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G20峰會上的萬事利絲綢元素
在G20杭州峰會上,由民建會員企業萬事利集團打造的絲綢元素產品遍布會場的角角落落,共有上百種。G20杭州峰會揭開了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同時,也開啟了絲綢這一中國歷史經典元素的新旅程。
民建會員、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說:杭州是絲綢之府,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萬事利用創意,重新打造獨特的絲綢生活方式,向世界彰顯出絲綢之府的國際魅力和獨特韻味。
中國最大雙面刺繡大地屏
9月4日晚舉行的G20杭州峰會晚宴上,一座2.6米高4.8米寬,重達1.5噸的作品出現在西子賓館貴賓接見廳,20朵形態各異的牡丹散發出的華貴大氣,與會場端莊的氣氛完美交融。這件被譽為“指尖奇跡”,名為《盛世風華》雙面刺繡大屏風,正是來自于杭州萬事利集團。
4個月時間繡制,30個繡娘不分晝夜輪流作業,四十八分之一劈線的精細,2000多種顏色的艷麗,1500斤的總重量……如果我們仔細欣賞每一點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每一點都是精華,每一根線都牽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每一個顏色都顯得特別燦爛,特別光亮奪目,是傳統絲綢文化、工藝之美的集大成之作,是指尖的奇跡。
中國最大絲綢壁畫
G20杭州峰會晚宴上,浙江西子賓館國宴廳,一幅高6米、長度達20米的西湖全景圖格外引人注目。仔細看,你會注意到它的材質并不是常見的紙,而是絲綢,行走中觀望,甚至可以感受到湖面的波光粼粼。
這幅國內最大絲綢壁畫的制作者,也是萬事利。其原圖是一幅名為《錦繡西湖》的水墨畫,首先由知名書畫家將畫繪制在由15張與巨型絲綢壁畫實際等比的畫片拼接組成的紙張上,足足畫了20多天。然后進行高精度1:1電子檔轉換,工作小組再花一個月左右時間對這些掃描件進行“地毯式”的修補和顏色修正,用精準數字化代替人工經驗調色,萬事利研發的核心技術——色彩管理,使電子文檔中的每一幀像素都得以在“絲綢紙”上還原呈現。然后再在一個多星期時間,完成了15張紙的拼貼。
“絲綢是新的生活方式”
萬事利絲綢在G20杭州峰會上的滲透還有很多。二十國集團領導人下榻的酒店房間中,絲綢床品、絲綢睡衣、絲綢藝術品擺件等傳統元素隨處可見。各國元首的邀請函上,西湖最具代表性的三潭印月被印制在絲綢質地的卷軸上,裝在真絲織錦的封套中。宴會上,每一張桌子的號碼牌都是絲綢質地,菜單、節目單在最終確定后也被印制在絲綢上。萬事利還完成了奧體中心、西湖國賓館等重要場館相關禮儀服務人員的服裝設計共8款。“最憶是杭州”文藝演出在西湖上演,元首、配偶及嘉賓席上都放置了一個絲綢收納包,也出自萬事利。
“在這場盛會上,絲綢元素應用的廣泛程度,是史無前例的。萬事利在絲綢主業上的創意在這次盛會上得到了盡情釋放。”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如是說。
十竹齋木刻總統肖像印里的“杭州味道”
——民建會員魏立中作品入選G20杭州峰會“國禮”
孤燈瘦影,走刀如神。
午夜時分,十竹齋木版水印藝術館里,魏立中仍在挑燈夜刻。他雕刻的木制印章,正是入選了G20杭州峰會的“國禮”之一——十竹齋木刻總統肖像印。
入選“G20國禮”,對于近幾年來火遍國內外的國家級非遺十竹齋木版水印來說,是一件“值得銘刻”的事。從去年7月開始埋頭創作,直到今年1月從眾多選送作品中脫穎而出、通知入選,其間,十竹齋木版水印傳承人魏立中付出了相當大的心血。
思考創作項目的那幾個晚上,他輾轉難眠,滿腦子都是“國禮”和“G20”。最后,他認準了“木刻肖像印”,這一既能體現木版水印非遺特點又能充分融入中國元素的作品。
木刻肖像印采用畫、刻、印,三者結合創作,整個制作過程相當復雜、嚴苛。先是在紙上素描出各國領導人的肖像,再是選定木材后的刻版,然后還要在宣紙上拓印。
各道環節,無不彰顯藝術功力;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以刀為筆,以木為紙。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熱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冷峻、韓國總統樸槿惠的清秀,一一誕生在魏立中那二十多年日積月累練就的純熟“刀法”之下,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總統肖像印所選材質也是相當講究,用的是名貴的紅酸枝、金絲楠木。自古以來,金絲楠木便被宮廷皇家所用,重要的文化典籍也都會存放在用金絲楠木制作的書柜和匣子里。
