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眼”委員徐鶴田
——記民建會員、慈溪市政協委員徐鶴田
發布時間:2018-11-20 11:01:26
|
作者:
午飯時刻,機關食堂熙熙攘攘。
當電視上出現某省一位臥病在床的老人被抬著到社保經辦部門,核驗養老金領取資格時,正在吃飯的徐鶴田騰地站起來,找服務員拿來紙筆,對著電視認真記錄下事情的經過、原委。
幾個小時后,關于社保認證的法規條文、歷史沿革、慈溪本地狀況等一系列文件已被他分門別類存入電腦。
他就是慈溪市政協委員、市審計局財金科科長徐鶴田。作為審計“尖刀”,他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作為一名委員,他有矢志為民的滿腔熱忱和過硬的履職本領。
有人說,徐鶴田有一雙“鷹眼”。在他眼里,每個細節背后都蘊藏著重要信息,每個表象背后都有深層次原因。
前幾年,徐鶴田實施一起經濟責任審計,延伸審計鎮自來水廠,在盤點現金時,發現出納現金日記賬與現金余額相差2萬元,出納解釋2萬元現金前一天下班前存到銀行,現金日記賬未及時登賬,銀行進賬單放在家里了,解釋合情合理。
當其他人都覺得沒什么問題時,徐鶴田看到出納拿賬本的手抖了兩下,他便意識到2萬元現金差額沒有這么簡單,背后可能有貓膩。于是,他要求出納提供銀行進賬單回執。經仔細鑒別,回執上的日期被做過改動。就這樣,從2萬元入手,徐鶴田層層抽絲剝繭,最后牽引出挪用近1900萬元公款,并致使銀行存款短缺450余萬元的驚天大案。
憑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湛的專業知識,徐鶴田移送10多起案件線索。他的11篇計算機審計方法入選審計署專家經驗庫,連續8年審計課題獲寧波審計系統一等獎,被評為浙江審計十大分析能手。
政協委員是一座橋梁,既要感知基層脈搏、感受民生冷暖,更要有高站位、深思考,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提出高質量的解決辦法。
為了更好地履職,徐鶴田將學習放到第一位。他精研法律法規等,虛心求教,調研能力和寫作水平不斷進步。
在日常生活中,他處處留心,從身邊小事收集履職線索。他在與工會干部交流時,無意中聽到現行的療休養與原來的制度不吻合。他馬上搜集1954年全國總工會出臺的《關于工會療養事業若干問題的暫時規定》,并根據掌握的工會療休養現狀,撰寫了《職工工會療休養管理規定歷時60年有待修訂》,該信息被民建中央、全國政協等采用。
在地方債審計調查中,發現各級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巨大,而且隱性債務不被各部門掌握,他撰寫了社情民意信息《地方債務審計也應一并關注預計負債》,被民建中央、省政協、全國政協等采用,積極發揮專業特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摘自6月14日《聯誼報》,作者: 陳紅威 范旭明 岑云益 )
當電視上出現某省一位臥病在床的老人被抬著到社保經辦部門,核驗養老金領取資格時,正在吃飯的徐鶴田騰地站起來,找服務員拿來紙筆,對著電視認真記錄下事情的經過、原委。
幾個小時后,關于社保認證的法規條文、歷史沿革、慈溪本地狀況等一系列文件已被他分門別類存入電腦。
他就是慈溪市政協委員、市審計局財金科科長徐鶴田。作為審計“尖刀”,他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作為一名委員,他有矢志為民的滿腔熱忱和過硬的履職本領。
有人說,徐鶴田有一雙“鷹眼”。在他眼里,每個細節背后都蘊藏著重要信息,每個表象背后都有深層次原因。
前幾年,徐鶴田實施一起經濟責任審計,延伸審計鎮自來水廠,在盤點現金時,發現出納現金日記賬與現金余額相差2萬元,出納解釋2萬元現金前一天下班前存到銀行,現金日記賬未及時登賬,銀行進賬單放在家里了,解釋合情合理。
當其他人都覺得沒什么問題時,徐鶴田看到出納拿賬本的手抖了兩下,他便意識到2萬元現金差額沒有這么簡單,背后可能有貓膩。于是,他要求出納提供銀行進賬單回執。經仔細鑒別,回執上的日期被做過改動。就這樣,從2萬元入手,徐鶴田層層抽絲剝繭,最后牽引出挪用近1900萬元公款,并致使銀行存款短缺450余萬元的驚天大案。
憑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湛的專業知識,徐鶴田移送10多起案件線索。他的11篇計算機審計方法入選審計署專家經驗庫,連續8年審計課題獲寧波審計系統一等獎,被評為浙江審計十大分析能手。
政協委員是一座橋梁,既要感知基層脈搏、感受民生冷暖,更要有高站位、深思考,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提出高質量的解決辦法。
為了更好地履職,徐鶴田將學習放到第一位。他精研法律法規等,虛心求教,調研能力和寫作水平不斷進步。
在日常生活中,他處處留心,從身邊小事收集履職線索。他在與工會干部交流時,無意中聽到現行的療休養與原來的制度不吻合。他馬上搜集1954年全國總工會出臺的《關于工會療養事業若干問題的暫時規定》,并根據掌握的工會療休養現狀,撰寫了《職工工會療休養管理規定歷時60年有待修訂》,該信息被民建中央、全國政協等采用。
在地方債審計調查中,發現各級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巨大,而且隱性債務不被各部門掌握,他撰寫了社情民意信息《地方債務審計也應一并關注預計負債》,被民建中央、省政協、全國政協等采用,積極發揮專業特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摘自6月14日《聯誼報》,作者: 陳紅威 范旭明 岑云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