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匠心
——記民建會員、衢州市名師崔巍青
發布時間:2018-01-17 10:22:11
|
作者: 毛朝陽
她不是演員,卻吸引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目光;她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譜寫出語言的美妙樂曲;她不是雕塑家,卻對教學和教研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不斷創新。
她,就是民建衢州市委委員,民建衢州直屬五支部副主委,衢州市實驗學校老師崔巍青——一個有“愛心”與“匠心”的衢州市名師。
為了所鐘情的教育科研事業,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崔巍青老師就用“工匠之心”默默地探索、奉獻。她先后被評為浙派名師培養人選、衢州市名師、衢州市學科帶頭人、衢州市優秀班主任,衢州市教科研標兵等。
潛心實踐,做好一名“教書匠”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堅守。二十年的教學生涯里,崔巍青與學生共進退,一起經歷著語文教育改革的苦樂酸甜。
崔巍青十分慶幸,在這所全市最好的學校里,她遇到了全市頂尖的語文教師團隊,遇到了一批有匠心精神的‘導師’。在這個教師團隊,她的每一份教案都被細細地審核,細到每一個環節的設置,每一處板書的演示;她的每一份公開課都被細細打磨,細到每一個提問的用詞,每一句評價的語氣。課間的思維碰撞,教研活動的百家爭鳴,讓她如沐春風。
為了讓學生們對語文課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良好的“食欲”,她常常挖空心思地變換口味,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比賽,安排學生改編課本劇表演,帶領學生在整個校園搜尋寫作題材……白天上課,批改作業,與學生共舞;晚上備課,鉆研教材,與思維共舞。崔巍青老師始終潛心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
辛勤的園丁沒有說過任何自詡的話,但盛開的桃李,就是對崔巍青最高的評價。多年來,崔巍青所帶學生多次在省、市征文比賽中奪得桂冠,自己也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潛心教研,當好學科領頭羊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堅守。
作為衢州市語文名師與學科帶頭人,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一直是崔巍青努力的方向。她記不清選讀了多少著作,翻閱了多少資料,撰寫了多少教學札記。她堅信就像河水滿了自然要溢過河岸,山峰高了自然會匯聚云彩一樣,讀書、思索、寫札記多了,必然就會萌生寫作教學論文的欲望。一路走來,她記錄下自己點點滴滴的教學痕跡,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撰寫成文,竟有三十多篇文章獲獎或發表,多篇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等核心期刊發表。其中《讀、寫、仿、用小學詞語教學四技新談》被《人大復印資料》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個人專著《漫步生態語文》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她的教學主張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先后獲省級、部級一師一優課,衢州市優質課一等獎;主要參編的校本課程《兩子文化》《講舍誦典》分別獲浙江省第一屆第五屆精品課程;主持課題十余項,獲市級一等獎以上有六項。其中,執筆浙江省重點規劃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審美化德育的實踐與研究》通過省教科院鑒定并獲衢州市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系列課題歷經十年,立足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提高,收獲了多方面的成績,學生多次獲得語言類市級以上比賽數十人次,主持浙江省“雙名工程”專項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序列化綜合實踐活動研究》通過鑒定并獲三等獎,主持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分學段序列化訓練實踐與研究》獲市一等獎,主持衢州市第五屆名師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與習作一體化訓練實施策略的研究》通過鑒定并獲優秀成果獎。
潛心課改,做好學校科研工作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勇于追求創新、創造的理念,要有一種奉獻精神。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一名學校教科處主任,崔巍青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實事求是、分享經驗。結合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和論文,開展課題的研究,大大推進了學校課改工作的開展,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近兩年來學校教科研成果豐碩,全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百多篇次,區級以上獲獎三百篇次,課題研究成果尤為豐碩,結題課題中12項市一等獎,8項市二等獎,申報課題中3項被立為省規劃課題。
在教育教學工作以外,崔巍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上,更放在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上。平時默默聽課、評課、交流、溝通,為青年教師的點點滴滴的成長歡欣雀躍。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屢獲佳績,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老師們的贊賞。
崔巍青每年還承擔師范院校實習生的指導任務,并與柯城區姜家山小學、衢江云溪小學、衢州市大成小學、衢州市鹿鳴小學、衢州市東港學校的老師師徒結對,悉心指導青年教師的成長。除此之外,他每年都會安排一至兩次送教下鄉活動,促進農村教育的改革,促進農村教師的成長。
崔巍青,在譜寫著一曲“匠之心”的園丁之歌!
