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會員武建偉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飲水思其源 奉獻砥礪行
發布時間:2018-11-20 11:00:32
|
作者:
【人物名片】武建偉,男,博士,1975年6月出生,山東濰坊人,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民建會員,現任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從事智能裝備、企業信息化、優化設計等方面研究。曾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SCI/EI論文1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近50項,作為主要人員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臺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先后榮獲臺州市勞動模范、臺州市“500精英”、臺州市“十大科創之星”、臺州市“實干論英雄”先進個人等稱號。擔任臺州市路橋區第四屆政協委員、路橋區新居民聯誼會會長、路橋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今年榮獲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民建浙大基層委員會第三支部主委、浙江大學機械學院教師、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建偉參加了浙江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勞模先進大會,并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的光榮稱號。
武建偉是“土生土長”的浙大人,博士畢業后扎根臺州十余年,成為了給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的“智多星”、臺州人才引進的“活名片”。
十年磨一劍
2007年10月,武建偉到臺州研究院工作,成為了機電研究所(位于臺州市路橋區)主要創建人之一。
十年來,他在臺州研究院、路橋區政府等各級各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武建偉帶領研究所克服了初建時期的各種問題,逐步找準了與企業合作的切入點,明確了研究所的發展方向。
十年來,他帶領研究所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現已搭建了一支擁有博士、碩士數十人,年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十余項、年科研經費超千萬的科技服務團隊,為幾百家/次企業提供了智能裝備、3D打印、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務,成為臺州市路橋區高層次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的高地。
自主創新,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武建偉團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互聯網+智能裝備領域亮點紛呈,幫助多家企業突破了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瓶頸,完成了關鍵時期的優化升級。
在自動化裝備領域,由武建偉主持研發的“陶瓷閥芯自動裝配生產線”項目,攻克了陶瓷閥芯裝配中零件數量較多、零件形狀不規則、裝配作業精度高等諸多難題,生產效率提高2倍以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項目成果備受企業青睞,現已拓展應用到浙江中豪、家得寶、杰克縫紉機、上海愛康集團、偉星等多家企業,間接經濟效益超億元。該項目還入選了臺州市第一批“500精英計劃”,成立了臺州市第一家“500精英計劃”創業企業,榮獲臺州市科學技術獎。
在互聯網、大數據方面,武建偉與浙江彩渱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基于互聯網的危廢收集一體機,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信息化技術,實現了不同單位的信息集成,優化了危廢處置的流程,提高了危廢處置效率,降低了企業危廢處置成本。同時武建偉團隊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多家企業數字化車間的改造和建設中,實現生產裝備與ERP等軟件信息的集成,提高了企業生產的實時性和智能性。
現身說法,以人才引人才作用凸顯
在開展技術研發的同時,武建偉也致力于為臺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引薦高層次人才。
他將自己化身為臺州聚才引智的“活名片”,以人オ引人オ的方式,積極向身邊的優秀人才講述自己十年來在臺州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宣傳臺州市力爭躋身全省經濟總量第二方陣的發展優勢和市委市政府為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所出臺的人才政策,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引導高精尖人才加盟臺州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行列。目前,由武建偉推薦的臺州市“500精英”入選者已有8人,主要集中在機電設備產業、高端裝備產業領域,為臺州“制造之都”建設輸送新鮮血液。
熱心公益,樹立“新臺州人”典范
武建偉所在的機電研究院,位于臺州市路橋區,有超過三分之一人是外地居住在路橋的“新居民”。如何做好這些“新居民”的統戰工作,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新命題。
