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記民建壽昌支部老主委吳寶勛
發布時間:2017-07-28 16:38:12
|
作者: 洪素萍
壽昌支部的會員們都知道,吳寶勛是個有“秘密”的人,他1997年入會至今近20年來,從不缺席支部任何一次集體活動,但會后從來沒有留下來吃過一頓飯。原支部主委李炳華曾開玩笑說:“老吳,家里老婆看了幾十年也看厭了,這么著急趕回去干嘛?”每次,吳寶勛總是笑而不答。
吳寶勛年近七旬,1997年入會,當時他正擔任壽昌食品公司經理。吳寶勛入會的時候說:“參政議政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懂,但是既然入會了,我一定做到兩點:能為會員服務的一定竭盡所能,沒能力服務了就積極配合會的工作”。這兩個“一定”他堅持了20年。2002年在支部會員的推薦下,吳寶勛擔任支部主委,任職期間,在認真開展支部活動的同時積極發展會員,支部工作煥發了新的活力。然而,2005年,吳寶勛以年齡大為由提出不再繼續擔任支部主委一職,雖會員們極力挽留,他依然堅持這個決定。他說:“我們支部有很多年紀比我輕,能力比我強,工作熱情比我高的會員,讓他們來擔任主委,我們支部的工作一定能上新的臺階。無論誰來,我都會積極支持他的工作。”
吳寶勛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家住在更樓,支部開會或者活動不是在壽昌就是在新安江,20年來,無論刮風下雨,他從未缺席支部活動,當然,也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他也從來沒有和支部會員們一起吃過一頓飯。
今年重陽節,壽昌支部班子開展支部的常規項目——看望老會員。這次的看望和往常有點不同,“看”了之后,我們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坐下來聊家常。聊聊支部會員工作的情況,聊聊老會員的身體狀況,聊聊支部的今年的工作和下一步打算。當說到下半年支部計劃組織大家外出學習的時候,吳寶勛面露難色,他說:“外出學習我是去不了了,我家里有特殊情況。我小兒子和我弟弟生活都不能自理,我老婆一個人沒辦法照顧他們兩個。”聽到這個消息,所有班子成員都半天說不上話。
幾十年如一日,吳寶勛照顧兩位生活無法自理的親人毫無怨言;幾十年如一日,他克服困難積極參加支部活動只為踐行當初的入會誓言。其中的艱辛外人無法體會,可是我們每次見到的都是一個慈祥而樂觀的吳寶勛,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入會介紹人、原支部主委李炳華也不了解他家的困難。得知這一消息,李炳華非常意外,他說:“吳寶勛家里我們也去過很多次,從來沒有聽他說起過這些事。這么說來,這些年難為他了,每次支部活動后他匆匆趕回家原來是為了照顧病人,我還和他開了那樣的玩笑。”
離開吳寶勛家的時候,他一直把大家送到馬路邊。他說,看到現在的班子成員這么年輕有為,支部工作蒸蒸日上,他就放心了。今后,他會繼續做好一個會員應該做的事情。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用20年的堅守,樹立了一位普通民建會員平凡中的偉大。
吳寶勛年近七旬,1997年入會,當時他正擔任壽昌食品公司經理。吳寶勛入會的時候說:“參政議政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懂,但是既然入會了,我一定做到兩點:能為會員服務的一定竭盡所能,沒能力服務了就積極配合會的工作”。這兩個“一定”他堅持了20年。2002年在支部會員的推薦下,吳寶勛擔任支部主委,任職期間,在認真開展支部活動的同時積極發展會員,支部工作煥發了新的活力。然而,2005年,吳寶勛以年齡大為由提出不再繼續擔任支部主委一職,雖會員們極力挽留,他依然堅持這個決定。他說:“我們支部有很多年紀比我輕,能力比我強,工作熱情比我高的會員,讓他們來擔任主委,我們支部的工作一定能上新的臺階。無論誰來,我都會積極支持他的工作。”
吳寶勛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家住在更樓,支部開會或者活動不是在壽昌就是在新安江,20年來,無論刮風下雨,他從未缺席支部活動,當然,也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他也從來沒有和支部會員們一起吃過一頓飯。
今年重陽節,壽昌支部班子開展支部的常規項目——看望老會員。這次的看望和往常有點不同,“看”了之后,我們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坐下來聊家常。聊聊支部會員工作的情況,聊聊老會員的身體狀況,聊聊支部的今年的工作和下一步打算。當說到下半年支部計劃組織大家外出學習的時候,吳寶勛面露難色,他說:“外出學習我是去不了了,我家里有特殊情況。我小兒子和我弟弟生活都不能自理,我老婆一個人沒辦法照顧他們兩個。”聽到這個消息,所有班子成員都半天說不上話。
幾十年如一日,吳寶勛照顧兩位生活無法自理的親人毫無怨言;幾十年如一日,他克服困難積極參加支部活動只為踐行當初的入會誓言。其中的艱辛外人無法體會,可是我們每次見到的都是一個慈祥而樂觀的吳寶勛,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入會介紹人、原支部主委李炳華也不了解他家的困難。得知這一消息,李炳華非常意外,他說:“吳寶勛家里我們也去過很多次,從來沒有聽他說起過這些事。這么說來,這些年難為他了,每次支部活動后他匆匆趕回家原來是為了照顧病人,我還和他開了那樣的玩笑。”
離開吳寶勛家的時候,他一直把大家送到馬路邊。他說,看到現在的班子成員這么年輕有為,支部工作蒸蒸日上,他就放心了。今后,他會繼續做好一個會員應該做的事情。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用20年的堅守,樹立了一位普通民建會員平凡中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