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民建組織的關懷化作為會爭光的動力
發布時間:2017-12-11 09:47:02
|
作者: 柯燕萍
“有困難,找民建”,這是我一生最深刻、最難忘的體會,也是一曲曲動人故事的真實寫照。
我是1996年8月加入民建組織的。早在八十年代,我在浙江黃巖投資創辦了黃燕模具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模具鋼材。記得1999年初,我從法國進口一批價值800多萬元,重達900多噸的模具鋼,委托珠海海運公司承運,計劃將這批貨運到寧波港后,再用汽車轉運到黃巖。結果當貨船行駛到香港灣時,因風大浪急,不幸翻船沉沒,不但全部貨物沉入海底,6名船員也翻入海中,后被海警人員救起。當我得知此情況時,頓時感到天昏地暗,無法接受這突來的事故。在這關鍵時刻,我首先想到的是民建組織,依靠的也是民建組織。這艘沉船打撈工作由香港打撈公司委托重慶打撈公司打撈,因重慶打撈公司香港進不去,只能將打撈上來的鋼材再搬到香港的船上轉運過來,但打撈費用要127萬元,首先要我支付給香港打撈公司。于是我帶了10萬元現金準備先去香港處理,結果在香港進關時又被沒收,說不能帶這么多的現金。這邊要127萬元的打撈費,這邊又將我的10萬元現金沒收,使我心急如焚,逼得我走投無路。這時我想起自己是一名民建會員,有困難應該找組織幫忙,所以我馬上與民建中央、民建浙江省委會和民建重慶市委會聯系,并拜托時任浙江民建省委會主委吳國華與民建中央商量,有無香港民建會員幫忙。民建中央立即展開調查,正好發現有一個做塑料生意的老板是香港民建會員。在這位香港民建會員的熱心幫助下,在重慶民建的協助下,很快就借到了127萬元的打撈費。后來將這筆巨款交給香港打撈公司后,這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這批鋼材如數運到了寧波港。
自從這件大事發生后,民建中央領導就知道了我。記得有一年,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到浙江參加論壇,他特意叫身邊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叫我去他那里。到他那里后,他問長問短,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問辦廠有什么困難,我一一作了回答。在會議室,成思危主席還與我合影留念,至今這張照片還珍藏在家中。
我還多次參加民建中央舉辦的會議。有一次在廈門開會,民建中央的一位副主席還接見了我。這一切都使我記憶如新,十分感動。
1993年,我把目光瞄向上海,在上海奉賢買地80畝開始做汽車配件和模具。上海民建對我十分關心,希望我加入上海民建。時任省委會主委程煒曾兩次陪我到上海,幫我解決在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這一切都使我十分感動。我心里想,用什么來答謝各級民建組織的關懷呢?只有發展生產,為會多作貢獻來感謝。于是,我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大膽創新,拼命工作,使企業得到有序健康發展,僅在上海,每年上交的稅金就達六、七千萬元。后來我又在安徽、昆山征地,進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
我1953年出生在浙江黃巖的一個國民黨愛國人士家庭,自小酷愛學習。在小學,門門功課都是優秀。小學畢業時,正逢文革時期,我被剝奪了繼續上學的權利,只好“修理地球”。但在每日辛勞之余,我借來了中學課本來學習,對數理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機械。從此,我與機械結下了不解之緣。1971年開始,我當起了鄉辦機械廠廠長,積累了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我父親落實政策之后,我決心在商海里闖一闖。于是,1985年,我以1200元資本創立五金工場,生產經銷小型鍛件,從此開始了艱苦的拼搏。想當時,模具技術含量高,設備精密,專業化程度高,分工明確,有從事設計、測繪的,有從事鉗、刨加工和線切割加工的,也有從事熱處理和模鍛、模坯生產的,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辦廠伊始,我將產品設計中難度最大、最復雜的工作擔當起來,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將全部心思傾注在繪圖筆端。我既是廠長,又是普通工人,在車間與工人們切磋技藝,現場解決技術難題,干得滿頭大汗,深深地感動了工人們。
現在,公司依靠科技進步,已能生產高精度的大型復雜模具,為京、滬、杭等地的汽車制造廠、電視機廠、洗衣機廠生產制造全塑保險杠、整體駕駛室儀表臺及燈具、彩電、洗衣機、空調器等外殼模具,不少產品榮獲國家與省級優秀獎,還出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受到全國模具工業協會的好評。本人也先后榮獲首屆中國企業成功女性、浙江省接軌上海創業杰出女企業家、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巾幗女強人等榮譽稱號,并曾擔任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企業家委員會委員、臺州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作者系臺州民建會員、上海黃燕經貿有限公司經理)
