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民建,我們在一起
發布時間:2016-07-08 11:11:31
|
作者:
一
60年前,中國民建這顆種子,
在港城寧波這片豐沃的土地上,
如幼苗破土而出,
沐浴著陽光、春風,茁壯成長。
她親歷了寧波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見證了寧波改革開放的榮耀和輝煌。
同樣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同樣是一顆令人驕傲的種子,
在26年前,播灑在慈溪這古老的城市,
她以高昂的斗志,鏗鏘的腳步,
為慈溪的經濟社會發展殫精竭慮,
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歲月。
26年,正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美好年華,
風云的際會磨礪著他們堅韌的意志,
責任的擔當激發著他們前行的腳步,
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是他們堅定的信念,
服務于社會是他們永遠不變的宗旨。
26年風雨兼程,
新老會員同心同德,
在慈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
灑下了一串串辛勤的汗水,
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二
他們關注社會熱點,他們傾聽百姓心聲,
他們胸懷大局,他們走近一方民生。
下基層,進企業,
他們深度調研經濟社會發展之根本,
集智慧,精研判,
他們努力做好黨委政府的參謀軍。
多少次的觀點碰撞,多少回的激烈爭論,
多少次的挑燈夜戰,多少年的辛勤耕耘,
換來的是一份份沉甸甸、有份量的參政議政,
是被執政黨采納、轉化為政策的高度肯定。
參政議政他們爭獻良策,
為國分憂他們勇吐諍言。
20多件社情民意被中央、省級組織采用,
他們對散裝食用油的建議,
引起2位中央領導的關注和批示。
他們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最佳途徑,
他們努力尋找著社會建設的和諧之音。
肝膽相照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責任,
榮辱與共是埋在他們心底的使命。
三
26年,一段不算太長的成長經歷,
民建人不斷探索,從未歇停,
征途上寫滿了民建人服務社會的感人事跡,
留下了全體民建會員回報社會的腳印。
古窯浦,龍頭場,
慈溪民建與當地政府共建美麗鄉村,
企業家會員的博大胸襟和全體會員的灼熱愛心
贏得了共建村村民的熱烈歡迎,
共建村也成了慈溪民建服務社會的靚麗風景。
搞培訓,學技術,
民建培訓基地的成立,
搭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綜合體,
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新人,
成為了新常態下慈溪發展經濟的引擎。
海歌教育基金,公牛獎教獎學基金……
企業家的慷慨解囊,
讓多少貧困學子夢想成真,
讓多少老師埋頭從教的信念更加堅定。
每一次的“三下鄉”服務,
有我們醫生、律師、農技師會員們忙碌的身影,
在抗震救災的緊要關頭,
有我們企業家會員的援手相助,
在五水共治和森林慈溪建設中,
更有我們全體會員的傾情付出和綠色共振。
他們志存高遠,不辱使命,
一個個大寫的人字,讓正能量不斷延伸。
四
回顧慈溪民建的光榮歷史,
讓我們滿懷信心,
環視寧波民建60年征程,
更讓我們滿懷豪情。
60年風雨歲月,60年春華秋實,
老一輩民建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中一代民建人,團結包容,率先垂范,
而現在,
民建的優良傳統要靠我們年輕一代繼續傳承。
時代已經賦予了我們新的重任,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需要我們團結向上,努力向前。
讓我們同謀一局棋,同圓一個夢,
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因為民建,因為民建!
(本文獲省委會征文優秀作品,慈溪市基層委員會作于寧波民建成立60周年、慈溪民建成立26周年)
60年前,中國民建這顆種子,
在港城寧波這片豐沃的土地上,
如幼苗破土而出,
沐浴著陽光、春風,茁壯成長。
她親歷了寧波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見證了寧波改革開放的榮耀和輝煌。
同樣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同樣是一顆令人驕傲的種子,
在26年前,播灑在慈溪這古老的城市,
她以高昂的斗志,鏗鏘的腳步,
為慈溪的經濟社會發展殫精竭慮,
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歲月。
26年,正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美好年華,
風云的際會磨礪著他們堅韌的意志,
責任的擔當激發著他們前行的腳步,
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是他們堅定的信念,
服務于社會是他們永遠不變的宗旨。
26年風雨兼程,
新老會員同心同德,
在慈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
灑下了一串串辛勤的汗水,
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二
他們關注社會熱點,他們傾聽百姓心聲,
他們胸懷大局,他們走近一方民生。
下基層,進企業,
他們深度調研經濟社會發展之根本,
集智慧,精研判,
他們努力做好黨委政府的參謀軍。
多少次的觀點碰撞,多少回的激烈爭論,
多少次的挑燈夜戰,多少年的辛勤耕耘,
換來的是一份份沉甸甸、有份量的參政議政,
是被執政黨采納、轉化為政策的高度肯定。
參政議政他們爭獻良策,
為國分憂他們勇吐諍言。
20多件社情民意被中央、省級組織采用,
他們對散裝食用油的建議,
引起2位中央領導的關注和批示。
他們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最佳途徑,
他們努力尋找著社會建設的和諧之音。
肝膽相照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責任,
榮辱與共是埋在他們心底的使命。
三
26年,一段不算太長的成長經歷,
民建人不斷探索,從未歇停,
征途上寫滿了民建人服務社會的感人事跡,
留下了全體民建會員回報社會的腳印。
古窯浦,龍頭場,
慈溪民建與當地政府共建美麗鄉村,
企業家會員的博大胸襟和全體會員的灼熱愛心
贏得了共建村村民的熱烈歡迎,
共建村也成了慈溪民建服務社會的靚麗風景。
搞培訓,學技術,
民建培訓基地的成立,
搭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綜合體,
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新人,
成為了新常態下慈溪發展經濟的引擎。
海歌教育基金,公牛獎教獎學基金……
企業家的慷慨解囊,
讓多少貧困學子夢想成真,
讓多少老師埋頭從教的信念更加堅定。
每一次的“三下鄉”服務,
有我們醫生、律師、農技師會員們忙碌的身影,
在抗震救災的緊要關頭,
有我們企業家會員的援手相助,
在五水共治和森林慈溪建設中,
更有我們全體會員的傾情付出和綠色共振。
他們志存高遠,不辱使命,
一個個大寫的人字,讓正能量不斷延伸。
四
回顧慈溪民建的光榮歷史,
讓我們滿懷信心,
環視寧波民建60年征程,
更讓我們滿懷豪情。
60年風雨歲月,60年春華秋實,
老一輩民建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中一代民建人,團結包容,率先垂范,
而現在,
民建的優良傳統要靠我們年輕一代繼續傳承。
時代已經賦予了我們新的重任,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需要我們團結向上,努力向前。
讓我們同謀一局棋,同圓一個夢,
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因為民建,因為民建!
(本文獲省委會征文優秀作品,慈溪市基層委員會作于寧波民建成立60周年、慈溪民建成立2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