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革命事業
——民建先賢成思危勤政廉潔的故事
發布時間:2016-12-07 10:48:53
|
作者: 程 煒
編者按:成思危同志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杰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7月12日是成思危同志逝世一周年紀念日,為寄托哀思,深切緬懷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情操,7月7日,民建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紀念成思危同志逝世一周年祭掃活動。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委會原主委程煒寫了下文表達對成思危同志的深切緬懷和敬仰之情。
成思危(1935-2015),湖南湘鄉人,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職教社第八屆、九屆理事會理事長,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淡泊名利,在金錢和革命事業面前,選擇了報效祖國
成思危從小在香港長大。他積極要求進步,15歲就秘密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他懷著滿腔熱忱,瞞著父親只身從香港回到內地,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他父親成舍我是臺灣報業界資深老報人,生前積累了一大筆家產,多次希望成思危去臺繼承,都被他婉拒了。1991年父親在臺病逝,他再次放棄了繼承巨額遺產的機會,去臺參加葬禮處理好后事,立即從臺返回大陸。1981-1984年間,他被化工部派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美國有公司以高薪優厚待遇聘他留在美國工作,被他推辭了。他想到的是祖國的需要,學成后立即回國。
工作上是“拼命三郎”,超負荷忘我工作
成思危在化工部工作時,就是一個刻苦學習、勤奮踏實工作的領導干部,是我國化工系統知名的專家,曾獲得國家和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國化工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轉崗來民建工作后,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了。他要參加中共中央舉行的高層次民主協商會;要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及常委會會議等;要主持民建中央的主席會議、常委會等系列會議;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要在每年“中國風險投資論壇”、“非公有制經濟論壇”等各種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還經常接受中外媒體采訪,并在重要報刊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等。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日理萬機”。
他要學習、工作、下基層調查研究、著書立說,都需要時間。那么他的時間從哪里來?成思危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倡導“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做學問要勤奮”,“要講政治、講學習、講團結、講奉獻”,他言出必行,說到的一定要做到。時間不夠他只能忘我勞動,擠出時間拼命工作。我親眼目睹他在行車路上,打開筆記本電腦,修改文稿。我勸他這樣做有損視力。他回答“不要緊的,我已經習慣了。”他有事要找我說,可是時間沒有了,只得利用去機場途中,把我從后排座位叫到前排和他坐在一起,向我交代重要工作。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成思危主席真是太寶貴了。
成思危積勞成疾,早幾年就發現他的消化系統患有腫瘤,醫院為他做過手術,但是每次手術做完,在醫院沒有休息幾天又忘我投入工作了。有人要他夫人舒大姐勸勸他,舒大姐說,“沒有用的。他做不到的。”在他病重期間,民建中央許多領導同志前去醫院看望,宋海副主席回憶說,“我曾經兩次去看望他,第一次他精神尚好,說的還是工作問題,他關心的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改革問題。第二次去看他時,他的精神已經很疲憊,甚至說一句話要停頓幾分鐘。我對他說你大病后沒有注意休息,一直在為民建、為國家經濟金融改革發展操勞,太拼命了。他回答說,其實我是想用工作、用效率來延長我的有效生命,我想我基本實現了,我值了。”在旁的同志聽到后都為之動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對張榕明副主席也說過同樣的話,他說,我已經活過中國的平均期望壽命,別人認為過一天少一天,我認為過一天賺一天,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成思危對工作如此執著,追求工作做得完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但處之坦然,頑強與病魔斗爭,是因為他樹立了革命理想和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推動他這樣去做。他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建重大的政治選擇,也是必須堅持的基本政治立場。這是他的最寶貴的政治品質。
十年來把民建機關建設成為團結奮進、務實創新、勤政廉潔的會員之家
1996年成思危從起孟老那里接班,主持民建中央工作。他團結全體同志,以身作則、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是嚴于律己,他平時穿著樸素,生活起居簡簡單單。每次出差來浙江,由省政府接待辦安排,他沒有特殊要求,他反對興師動眾,有時直接去了目的地,也不同民建省委會打招呼。有時到了杭州,利用吃便飯機會邀請幾位老同志敘敘,噓寒問暖,對老同志十分關心。民建中央每年要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其他專委會會議,每五年要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都事先宣布,不準互相請吃,不準互相贈送禮品。他自己首先做到,保證會議風清氣正。
他重視機關建設,強調提拔干部要堅持德才兼備,既可靠又能干,要全面考核,充分聽取群眾意見。他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全員培訓制度、掛職鍛煉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探索和加強會內監督制度。他強調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會員要加強引導教育,他們入會時常有政治安排的要求,作為組織上要關心,但不能許愿,不能作為入會時交換條件。要教育他們努力學習、踏實做事,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做到實至名歸。
他的高尚品德贏得全會同志贊譽!