2014年7月,在路橋區政府和廣大“新居民”的信任推薦下,武建偉被選舉為臺州市路橋區新居民聯誼會第一屆會長。期間,他召集60多名社團會員,開展困難戶慰問、民工子弟學校幫扶、企業義診、安全健康宣傳等公益活動,同時還組織會員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讓越來越多的新臺州人了解臺州、融入臺州、熱愛臺州、建設臺州,幫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簡單、樂觀、擔當”這六個字既是武建偉的座右銘,也是整個團隊的集體氛圍。面對榮譽和掌聲,武建偉表示:“這是一份激勵,也是一道壓力,更是一股動力。我和我的團隊將會在今后的研發工作中,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瞄準前沿,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砥礪前行。”
——摘自2018年第2期《浙大統戰》
4月28日,民建浙大基層委員會第三支部主委、浙江大學機械學院教師、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建偉參加了浙江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勞模先進大會,并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的光榮稱號。
武建偉是“土生土長”的浙大人,博士畢業后扎根臺州十余年,成為了給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的“智多星”、臺州人才引進的“活名片”。
十年磨一劍
2007年10月,武建偉到臺州研究院工作,成為了機電研究所(位于臺州市路橋區)主要創建人之一。
十年來,他在臺州研究院、路橋區政府等各級各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武建偉帶領研究所克服了初建時期的各種問題,逐步找準了與企業合作的切入點,明確了研究所的發展方向。
十年來,他帶領研究所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現已搭建了一支擁有博士、碩士數十人,年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十余項、年科研經費超千萬的科技服務團隊,為幾百家/次企業提供了智能裝備、3D打印、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務,成為臺州市路橋區高層次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的高地。
自主創新,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武建偉團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互聯網+智能裝備領域亮點紛呈,幫助多家企業突破了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瓶頸,完成了關鍵時期的優化升級。
在自動化裝備領域,由武建偉主持研發的“陶瓷閥芯自動裝配生產線”項目,攻克了陶瓷閥芯裝配中零件數量較多、零件形狀不規則、裝配作業精度高等諸多難題,生產效率提高2倍以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項目成果備受企業青睞,現已拓展應用到浙江中豪、家得寶、杰克縫紉機、上海愛康集團、偉星等多家企業,間接經濟效益超億元。該項目還入選了臺州市第一批“500精英計劃”,成立了臺州市第一家“500精英計劃”創業企業,榮獲臺州市科學技術獎。
在互聯網、大數據方面,武建偉與浙江彩渱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基于互聯網的危廢收集一體機,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信息化技術,實現了不同單位的信息集成,優化了危廢處置的流程,提高了危廢處置效率,降低了企業危廢處置成本。同時武建偉團隊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多家企業數字化車間的改造和建設中,實現生產裝備與ERP等軟件信息的集成,提高了企業生產的實時性和智能性。
現身說法,以人才引人才作用凸顯
在開展技術研發的同時,武建偉也致力于為臺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引薦高層次人才。
他將自己化身為臺州聚才引智的“活名片”,以人オ引人オ的方式,積極向身邊的優秀人才講述自己十年來在臺州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宣傳臺州市力爭躋身全省經濟總量第二方陣的發展優勢和市委市政府為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所出臺的人才政策,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引導高精尖人才加盟臺州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行列。目前,由武建偉推薦的臺州市“500精英”入選者已有8人,主要集中在機電設備產業、高端裝備產業領域,為臺州“制造之都”建設輸送新鮮血液。
熱心公益,樹立“新臺州人”典范
武建偉所在的機電研究院,位于臺州市路橋區,有超過三分之一人是外地居住在路橋的“新居民”。如何做好這些“新居民”的統戰工作,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新命題。
2014年7月,在路橋區政府和廣大“新居民”的信任推薦下,武建偉被選舉為臺州市路橋區新居民聯誼會第一屆會長。期間,他召集60多名社團會員,開展困難戶慰問、民工子弟學校幫扶、企業義診、安全健康宣傳等公益活動,同時還組織會員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讓越來越多的新臺州人了解臺州、融入臺州、熱愛臺州、建設臺州,幫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簡單、樂觀、擔當”這六個字既是武建偉的座右銘,也是整個團隊的集體氛圍。面對榮譽和掌聲,武建偉表示:“這是一份激勵,也是一道壓力,更是一股動力。我和我的團隊將會在今后的研發工作中,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瞄準前沿,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砥礪前行。”
——摘自2018年第2期《浙大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