我是1996年8月加入民建組織的。早在八十年代,我在浙江黃巖投資創辦了黃燕模具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模具鋼材。記得1999年初,我從法國進口一批價值800多萬元,重達900多噸的模具鋼,委托珠海海運公司承運,計劃將這批貨運到寧波港后,再用汽車轉運到黃巖。結果當貨船行駛到香港灣時,因風大浪急,不幸翻船沉沒,不但全部貨物沉入海底,6名船員也翻入海中,后被海警人員救起。當我得知此情況時,頓時感到天昏地暗,無法接受這突來的事故。在這關鍵時刻,我首先想到的是民建組織,依靠的也是民建組織。這艘沉船打撈工作由香港打撈公司委托重慶打撈公司打撈,因重慶打撈公司香港進不去,只能將打撈上來的鋼材再搬到香港的船上轉運過來,但打撈費用要127萬元,首先要我支付給香港打撈公司。于是我帶了10萬元現金準備先去香港處理,結果在香港進關時又被沒收,說不能帶這么多的現金。這邊要127萬元的打撈費,這邊又將我的10萬元現金沒收,使我心急如焚,逼得我走投無路。這時我想起自己是一名民建會員,有困難應該找組織幫忙,所以我馬上與民建中央、民建浙江省委會和民建重慶市委會聯系,并拜托時任浙江民建省委會主委吳國華與民建中央商量,有無香港民建會員幫忙。民建中央立即展開調查,正好發現有一個做塑料生意的老板是香港民建會員。在這位香港民建會員的熱心幫助下,在重慶民建的協助下,很快就借到了127萬元的打撈費。后來將這筆巨款交給香港打撈公司后,這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這批鋼材如數運到了寧波港。
自從這件大事發生后,民建中央領導就知道了我。記得有一年,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到浙江參加論壇,他特意叫身邊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叫我去他那里。到他那里后,他問長問短,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問辦廠有什么困難,我一一作了回答。在會議室,成思危主席還與我合影留念,至今這張照片還珍藏在家中。
我還多次參加民建中央舉辦的會議。有一次在廈門開會,民建中央的一位副主席還接見了我。這一切都使我記憶如新,十分感動。
1993年,我把目光瞄向上海,在上海奉賢買地80畝開始做汽車配件和模具。上海民建對我十分關心,希望我加入上海民建。時任省委會主委程煒曾兩次陪我到上海,幫我解決在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這一切都使我十分感動。我心里想,用什么來答謝各級民建組織的關懷呢?只有發展生產,為會多作貢獻來感謝。于是,我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大膽創新,拼命工作,使企業得到有序健康發展,僅在上海,每年上交的稅金就達六、七千萬元。后來我又在安徽、昆山征地,進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
我1953年出生在浙江黃巖的一個國民黨愛國人士家庭,自小酷愛學習。在小學,門門功課都是優秀。小學畢業時,正逢文革時期,我被剝奪了繼續上學的權利,只好“修理地球”。但在每日辛勞之余,我借來了中學課本來學習,對數理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機械。從此,我與機械結下了不解之緣。1971年開始,我當起了鄉辦機械廠廠長,積累了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我父親落實政策之后,我決心在商海里闖一闖。于是,1985年,我以1200元資本創立五金工場,生產經銷小型鍛件,從此開始了艱苦的拼搏。想當時,模具技術含量高,設備精密,專業化程度高,分工明確,有從事設計、測繪的,有從事鉗、刨加工和線切割加工的,也有從事熱處理和模鍛、模坯生產的,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辦廠伊始,我將產品設計中難度最大、最復雜的工作擔當起來,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將全部心思傾注在繪圖筆端。我既是廠長,又是普通工人,在車間與工人們切磋技藝,現場解決技術難題,干得滿頭大汗,深深地感動了工人們。
現在,公司依靠科技進步,已能生產高精度的大型復雜模具,為京、滬、杭等地的汽車制造廠、電視機廠、洗衣機廠生產制造全塑保險杠、整體駕駛室儀表臺及燈具、彩電、洗衣機、空調器等外殼模具,不少產品榮獲國家與省級優秀獎,還出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受到全國模具工業協會的好評。本人也先后榮獲首屆中國企業成功女性、浙江省接軌上海創業杰出女企業家、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巾幗女強人等榮譽稱號,并曾擔任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企業家委員會委員、臺州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作者系臺州民建會員、上海黃燕經貿有限公司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