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是我摯愛的政治生命
——談談學習前輩的“獲得感”
發布時間:2016-07-08 11:09:51
|
作者: 壽遐
2015年12月16日,在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70周年之際,我得到了一本民建中央頒發的十分珍貴的榮譽證書,內容是表彰“在民建機關工作二十年以上,為民建事業發展和機關建設作出了貢獻”,由此引發我內心的觸動和感想。套用2015年名列“十大流行語”榜首的熱詞,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講話中使用的 “獲得感”,我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得到”。今年,在即將迎來杭州民建成立65周年之際,回想自己一生與民建的緣份,如果講人的一生有兩個生命,一個是自然生命,一個是政治生命,那么民建就是我的政治生命,而我也有幸在我最開始接觸民建之時,鄭志新、程煒、李振華三位會的老領導成為我的政治領路人。
(一)
1988年9月,我經時任市委會常務副主委李振華的介紹,調入民建市委會機關工作,當時我還年輕,對民主黨派一無所知,剛進入市委會機關,工作是全新的,工作的對象是全新的,有關民主黨派的知識也是全新的,感到既新鮮又懵懂。
那一年,會內發生的一件大事,更是讓我記憶猶新。1988年11月10日,中國民主建國會杭州市會員代表大會在機關南大樓會議室召開,與會代表102人,代表全市840余名會員,44個基層支部(小組)。這次會議意義特殊,是七屆和八屆中間的一次過渡性全會,已擔任四屆、年高70歲的鄭志新老主委主動辭去主委職務,由程煒同志接任民建市委會主委,真正實現了市委會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這件事對會的發展影響深遠,因為在當時地方民主黨派領導人普遍高齡,鄭志新老主委重事業發展,輕個人進退的高尚品德贏得了廣大會員的敬重。同時,市委會領導班子中也引進了一批知識分子會員,較好地改善了市委會組織結構,使全會上下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我記得那一年,為了開好代表大會,全會機關干部還在會領導的帶領下,把當時陳舊的南大樓會場粉刷布置一新,把黃炎培提出的“責在人先,利居眾后”標語高高地掛在會場,而鄭志新老主委的言行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內心。
(二)
因為在會工作的緣故,雖然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年輕的普通干部,但平時仍有不少接觸李振華副主委的機會,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他謙虛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處事低調、為人誠懇的好品格一直值得我學習,并且使我受用終身。
1993年10月30日,李振華副主委因突發急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他直到最后還堅守在崗位上。記得那一年10月8日,正好我會廠長經理聯誼會(后更名企業家聯誼會)成立,李振華副主委過世之前還在關心操持這一重要工作,為組織豐富活動,更好地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的作用竭盡余力。
李振華副主委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任煙糖同業公會主委,浙江企業公司副經理,為配合黨和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做了大量的工作。1956年調入民建市委會機關工作,歷任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常務副主委。
李振華副主委高個清瘦,衣冠簡潔樸素,腰桿挺直,眉宇間透露出一股正氣。當時他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但他每天來上班,總是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上班第一個到,下班最后一個走,言語不多,但充滿睿智,常見他沒有休息的時間,愛會如愛家,愛會員如愛親人,關心他人勝于關心自己,常常與會員促膝談心,了解情況。而且還練得一身優美的太極拳,工間操時帶著我們機關干部一起鍛煉,在他的身上時時傳遞出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
然而,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卻過早地離開我們,離開他鐘愛的民建事業,我不僅為他痛惜。但,我能告慰李振華副主委的是,1993年,在他的關心和催促下,我加入了民建,至今已在民建機關工作服務近三十年。我內心一直有一種力量,在崗位一天,就要以已故的鄭志新、李振華、周蕙等會領導為榜樣,弘揚會的優良傳統,干好民建事業。
(三)
還有一位老領導程煒主委也是時時激勵我在民建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的重要引路人。回想我進機關的第一次談話,就是程煒主委,在當時機關我算是第一位科班畢業的文科生,程主委說:“我們很需要你,你就來編杭州民建的刊報吧。”
因為民主黨派恢復活動早期,民建和工商聯曾有過一起合署辦公的時期(注:“兩會”時期),1986年,民建、工商聯結束“兩會”時期,開始各自獨立預算,兩會聯合編印的《杭州會訊》也將結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承擔起了創辦杭州民建刊報的重任。那個年代信息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沒有電腦,更不要說微博微信,所有的編稿排版全憑手寫手畫,而且連印刷廠都要自己去找。好在有同事們的鼓勵支持,有程煒老主委的全面指導,終于在1988年12月12日,借著杭州市會員代表大會的召開,民建杭州市委會《杭州民訊》第一期出版了,“杭州民訊”的刊頭由民建中央領導孫曉村題寫。
這是1951年杭州民建成立時創辦的會刊在停辦32年后得以恢復,意義可想而知,程煒主委等領導非常高興,鼓勵我一定要繼續辦好,全會上下也紛紛祝賀,有個支部還寫了一首詩以示祝賀:“寒梅初綻放,冬至又一年,共同育幼樹,濃香滿人間。”以后辦會刊期間,已擔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程煒主委,不管工作有多忙,他總是筆不離手,親自帶頭撰寫文章,為我們機關干部樹立了榜樣,也為全會參政議政、宣傳思想工作引領了方向。后來他去了民建省委會擔任主委,還繼續關心會刊,經常向我了解杭州的情況,這也始終成為我編好會刊的動力。
從1988年底第1期創刊,到2007年初,我經歷了編發會刊133期,從《杭州民訊》到《杭州民建》,從報紙到期刊,作為市委會的宣傳主陣地、輿論窗口,我不僅見證了杭州民建的發展變化、不斷開拓創新的腳步,同時,也在編輯的過程中加強學習,向領導、向廣大會員、向同行學習,豐富了自己的統戰理論、民建會史會章等方面的知識,為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和水平汲取了有益的營養,并且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起來。
