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民建七十華誕 讀會史歲月有感
發布時間:2015-12-01 15:50:12
|
作者: 沈華臣
再次學習“會史”,再一次感受到民建崢嶸歲月的光榮史,更增強了自豪感。在《中國民主建國會簡史》里,我讀到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和新中國一樣,走過曲折和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成立,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建會70年來,團結、聯系經濟界和有關知識界人士,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眸歲月,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時我還在讀書。1954年秋,我畢業于同濟大學公路專修科,參加工作后我在湖州鬧市區施工駱駝橋時,由甲方代表、民建會員沈鴻翔工程師介紹,于1983年6月,經民建湖州市委會審查批準,成為一名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至今會齡32年。
曾記得,1986年6月7日至13日,參加在湖州南門外碧浪園舉辦的讀書班,新老會員吃住一起,集中讀書。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聆聽了市民建二屆主委嚴鏡山同志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的“滄白堂”、“校場口”事件和“下關事件”等會史;學習了抗戰勝利之后,一部分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在重慶創建“民主建國會”的歷史。
曾記得,剛入會時的湖州民建市委會是在月河街6號辦公,逢會員到來,三屆主委鈕守章同志就斟茶倒水,親如一家。會議交談期間,主委級顧問陸仲言同志笑容可掬,和藹親切。那時,市工商聯經濟咨詢服務公司的基建評估工作,主要是老工程師沈鴻翔和錢光煦兩位同志擔任,“千瓷亭”院內水池中央的四方廳里,擺放著他倆的辦公桌。不久,市委會在馬軍巷新蓋了辦公樓,一樓西邊是基建評估的辦公室,并增加了張竹安同志常年坐鎮,他管有一個小的圓形圖章,辦事認真,文才精深,那時《浙江工商》聯系湖州組織囑我投稿,陸仲言同志指定請張老幫我潤色,題目是“民建會員心向黨”。文稿的打字和郵寄等,都由市工商聯副秘書長張秉鈞同志親力親為。冬去春來,歲月更替,馬軍巷改造,市委會辦公搬入東大院,基建評估的工作改由第三屆秘書長殷浩同志管理。
光陰荏苒,我們許多老同志都相繼退休了,陸陸續續步入了古稀、耄耋之年。但建筑支部里風華正茂的同志都很關心我們這些老同志。我退休之后,每當春節來臨,支部或市委會的領導同志就冒著寒冬臘月前來我家,送來組織的溫暖和節日的慰問。記得2012年,我患了“米勒氏綜合癥”住院手術治療,徐友寧、王海、鐘培華等同志代表市委會和支部特地前來探望。近幾年,每逢支部外出活動,王海、沈紅蓮、沈雅萍和沈勤華等同志,就開著私家車接我同往,處處表現出民建組織的關懷,民建同志的友愛。這一切,時時刻刻都銘記在我的心中。
今后,我要繼續不斷學習,在身體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組織活動,吸取正能量,盡最大努力發揮余熱,為民建組織的建設和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以答謝組織和同志們對我的關懷與期望。
(作者為湖州建筑支部會員)
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成立,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建會70年來,團結、聯系經濟界和有關知識界人士,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眸歲月,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時我還在讀書。1954年秋,我畢業于同濟大學公路專修科,參加工作后我在湖州鬧市區施工駱駝橋時,由甲方代表、民建會員沈鴻翔工程師介紹,于1983年6月,經民建湖州市委會審查批準,成為一名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至今會齡32年。
曾記得,1986年6月7日至13日,參加在湖州南門外碧浪園舉辦的讀書班,新老會員吃住一起,集中讀書。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聆聽了市民建二屆主委嚴鏡山同志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的“滄白堂”、“校場口”事件和“下關事件”等會史;學習了抗戰勝利之后,一部分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在重慶創建“民主建國會”的歷史。
曾記得,剛入會時的湖州民建市委會是在月河街6號辦公,逢會員到來,三屆主委鈕守章同志就斟茶倒水,親如一家。會議交談期間,主委級顧問陸仲言同志笑容可掬,和藹親切。那時,市工商聯經濟咨詢服務公司的基建評估工作,主要是老工程師沈鴻翔和錢光煦兩位同志擔任,“千瓷亭”院內水池中央的四方廳里,擺放著他倆的辦公桌。不久,市委會在馬軍巷新蓋了辦公樓,一樓西邊是基建評估的辦公室,并增加了張竹安同志常年坐鎮,他管有一個小的圓形圖章,辦事認真,文才精深,那時《浙江工商》聯系湖州組織囑我投稿,陸仲言同志指定請張老幫我潤色,題目是“民建會員心向黨”。文稿的打字和郵寄等,都由市工商聯副秘書長張秉鈞同志親力親為。冬去春來,歲月更替,馬軍巷改造,市委會辦公搬入東大院,基建評估的工作改由第三屆秘書長殷浩同志管理。
光陰荏苒,我們許多老同志都相繼退休了,陸陸續續步入了古稀、耄耋之年。但建筑支部里風華正茂的同志都很關心我們這些老同志。我退休之后,每當春節來臨,支部或市委會的領導同志就冒著寒冬臘月前來我家,送來組織的溫暖和節日的慰問。記得2012年,我患了“米勒氏綜合癥”住院手術治療,徐友寧、王海、鐘培華等同志代表市委會和支部特地前來探望。近幾年,每逢支部外出活動,王海、沈紅蓮、沈雅萍和沈勤華等同志,就開著私家車接我同往,處處表現出民建組織的關懷,民建同志的友愛。這一切,時時刻刻都銘記在我的心中。
今后,我要繼續不斷學習,在身體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組織活動,吸取正能量,盡最大努力發揮余熱,為民建組織的建設和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以答謝組織和同志們對我的關懷與期望。
(作者為湖州建筑支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