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 打造平臺 充分發揮參政黨省級組織的統籌功能
發布時間:2016-12-07 10:32:14
|
作者: 陳小平
省級組織在全會的組織架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民建浙江省委會以人才強會為基礎,思想建會為根本,特色立會為生命,制度治會為保證,以創新機制、創新平臺為抓手,統籌全省的組織發展、教育培訓、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資源,有效提升了會的組織化程度和履職績效。
一、統籌組織發展,優化隊伍結構
堅持注意數量、注重質量、優化結構、保持特色的組織發展原則,從三方面著力加大組織發展統籌力度,壯大人才隊伍。
一是建立全省會情分析制度。每年召開常委會專題分析省、市兩級組織的會員年齡、學歷、職稱、界別、層次等指標狀況,與省級各民主黨派、民建各省級組織進行橫向對比、與省委會歷年的數據縱向對比,研究對策,鞏固優勢,查補短板。
二是加大組織發展計劃統籌指導。制定了《民建浙江省委會關于組織發展的意見》和《民建浙江省委會發展會員規程》,明確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程序。每年制定《民建浙江省委會組織發展指導計劃》,指導各市委會增強組織發展的前瞻性和協調性。
三是統籌拓展組織發展空間。主動加強與中共黨委及統戰部的協調,有規劃、有步驟推進在經濟發達縣(市)、產業集聚區建立基層組織。
通過全省統籌,我省組織發展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結構優化。截至2015年底,全省副廳以上領導干部18人,擔任政府機關及司法部門副處及以上會員100人,其中任省轄市副市長3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213人。會員中擔任各類經濟實體的正副董事長、總經理、廠長等高級管理人員占會員總數的28.7%。二是較好地解決了組織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原來發展過快的市委會穩步發展,一些低于全省平均指標的市委會會員結構改善。較薄弱的省屬組織加快發展,省屬高校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新建5所高校基層組織。三是拓展了基層組織發展空間。先后在臨安等11個縣(市)新建縣級基層組織,全省縣級基層組織達到59個,覆蓋率達66%。
二、統籌宣傳教育培訓,提升自我教育水平
省委會在抓好傳統支部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努力適應會員新需求,引領會員新追求,以整合教育資源為突破口,創新自我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一是整合民建歷史資源,弘揚優良傳統。對近30位民建老會員進行口述會史影像拍攝,記錄民建歷史,制作專題短片,編印會史會章講稿,作為會員自主學習會史會章和優良傳統的生動教材。實施民建先賢施復亮、章乃器、包達三故居保護提升工程,建設民建優良傳統教育基地。施復亮故居已完成對外開放,被命名為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統戰系統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章乃器紀念館和文化園將于明年開工。包達三故居將于明年建成。
二是統籌全省培訓,提升會員素質。制定《民建浙江省2013-2017年會員教育培訓規劃》,依托各級社會主義學院,提高培訓規范化、系統化程度。省委會每年舉辦6期培訓班,主要負責省、市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骨干會員、后備干部、基層組織負責人、企業家會員培訓及專題培訓。市委會主要開展新會員、骨干會員和基層會員培訓。2012年換屆以來省、市兩級已累計培訓7340人次。2013年以來,省委會已分別在中央社院、重慶、福建、江西、上海社院舉辦了省、市領導班子培訓班。
三是整合網絡資源,構建大宣傳平臺。著力加強會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三大宣傳平臺建設,其中浙江民建微信訂閱號由省、市組織共同打造發布。10個市級組織全部辦有會刊,8個建立網站,4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與民建中央、浙江省社院聯合舉辦“參政黨與中國現代文明發展”理論研討會;與中央社院和浙江省社院聯合舉辦“統一戰線助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學術研討會。陳昌智主席、馬培華常務副主席分別出席。
三、統籌人才智力資源,提高參政議政實效
一是搭建省、市一體的參政議政專委會工作平臺。實施市主委+省專家的專委會領導模式,配套建立課題申報立項和成果審核表彰、領導領銜重點課題、省市聯動調研機制。實施民建界別政協委員履職述職制度、省委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基層組織參政議政量化考核等舉措,調動會員參政議政積極性。
