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提出發展省域經濟建設國際大都市
發布時間:2016-05-30 10:23:45
|
作者: 鄭 銳
聯誼報訊 “把全省當作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來建設,是城市化規律的要求,是浙江城市化發展的最高境界。”說起浙江的城市化建設,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副主委、省貿促會巡視員黃小杭認為,從縣域經濟走向省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浙江發展的大方向,把全省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來規劃和建設,意義重大。
為什么要發展省域經濟?黃小杭分析,以個私企業、塊狀經濟和專業市場為特征的縣域經濟,是浙江人民在改革開放中的創舉,但其局限性也日益顯現,各自為政,產業重復,資源浪費,縣與縣之間難以形成合力。一些發達國家經過兩百多年的快速、曲折的城市化歷程,以經濟為基礎和動力,從小城鎮起步,到許多小中大城市連成一片,優勢產業聯動發展,進而形成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經濟圈都市群,發展中曾出現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社會矛盾凸現等問題也逐步得以緩解。而目前中國規劃并實施的較大規模城市群已超過20個,其中沒有以浙江(城市)命名的。
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強化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謀劃,要從全球化的眼光,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浙江定位和自身特點,加快完善全省發展規劃和城市化戰略。要把全省當作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大的自然地、經濟區、城市群、風景域和社會網,做到全省一張規劃圖,一盤運作棋,從全省高度統籌發展目標、產業規模、空間布局、環境生態、山海城農、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和社會管理等重大要素,實現資源、產能、效益的最優化,保證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要重視協調市域經濟和跨市融合,全省11個設區市是發展的橋梁和紐帶。要在統一規劃下,把經濟區域、市場力量的優勢與行政區劃、政府力量有機結合,協調好市域內各縣(區、市)的經濟社會一體化,協調好跨若干市的整合聯合,建立跨行政區劃城市發展協調機制,提升各種要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杭州經濟圈已經輻射到湖嘉紹等地,甬舟滬的海洋港航經濟一體化、麗溫衢等山區經濟發展都已取得成效。
此外,要繼續夯實和完善縣域經濟。黃小杭說,縣域是中國生活幸福指數最高的區域,現在中小城市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我省的縣域經濟必須全力提升加強,繼續走在前列。應加快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治水治氣,拆違保潔,安居樂業。他相信,隨著縣域、市域、省域經濟的共同推進,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逐步形成,浙江一定會成為“中國夢”畫卷中燦爛絢目的景觀。
(摘自2016年2月6日《聯誼報》)
為什么要發展省域經濟?黃小杭分析,以個私企業、塊狀經濟和專業市場為特征的縣域經濟,是浙江人民在改革開放中的創舉,但其局限性也日益顯現,各自為政,產業重復,資源浪費,縣與縣之間難以形成合力。一些發達國家經過兩百多年的快速、曲折的城市化歷程,以經濟為基礎和動力,從小城鎮起步,到許多小中大城市連成一片,優勢產業聯動發展,進而形成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經濟圈都市群,發展中曾出現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資源浪費、社會矛盾凸現等問題也逐步得以緩解。而目前中國規劃并實施的較大規模城市群已超過20個,其中沒有以浙江(城市)命名的。
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強化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謀劃,要從全球化的眼光,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浙江定位和自身特點,加快完善全省發展規劃和城市化戰略。要把全省當作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大的自然地、經濟區、城市群、風景域和社會網,做到全省一張規劃圖,一盤運作棋,從全省高度統籌發展目標、產業規模、空間布局、環境生態、山海城農、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和社會管理等重大要素,實現資源、產能、效益的最優化,保證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要重視協調市域經濟和跨市融合,全省11個設區市是發展的橋梁和紐帶。要在統一規劃下,把經濟區域、市場力量的優勢與行政區劃、政府力量有機結合,協調好市域內各縣(區、市)的經濟社會一體化,協調好跨若干市的整合聯合,建立跨行政區劃城市發展協調機制,提升各種要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杭州經濟圈已經輻射到湖嘉紹等地,甬舟滬的海洋港航經濟一體化、麗溫衢等山區經濟發展都已取得成效。
此外,要繼續夯實和完善縣域經濟。黃小杭說,縣域是中國生活幸福指數最高的區域,現在中小城市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我省的縣域經濟必須全力提升加強,繼續走在前列。應加快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治水治氣,拆違保潔,安居樂業。他相信,隨著縣域、市域、省域經濟的共同推進,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逐步形成,浙江一定會成為“中國夢”畫卷中燦爛絢目的景觀。
(摘自2016年2月6日《聯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