2007年以后,我還在市委會組織處長的位子上干了八年,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老主委們的諄諄教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鞭策著我,我感恩民建,感恩組織,感恩廣大會員!更為我是一位民建會員而自豪、驕傲!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委會秘書長)
(一)
1988年9月,我經時任市委會常務副主委李振華的介紹,調入民建市委會機關工作,當時我還年輕,對民主黨派一無所知,剛進入市委會機關,工作是全新的,工作的對象是全新的,有關民主黨派的知識也是全新的,感到既新鮮又懵懂。
那一年,會內發生的一件大事,更是讓我記憶猶新。1988年11月10日,中國民主建國會杭州市會員代表大會在機關南大樓會議室召開,與會代表102人,代表全市840余名會員,44個基層支部(小組)。這次會議意義特殊,是七屆和八屆中間的一次過渡性全會,已擔任四屆、年高70歲的鄭志新老主委主動辭去主委職務,由程煒同志接任民建市委會主委,真正實現了市委會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這件事對會的發展影響深遠,因為在當時地方民主黨派領導人普遍高齡,鄭志新老主委重事業發展,輕個人進退的高尚品德贏得了廣大會員的敬重。同時,市委會領導班子中也引進了一批知識分子會員,較好地改善了市委會組織結構,使全會上下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我記得那一年,為了開好代表大會,全會機關干部還在會領導的帶領下,把當時陳舊的南大樓會場粉刷布置一新,把黃炎培提出的“責在人先,利居眾后”標語高高地掛在會場,而鄭志新老主委的言行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內心。
(二)
因為在會工作的緣故,雖然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年輕的普通干部,但平時仍有不少接觸李振華副主委的機會,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他謙虛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處事低調、為人誠懇的好品格一直值得我學習,并且使我受用終身。
1993年10月30日,李振華副主委因突發急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他直到最后還堅守在崗位上。記得那一年10月8日,正好我會廠長經理聯誼會(后更名企業家聯誼會)成立,李振華副主委過世之前還在關心操持這一重要工作,為組織豐富活動,更好地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的作用竭盡余力。
李振華副主委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任煙糖同業公會主委,浙江企業公司副經理,為配合黨和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做了大量的工作。1956年調入民建市委會機關工作,歷任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常務副主委。
李振華副主委高個清瘦,衣冠簡潔樸素,腰桿挺直,眉宇間透露出一股正氣。當時他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但他每天來上班,總是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上班第一個到,下班最后一個走,言語不多,但充滿睿智,常見他沒有休息的時間,愛會如愛家,愛會員如愛親人,關心他人勝于關心自己,常常與會員促膝談心,了解情況。而且還練得一身優美的太極拳,工間操時帶著我們機關干部一起鍛煉,在他的身上時時傳遞出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
然而,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卻過早地離開我們,離開他鐘愛的民建事業,我不僅為他痛惜。但,我能告慰李振華副主委的是,1993年,在他的關心和催促下,我加入了民建,至今已在民建機關工作服務近三十年。我內心一直有一種力量,在崗位一天,就要以已故的鄭志新、李振華、周蕙等會領導為榜樣,弘揚會的優良傳統,干好民建事業。
(三)
還有一位老領導程煒主委也是時時激勵我在民建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的重要引路人。回想我進機關的第一次談話,就是程煒主委,在當時機關我算是第一位科班畢業的文科生,程主委說:“我們很需要你,你就來編杭州民建的刊報吧。”
因為民主黨派恢復活動早期,民建和工商聯曾有過一起合署辦公的時期(注:“兩會”時期),1986年,民建、工商聯結束“兩會”時期,開始各自獨立預算,兩會聯合編印的《杭州會訊》也將結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承擔起了創辦杭州民建刊報的重任。那個年代信息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沒有電腦,更不要說微博微信,所有的編稿排版全憑手寫手畫,而且連印刷廠都要自己去找。好在有同事們的鼓勵支持,有程煒老主委的全面指導,終于在1988年12月12日,借著杭州市會員代表大會的召開,民建杭州市委會《杭州民訊》第一期出版了,“杭州民訊”的刊頭由民建中央領導孫曉村題寫。
這是1951年杭州民建成立時創辦的會刊在停辦32年后得以恢復,意義可想而知,程煒主委等領導非常高興,鼓勵我一定要繼續辦好,全會上下也紛紛祝賀,有個支部還寫了一首詩以示祝賀:“寒梅初綻放,冬至又一年,共同育幼樹,濃香滿人間。”以后辦會刊期間,已擔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程煒主委,不管工作有多忙,他總是筆不離手,親自帶頭撰寫文章,為我們機關干部樹立了榜樣,也為全會參政議政、宣傳思想工作引領了方向。后來他去了民建省委會擔任主委,還繼續關心會刊,經常向我了解杭州的情況,這也始終成為我編好會刊的動力。
從1988年底第1期創刊,到2007年初,我經歷了編發會刊133期,從《杭州民訊》到《杭州民建》,從報紙到期刊,作為市委會的宣傳主陣地、輿論窗口,我不僅見證了杭州民建的發展變化、不斷開拓創新的腳步,同時,也在編輯的過程中加強學習,向領導、向廣大會員、向同行學習,豐富了自己的統戰理論、民建會史會章等方面的知識,為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和水平汲取了有益的營養,并且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起來。
2007年以后,我還在市委會組織處長的位子上干了八年,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老主委們的諄諄教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鞭策著我,我感恩民建,感恩組織,感恩廣大會員!更為我是一位民建會員而自豪、驕傲!
(作者系民建杭州市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