二是探索建立具有民建特色的會員企業輿情收集反映機制。重點關注會員企業發展狀況,及時收集反映會員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傾聽來自企業一線的呼聲和訴求,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編發企業輿情信息。如今年反映的補短板信息,獲省委書記等4位省領導批示。
三是探索建立參與各類協商的工作機制。分解制定協商工作計劃,明確省委會機關各處室和專委會任務職責,建立各類協商的調研、意見收集、反饋機制,提高協商建言的整體水平。
2008年以來,共有25件提案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近三年來,列入省政協重點提案平均每年四個,省委會連續獲得會中央參政議政先進集體一等獎。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連續四年獲得會中央特等獎,在全省統戰系統、省政協也連續獲得一等獎。四年來,12篇信息獲國家領導人批示,3篇獲全國政協優秀信息。
四、統籌全省會員企業家資源,打響“思源工程”品牌
一是建立企業家協會平臺。成立浙江省民建企業家協會、全省青年企業家工作委員會。“1+X”企業家組織模式,實現組織扁平化管理,擴大了服務廣度和深度。
二是以“思源工程”統領全省社會服務。統一用民建“思源工程”品牌開展各類活動。在定點幫扶縣黔西,會員企業先后投資20多億元開發“同心城市綜合體”項目。舉辦了“黔西鄉村骨干老師培訓班”,援建鐵石鄉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和烏騾壩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會內每年開展“思源工程·困難會員暖心行動”,發放資金100多萬元。據不完全統計,累計各類扶貧幫困資金達2000多萬元。省委會連續多年被民建中央評為社會服務先進集體。
三是運用各種載體,服務會員企業。認真貫徹習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聯組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會員企業調研、服務活動。省、市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密集走訪會員企業,宣傳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聽取企業家意見、訴求。每年組織會員企業舉辦民建專場高校招聘會,緩解企業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每年舉辦青年企業家培訓班,提升素質,三年來累計培訓175人次。先后組織150多名企業家赴境外商務考察。開展省外、境外合作,推動中以高科技創新基地落戶嘉善縣。
(此文為陳小平主委在民建全國省級組織建設工作研討會上的發言)
一、統籌組織發展,優化隊伍結構
堅持注意數量、注重質量、優化結構、保持特色的組織發展原則,從三方面著力加大組織發展統籌力度,壯大人才隊伍。
一是建立全省會情分析制度。每年召開常委會專題分析省、市兩級組織的會員年齡、學歷、職稱、界別、層次等指標狀況,與省級各民主黨派、民建各省級組織進行橫向對比、與省委會歷年的數據縱向對比,研究對策,鞏固優勢,查補短板。
二是加大組織發展計劃統籌指導。制定了《民建浙江省委會關于組織發展的意見》和《民建浙江省委會發展會員規程》,明確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程序。每年制定《民建浙江省委會組織發展指導計劃》,指導各市委會增強組織發展的前瞻性和協調性。
三是統籌拓展組織發展空間。主動加強與中共黨委及統戰部的協調,有規劃、有步驟推進在經濟發達縣(市)、產業集聚區建立基層組織。
通過全省統籌,我省組織發展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結構優化。截至2015年底,全省副廳以上領導干部18人,擔任政府機關及司法部門副處及以上會員100人,其中任省轄市副市長3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213人。會員中擔任各類經濟實體的正副董事長、總經理、廠長等高級管理人員占會員總數的28.7%。二是較好地解決了組織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原來發展過快的市委會穩步發展,一些低于全省平均指標的市委會會員結構改善。較薄弱的省屬組織加快發展,省屬高校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新建5所高校基層組織。三是拓展了基層組織發展空間。先后在臨安等11個縣(市)新建縣級基層組織,全省縣級基層組織達到59個,覆蓋率達66%。
二、統籌宣傳教育培訓,提升自我教育水平