(作者系民建衢州市委委員、衢州市直屬三支部主委,衢州市總工會新聞中心主任)
她,就是民建衢州市委委員,民建衢州直屬五支部副主委,衢州市實驗學校老師崔巍青——一個有“愛心”與“匠心”的衢州市名師。
為了所鐘情的教育科研事業,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崔巍青老師就用“工匠之心”默默地探索、奉獻。她先后被評為浙派名師培養人選、衢州市名師、衢州市學科帶頭人、衢州市優秀班主任,衢州市教科研標兵等。
潛心實踐,做好一名“教書匠”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堅守。二十年的教學生涯里,崔巍青與學生共進退,一起經歷著語文教育改革的苦樂酸甜。
崔巍青十分慶幸,在這所全市最好的學校里,她遇到了全市頂尖的語文教師團隊,遇到了一批有匠心精神的‘導師’。在這個教師團隊,她的每一份教案都被細細地審核,細到每一個環節的設置,每一處板書的演示;她的每一份公開課都被細細打磨,細到每一個提問的用詞,每一句評價的語氣。課間的思維碰撞,教研活動的百家爭鳴,讓她如沐春風。
為了讓學生們對語文課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良好的“食欲”,她常常挖空心思地變換口味,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比賽,安排學生改編課本劇表演,帶領學生在整個校園搜尋寫作題材……白天上課,批改作業,與學生共舞;晚上備課,鉆研教材,與思維共舞。崔巍青老師始終潛心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
辛勤的園丁沒有說過任何自詡的話,但盛開的桃李,就是對崔巍青最高的評價。多年來,崔巍青所帶學生多次在省、市征文比賽中奪得桂冠,自己也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潛心教研,當好學科領頭羊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堅守。
作為衢州市語文名師與學科帶頭人,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一直是崔巍青努力的方向。她記不清選讀了多少著作,翻閱了多少資料,撰寫了多少教學札記。她堅信就像河水滿了自然要溢過河岸,山峰高了自然會匯聚云彩一樣,讀書、思索、寫札記多了,必然就會萌生寫作教學論文的欲望。一路走來,她記錄下自己點點滴滴的教學痕跡,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撰寫成文,竟有三十多篇文章獲獎或發表,多篇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等核心期刊發表。其中《讀、寫、仿、用小學詞語教學四技新談》被《人大復印資料》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個人專著《漫步生態語文》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她的教學主張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先后獲省級、部級一師一優課,衢州市優質課一等獎;主要參編的校本課程《兩子文化》《講舍誦典》分別獲浙江省第一屆第五屆精品課程;主持課題十余項,獲市級一等獎以上有六項。其中,執筆浙江省重點規劃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審美化德育的實踐與研究》通過省教科院鑒定并獲衢州市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系列課題歷經十年,立足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提高,收獲了多方面的成績,學生多次獲得語言類市級以上比賽數十人次,主持浙江省“雙名工程”專項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序列化綜合實踐活動研究》通過鑒定并獲三等獎,主持衢州市一般規劃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分學段序列化訓練實踐與研究》獲市一等獎,主持衢州市第五屆名師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與習作一體化訓練實施策略的研究》通過鑒定并獲優秀成果獎。
潛心課改,做好學校科研工作
做一名“工匠型”的教師,要有勇于追求創新、創造的理念,要有一種奉獻精神。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一名學校教科處主任,崔巍青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實事求是、分享經驗。結合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和論文,開展課題的研究,大大推進了學校課改工作的開展,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近兩年來學校教科研成果豐碩,全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百多篇次,區級以上獲獎三百篇次,課題研究成果尤為豐碩,結題課題中12項市一等獎,8項市二等獎,申報課題中3項被立為省規劃課題。
在教育教學工作以外,崔巍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上,更放在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上。平時默默聽課、評課、交流、溝通,為青年教師的點點滴滴的成長歡欣雀躍。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屢獲佳績,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老師們的贊賞。
崔巍青每年還承擔師范院校實習生的指導任務,并與柯城區姜家山小學、衢江云溪小學、衢州市大成小學、衢州市鹿鳴小學、衢州市東港學校的老師師徒結對,悉心指導青年教師的成長。除此之外,他每年都會安排一至兩次送教下鄉活動,促進農村教育的改革,促進農村教師的成長。
崔巍青,在譜寫著一曲“匠之心”的園丁之歌!
(作者系民建衢州市委委員、衢州市直屬三支部主委,衢州市總工會新聞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