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享受三種“快樂”
我們還要掌握三種快樂的方法。
知足常樂。生活要有目標,并且執(zhí)著地追求這個目標,但這并不代表要對自己苛求。因此,我們應該將目標設定在自己可達到的范圍內,更要欣賞自己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學會肯定自己。
自得其樂。孔子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把這句話放到我們的工作中,我的理解是,對同一份工作,業(yè)務能力強的人比不上喜歡這份工作的人,喜歡、愛好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夠陶醉于工作中的人。因此,如果我們能沉浸在熱愛生活、熱愛工作中,那么我們就能忘卻很多外來的煩惱,陶醉在自己的快樂世界當中。
助人為樂。喜歡幫助別人的人總能收獲好的人緣,人緣好,與周圍的人相處愉快,心情當然比孤獨的人要暢快得多。
早防早治,輕傷要下火線
很多常見病、致命病最初往往都是看不見的,經(jīng)常是經(jīng)過10~15年后才慢慢發(fā)展起來。
有一個影星,41歲就死于宮頸癌,而恰恰這種癌癥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癥,而且早期發(fā)現(xiàn)的治療效果非常好;上海某集團的一個老總,56歲,死于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要知道這是一種只要稍微重視一下治療就不會發(fā)生的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在這些英年早逝的例子中,很多人就是對健康不重視,身體出了小毛病,不理,扛著,結果慢慢小問題就變成了大問題,直到覆水難收。
李嘉誠先生說過:“人的健康如堤壩的保養(yǎng),最初發(fā)現(xiàn)有漏洞,只要很小力量便可堵塞,但如不加理會,到快崩堤時才作補救,則縱使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沒有用。”所以,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輕傷就要下火線。
一場急病敲響警鐘
要達到心理平衡,還有一條很重要,就是要善于對待挫折。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我很相信一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其實就是要我們學會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對此,我有非常深刻的體驗。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身體很棒,2003年的抗非典戰(zhàn)役中,我們的工作幾乎是不分晝夜的,當時,我也感覺自己的身體有點透支了,但仗著自己“底子好”,我并沒有太在意。到了2005年8月22日,那天我剛從北京出差回來,晚上2點多才休息,本來已經(jīng)很累。但第二天有幾個學生來約我打羽毛球,我去了,還連著打了兩場。8月24日凌晨,我在睡夢中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胸悶,有點呼吸困難,家人連忙把我送進了醫(yī)院。一檢查,原來是心臟發(fā)生了小面積的心肌梗死,幸虧發(fā)現(xiàn)得早,我接受了心臟支架手術,很快就康復了。
這次生病之后,我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情緒一落千丈,很悲觀,覺得自己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有一天,我在散步的時候,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表哥給我打來了電話。他第一句話就說:“祝賀你!”我當時一聽有點不高興,我這么倒霉,還有什么好祝賀的呢?沒想到表哥接著說:“之所以祝賀你,第一是因為你這個病沒有發(fā)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時地到醫(yī)院;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這件事正好給你一個警告:要注意身體了!”
表哥的一席話讓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是啊,如果不是這次小小的意外給我敲響了警鐘,我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吃東西喜歡煎炸油膩,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工作起來忘記休息……如果一味這樣下去的話,我可能一下子就完了。但現(xiàn)在,很多生活上的壞習慣我都改了,這件壞事不正可以變成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