會,對自己的民建組織以及各位領導和廣大會員,說聲謝謝!同時,我也想再借用黃炎培老先生的“理必求真,事必求實,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四必”精神作為我們新老會員共勉!
不忘民建情,永做民建人!奉獻于民建,無怨而無悔!
(作者系臺州市委會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