成思危(1935-2015),湖南湘鄉人,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職教社第八屆、九屆理事會理事長,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淡泊名利,在金錢和革命事業面前,選擇了報效祖國
成思危從小在香港長大。他積極要求進步,15歲就秘密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他懷著滿腔熱忱,瞞著父親只身從香港回到內地,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他父親成舍我是臺灣報業界資深老報人,生前積累了一大筆家產,多次希望成思危去臺繼承,都被他婉拒了。1991年父親在臺病逝,他再次放棄了繼承巨額遺產的機會,去臺參加葬禮處理好后事,立即從臺返回大陸。1981-1984年間,他被化工部派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美國有公司以高薪優厚待遇聘他留在美國工作,被他推辭了。他想到的是祖國的需要,學成后立即回國。
工作上是“拼命三郎”,超負荷忘我工作
成思危在化工部工作時,就是一個刻苦學習、勤奮踏實工作的領導干部,是我國化工系統知名的專家,曾獲得國家和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國化工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轉崗來民建工作后,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了。他要參加中共中央舉行的高層次民主協商會;要出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及常委會會議等;要主持民建中央的主席會議、常委會等系列會議;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要在每年“中國風險投資論壇”、“非公有制經濟論壇”等各種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還經常接受中外媒體采訪,并在重要報刊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等。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日理萬機”。
他要學習、工作、下基層調查研究、著書立說,都需要時間。那么他的時間從哪里來?成思危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倡導“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做學問要勤奮”,“要講政治、講學習、講團結、講奉獻”,他言出必行,說到的一定要做到。時間不夠他只能忘我勞動,擠出時間拼命工作。我親眼目睹他在行車路上,打開筆記本電腦,修改文稿。我勸他這樣做有損視力。他回答“不要緊的,我已經習慣了。”他有事要找我說,可是時間沒有了,只得利用去機場途中,把我從后排座位叫到前排和他坐在一起,向我交代重要工作。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成思危主席真是太寶貴了。
成思危積勞成疾,早幾年就發現他的消化系統患有腫瘤,醫院為他做過手術,但是每次手術做完,在醫院沒有休息幾天又忘我投入工作了。有人要他夫人舒大姐勸勸他,舒大姐說,“沒有用的。他做不到的。”在他病重期間,民建中央許多領導同志前去醫院看望,宋海副主席回憶說,“我曾經兩次去看望他,第一次他精神尚好,說的還是工作問題,他關心的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改革問題。第二次去看他時,他的精神已經很疲憊,甚至說一句話要停頓幾分鐘。我對他說你大病后沒有注意休息,一直在為民建、為國家經濟金融改革發展操勞,太拼命了。他回答說,其實我是想用工作、用效率來延長我的有效生命,我想我基本實現了,我值了。”在旁的同志聽到后都為之動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對張榕明副主席也說過同樣的話,他說,我已經活過中國的平均期望壽命,別人認為過一天少一天,我認為過一天賺一天,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成思危對工作如此執著,追求工作做得完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但處之坦然,頑強與病魔斗爭,是因為他樹立了革命理想和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推動他這樣去做。他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建重大的政治選擇,也是必須堅持的基本政治立場。這是他的最寶貴的政治品質。
十年來把民建機關建設成為團結奮進、務實創新、勤政廉潔的會員之家
1996年成思危從起孟老那里接班,主持民建中央工作。他團結全體同志,以身作則、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是嚴于律己,他平時穿著樸素,生活起居簡簡單單。每次出差來浙江,由省政府接待辦安排,他沒有特殊要求,他反對興師動眾,有時直接去了目的地,也不同民建省委會打招呼。有時到了杭州,利用吃便飯機會邀請幾位老同志敘敘,噓寒問暖,對老同志十分關心。民建中央每年要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其他專委會會議,每五年要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都事先宣布,不準互相請吃,不準互相贈送禮品。他自己首先做到,保證會議風清氣正。
他重視機關建設,強調提拔干部要堅持德才兼備,既可靠又能干,要全面考核,充分聽取群眾意見。他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全員培訓制度、掛職鍛煉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探索和加強會內監督制度。他強調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會員要加強引導教育,他們入會時常有政治安排的要求,作為組織上要關心,但不能許愿,不能作為入會時交換條件。要教育他們努力學習、踏實做事,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做到實至名歸。
他的高尚品德贏得全會同志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