省委會在抓好傳統支部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努力適應會員新需求,引領會員新追求,以整合教育資源為突破口,創新自我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一是整合民建歷史資源,弘揚優良傳統。對近30位民建老會員進行口述會史影像拍攝,記錄民建歷史,制作專題短片,編印會史會章講稿,作為會員自主學習會史會章和優良傳統的生動教材。實施民建先賢施復亮、章乃器、包達三故居保護提升工程,建設民建優良傳統教育基地。施復亮故居已完成對外開放,被命名為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統戰系統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章乃器紀念館和文化園將于明年開工。包達三故居將于明年建成。
二是統籌全省培訓,提升會員素質。制定《民建浙江省2013-2017年會員教育培訓規劃》,依托各級社會主義學院,提高培訓規范化、系統化程度。省委會每年舉辦6期培訓班,主要負責省、市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骨干會員、后備干部、基層組織負責人、企業家會員培訓及專題培訓。市委會主要開展新會員、骨干會員和基層會員培訓。2012年換屆以來省、市兩級已累計培訓7340人次。2013年以來,省委會已分別在中央社院、重慶、福建、江西、上海社院舉辦了省、市領導班子培訓班。
三是整合網絡資源,構建大宣傳平臺。著力加強會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三大宣傳平臺建設,其中浙江民建微信訂閱號由省、市組織共同打造發布。10個市級組織全部辦有會刊,8個建立網站,4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與民建中央、浙江省社院聯合舉辦“參政黨與中國現代文明發展”理論研討會;與中央社院和浙江省社院聯合舉辦“統一戰線助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學術研討會。陳昌智主席、馬培華常務副主席分別出席。
三、統籌人才智力資源,提高參政議政實效
一是搭建省、市一體的參政議政專委會工作平臺。實施市主委+省專家的專委會領導模式,配套建立課題申報立項和成果審核表彰、領導領銜重點課題、省市聯動調研機制。實施民建界別政協委員履職述職制度、省委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基層組織參政議政量化考核等舉措,調動會員參政議政積極性。
二是探索建立具有民建特色的會員企業輿情收集反映機制。重點關注會員企業發展狀況,及時收集反映會員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傾聽來自企業一線的呼聲和訴求,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編發企業輿情信息。如今年反映的補短板信息,獲省委書記等4位省領導批示。
三是探索建立參與各類協商的工作機制。分解制定協商工作計劃,明確省委會機關各處室和專委會任務職責,建立各類協商的調研、意見收集、反饋機制,提高協商建言的整體水平。
2008年以來,共有25件提案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近三年來,列入省政協重點提案平均每年四個,省委會連續獲得會中央參政議政先進集體一等獎。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連續四年獲得會中央特等獎,在全省統戰系統、省政協也連續獲得一等獎。四年來,12篇信息獲國家領導人批示,3篇獲全國政協優秀信息。
四、統籌全省會員企業家資源,打響“思源工程”品牌
一是建立企業家協會平臺。成立浙江省民建企業家協會、全省青年企業家工作委員會。“1+X”企業家組織模式,實現組織扁平化管理,擴大了服務廣度和深度。
二是以“思源工程”統領全省社會服務。統一用民建“思源工程”品牌開展各類活動。在定點幫扶縣黔西,會員企業先后投資20多億元開發“同心城市綜合體”項目。舉辦了“黔西鄉村骨干老師培訓班”,援建鐵石鄉民族小學“同心·思源”教學樓和烏騾壩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會內每年開展“思源工程·困難會員暖心行動”,發放資金100多萬元。據不完全統計,累計各類扶貧幫困資金達2000多萬元。省委會連續多年被民建中央評為社會服務先進集體。
三是運用各種載體,服務會員企業。認真貫徹習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聯組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會員企業調研、服務活動。省、市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密集走訪會員企業,宣傳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聽取企業家意見、訴求。每年組織會員企業舉辦民建專場高校招聘會,緩解企業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每年舉辦青年企業家培訓班,提升素質,三年來累計培訓175人次。先后組織150多名企業家赴境外商務考察。開展省外、境外合作,推動中以高科技創新基地落戶嘉善縣。
(此文為陳小平主委在民建全國省級組織建設工作研討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