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通車誕生記
——我所親歷的一件政協一號提案辦理
發布時間:2016-03-16 10:05:23
|
作者: 朱紅
走在街頭,每每看見標著“菜籃子工程”字樣的綠色箱式貨車在面前駛過,我就會記起它們的誕生過程。綠通車的順利誕生,與民建的一件集體提案緊密相關,這是一次充分體現黨和政府重視民生工程的提案辦理,也是一次人民政協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與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高效運作使提案建議落地有聲的典型案例。
1998年初,我榮幸地被民建寧波市委會推薦為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作為政協崗位新兵,當時既有榮譽感,也有責任感,這就是如何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參政議政中為政府建言獻策,反映民情,服務群眾。做這些事,認真撰寫提案就是一個好途徑。
我是基層企業委員,平時接觸多的是與自己工作有關聯的事,在搜集資料時,也就從這方面著手。我向公司業務科同事了解情況時獲得這樣一些信息:一是隨著我市城區范圍的不斷擴大,蔬菜基地也越來越向外移,運輸路程遠了,所需時間長了。二是蔬菜產銷體制改革后,種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特點是基地分散,量少,自貨自運,主要運輸工具是人力三輪車,我公司車隊業務也日趨萎縮。三是因樹立國際化港口城市形象要求和道路車流量的變化,人力三輪車即將淘汰。這些都將會給菜農生產和市場副食品供應帶來新的問題。根據這一情況,我整理分析后寫了《關于建立寧波市“綠色貨物運輸中心”的建議》提交民建寧波市委會。
在市政協第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民建市委會將這一“建議”作為集體提案,使提案的份量顯得更重了。會議期間,提案組在第一批提案匯集研究中,即決定將這一提案列為“第1號提案”。這意味著這一提案的建議被大家認可,并作為市政協當年要落實提案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實事。果真如此,會議的最后一天,市政協牽頭召集了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財稅局、市城鄉建委、市財辦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召開現場會,主要是商討如何盡快實施“第1號提案”和協調需要各部門配合的事項。
幾天后,承擔建立“菜籃子商品運輸服務中心”主辦單位的市財辦就拿出了具體實施方案。主要有:“服務中心”以寧波市蔬菜有限公司車隊為載體組建;菜籃子工程車統一顏色和標志;首批購車資金由市財政扶助,同時免征車輛附加稅及其他稅費;車輛行駛不受時間、道路、單雙向,單雙日等限制,并免收道路、橋梁、隧道、養路等費用;逐年擴大菜籃子工程車規模等。這樣,被大家稱之為“綠通車”的新型菜籃子運貨車在緊鑼密鼓的籌辦中呼之欲出。
同年8月13日凌晨,一輛有著“菜籃子工程”標志的綠色箱式貨車裝載40多筐無公害青菜從鎮海市級蔬菜基地疾駛市區,同時上路的第一批“綠通車”共有14輛,這標志著市政協第十一屆會議“第1號提案”付諸實施。這中間,從提案列出到實行先后還不到4個月,時間之短,速度之快,辦事效率之高得到大家一致公認,這離不開市政協的認真辦理,牽線搭橋,也離不開各政府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鼎力相助。
綠通車是新一輪菜籃子商品運輸發展的產物,又是一項服務于菜籃子工程,改善城區交通的新嘗試,其費用省,行駛靈活,運輸快速便捷的特點深受生產和流通單位歡迎,到目前全市共有綠通車470輛,十多年來發展喜人,這也為穩定我市蔬菜副食品市場供應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確實是一樁承載民意的好事、實事。
我歷任兩屆市政協委員,現在已退休多年,舊事重提,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一件普通的惠民項目,能被列為市政協會議的“第1號提案”,其意義特殊,值得重溫。
(本文獲民建中央征文優秀作品,作者系寧波民建會員)
1998年初,我榮幸地被民建寧波市委會推薦為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作為政協崗位新兵,當時既有榮譽感,也有責任感,這就是如何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參政議政中為政府建言獻策,反映民情,服務群眾。做這些事,認真撰寫提案就是一個好途徑。
我是基層企業委員,平時接觸多的是與自己工作有關聯的事,在搜集資料時,也就從這方面著手。我向公司業務科同事了解情況時獲得這樣一些信息:一是隨著我市城區范圍的不斷擴大,蔬菜基地也越來越向外移,運輸路程遠了,所需時間長了。二是蔬菜產銷體制改革后,種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特點是基地分散,量少,自貨自運,主要運輸工具是人力三輪車,我公司車隊業務也日趨萎縮。三是因樹立國際化港口城市形象要求和道路車流量的變化,人力三輪車即將淘汰。這些都將會給菜農生產和市場副食品供應帶來新的問題。根據這一情況,我整理分析后寫了《關于建立寧波市“綠色貨物運輸中心”的建議》提交民建寧波市委會。
在市政協第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民建市委會將這一“建議”作為集體提案,使提案的份量顯得更重了。會議期間,提案組在第一批提案匯集研究中,即決定將這一提案列為“第1號提案”。這意味著這一提案的建議被大家認可,并作為市政協當年要落實提案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實事。果真如此,會議的最后一天,市政協牽頭召集了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財稅局、市城鄉建委、市財辦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召開現場會,主要是商討如何盡快實施“第1號提案”和協調需要各部門配合的事項。
幾天后,承擔建立“菜籃子商品運輸服務中心”主辦單位的市財辦就拿出了具體實施方案。主要有:“服務中心”以寧波市蔬菜有限公司車隊為載體組建;菜籃子工程車統一顏色和標志;首批購車資金由市財政扶助,同時免征車輛附加稅及其他稅費;車輛行駛不受時間、道路、單雙向,單雙日等限制,并免收道路、橋梁、隧道、養路等費用;逐年擴大菜籃子工程車規模等。這樣,被大家稱之為“綠通車”的新型菜籃子運貨車在緊鑼密鼓的籌辦中呼之欲出。
同年8月13日凌晨,一輛有著“菜籃子工程”標志的綠色箱式貨車裝載40多筐無公害青菜從鎮海市級蔬菜基地疾駛市區,同時上路的第一批“綠通車”共有14輛,這標志著市政協第十一屆會議“第1號提案”付諸實施。這中間,從提案列出到實行先后還不到4個月,時間之短,速度之快,辦事效率之高得到大家一致公認,這離不開市政協的認真辦理,牽線搭橋,也離不開各政府職能部門的積極配合,鼎力相助。
綠通車是新一輪菜籃子商品運輸發展的產物,又是一項服務于菜籃子工程,改善城區交通的新嘗試,其費用省,行駛靈活,運輸快速便捷的特點深受生產和流通單位歡迎,到目前全市共有綠通車470輛,十多年來發展喜人,這也為穩定我市蔬菜副食品市場供應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確實是一樁承載民意的好事、實事。
我歷任兩屆市政協委員,現在已退休多年,舊事重提,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一件普通的惠民項目,能被列為市政協會議的“第1號提案”,其意義特殊,值得重溫。
(本文獲民建中央征文優秀作品,作者系寧波民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