所用金絲楠木也是魏立中自己去挑的,專門要挑老木。金絲楠因木質軟硬不均,刻章下刀,難度很大。常常是刻了好幾天,最后因為一刀下壞,只能推倒重來。這樣的事,魏立中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常常碰到。“送給總統的禮物,代表的是國家形象,當然要百分百完美。”
十竹齋木刻總統肖像印的整體設計中都融入了“杭州元素”。
每一枚總統肖像印章的側面都刻上了一幅不同的西湖山水圖,另一側用宋版書體刻上對應總統的國家及名字。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刻的那枚印章,左面刻上了“寶石流霞”圖案,右面刻著“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之像”。
肖像印的底部是圓形的,像一座石拱橋,掛上了一個紅色的中國結。“杭州是江南水鄉,有很多著名的橋,所以我把肖像印的底部設計成一座拱橋形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西湖上的斷橋,運河上的拱宸橋。”魏立中說。
這份沉甸甸的木版水印“國禮”,裝在一個絲綢錦盒里,里面有一方木版水印肖像印、一疊木版水印西湖十景信箋、一盒印泥等。
其中也都撒滿“杭州味道”。裝木質肖像印的禮盒用的是杭州絲綢,禮盒里的印泥用的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印肖像的宣紙是富陽產的。
——摘自《杭州日報》
“總理之問”有了答案
——“G20元首筆”民建會員企業貝發造
剛剛結束的G20杭州峰會的每位參會代表,都收到了一支由組委會提供的綠色禮品筆,筆身模仿南宋瓷器,刻有三潭印月浮雕。作為G20杭州峰會唯一禮品筆,它有一個很好記的名字——“中國好筆”。在峰會的會場里,與會的中外首腦書寫意見、簽署文件等,用的就是這支筆。這支筆是由民建會員企業——貝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
“我們現在有底氣說,這是寧波獲批‘中國制造2025’首個試點示范城市后亮相的高科技筆。通過G20杭州峰會活動,讓各國元首把中國好筆帶出去,把美好書寫的感受帶到全世界。”民建會員、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自豪地對記者說。
G20杭州峰會結束后,邱智銘給記者展示了被允許解密的“G20元首筆”。 據介紹,這款筆從研制到成品,前后花了近10個月。初稿研發時,共有17個方案,組委會討論后留下5個方案。然后再優化后送中央有關部門研究,最終確定了方案。
這款“G20元首筆”最大的創新點在哪里?邱智銘說,書寫系統升級換代,開發了自動鎖墨系統,保質期和書寫手感集成了國際上的先進標準。
首先,他們采用的油墨含有超納米顆粒,通過連續的波浪運動始終保持油墨活性,把保質期從2年延長到了5年以上。因此,產品的保質期和書寫的手感,都比原來更好。
其次,筆芯使用了全國首創的自動鎖墨系統——0.7毫米的雙彈簧鎖控系統,沒書寫時,會自動把筆頭和球珠之間鎖住,避免漏油。貝發集團技術部副經理龍水云說:“常規的筆就是一個彈簧頂著一個球珠,而這支筆里面是雙保險的彈簧結構,出墨更順暢,不寫的時候,讓墨水止住,更加安全可靠。”
去年冬季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問,中國什么時候能造出和德國一樣的好筆?
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說:“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停過追趕的步伐,總理的提問讓我們的民族責任感更加強烈。”
為此,“空調女王”董明珠和邱智銘在錄制央視節目時相約,給他們一年時間,董明珠提供設備,邱智銘負責研發。董明珠先后派了10多位工程師到寧波考察,并最終用智能制造設備助了邱智銘一臂之力。
邱智銘說,希望以“G20元首筆”為起點,改寫制筆行業的世界標準。“為什么要去做這樣的創新?首先覺得是來自制筆人的一種情懷。我們一直在與日本、德國、美國這樣的制筆強國進行比較,去發現細微的技術和工藝的差異。從用戶體驗出發,通過研究細微的差異去提升和改進制造工藝。利用最新的技術,最嚴格的質量控制,利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支筆,將中國好筆研制生產出來,為寧波打響‘中國制造2025’品牌共同努力。
(王無鋒 寧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