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 堅持提升參政黨自身能力
發布時間:2018-07-19 10:22:04
|
作者: 徐迪波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偉大的目標在召喚,壯闊的征程就在腳下,民主黨派要在這一偉大征程中跟上中國共產黨的步伐,踩準偉大時代的節點,容不得有半點懈怠。假如參政黨建設滯后于執政黨建設,將會阻礙政黨良性互動格局,因此當前最緊迫的就是要加快提升參政黨自身能力。
提高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意識。執政黨的態度和民主黨派的能力是影響民主監督質量的兩大關鍵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好民主監督要靠兩方面一起努力,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黨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講真話,敢于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已經亮明中共中央對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鮮明態度。民主黨派作為監督主體,要本著為國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自覺增強民主監督意識和責任擔當,摒棄以往那些“不敢監督、無從監督,怕越權越位,擔心監督行為會影響所在黨派及自己的利益”的想法,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與初心,開展民主監督,使監督的氛圍不是劍撥弩張而是坦率真誠、客觀全面、分寸得當,實現和諧共贏。
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水平。一要深刻意識到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是與黨委、政府在共同意志主張、共同工作目標之下的參政議政,是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支持、配合和協助,牢牢把握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序地開展工作,真誠建言獻策而不袖手旁觀。二要拓寬知政知情渠道,發揮民主黨派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主體作用,認真收集、整理、分析、歸納來自群眾的利益訴求,積極建言獻策,負責地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三要切中要害實際,提升參政議政的質量。緊緊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和深化改革發展大局精選參政議政的著眼點,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民生大事”找準參政議政的切入點,真正做到協商有據、參政有方、議政有道。
提高民主黨派社會服務的能力。在新時代提升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能力,一要整合資源。應當基于黨派界別特色,實現社會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比如要積極借力企業家會員資源,調動骨干會員和新會員的參與熱情,廣泛聯系各黨派的專家學者,加強各基層組織間的橫向聯系,拓展黨派內外的縱向聯系,贏得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實現資源集聚、優勢互補,暢通社會服務渠道;二要打造品牌。民主黨派的社會服務工作。應當立足努力做好一個地區、一個項目的工作開展,著力打造地方品牌,形成社會服務的優勢產品。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能收獲良好口碑。
(作者系民建會員、杭州市蕭山區金融事業發展中心職員。本文節選自獲省社院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征文二等獎論文《薪火相傳譜新篇 同心共筑中國夢——試論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新時代啟示》)
提高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意識。執政黨的態度和民主黨派的能力是影響民主監督質量的兩大關鍵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好民主監督要靠兩方面一起努力,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黨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講真話,敢于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已經亮明中共中央對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鮮明態度。民主黨派作為監督主體,要本著為國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自覺增強民主監督意識和責任擔當,摒棄以往那些“不敢監督、無從監督,怕越權越位,擔心監督行為會影響所在黨派及自己的利益”的想法,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與初心,開展民主監督,使監督的氛圍不是劍撥弩張而是坦率真誠、客觀全面、分寸得當,實現和諧共贏。
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水平。一要深刻意識到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是與黨委、政府在共同意志主張、共同工作目標之下的參政議政,是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支持、配合和協助,牢牢把握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序地開展工作,真誠建言獻策而不袖手旁觀。二要拓寬知政知情渠道,發揮民主黨派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主體作用,認真收集、整理、分析、歸納來自群眾的利益訴求,積極建言獻策,負責地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三要切中要害實際,提升參政議政的質量。緊緊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和深化改革發展大局精選參政議政的著眼點,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民生大事”找準參政議政的切入點,真正做到協商有據、參政有方、議政有道。
提高民主黨派社會服務的能力。在新時代提升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能力,一要整合資源。應當基于黨派界別特色,實現社會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比如要積極借力企業家會員資源,調動骨干會員和新會員的參與熱情,廣泛聯系各黨派的專家學者,加強各基層組織間的橫向聯系,拓展黨派內外的縱向聯系,贏得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實現資源集聚、優勢互補,暢通社會服務渠道;二要打造品牌。民主黨派的社會服務工作。應當立足努力做好一個地區、一個項目的工作開展,著力打造地方品牌,形成社會服務的優勢產品。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能收獲良好口碑。
(作者系民建會員、杭州市蕭山區金融事業發展中心職員。本文節選自獲省社院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征文二等獎論文《薪火相傳譜新篇 同心共筑中國夢——試論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新時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