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來 民建傾情助學子
——民建寧波市委會“臘梅花助學行動”紀實
發布時間:2019-03-11 15:06:01
|
作者: 文/圖 任央君
2018年8月18日,民建寧波市委會“臘梅花助學行動”現場捐助儀式在古樸典雅的北侖圖書館舉行。來自寧波市委統戰部、民建寧波市委會、市慈善總會、北侖區委統戰部、區教育局等多家單位的領導及民建北侖企業家會員、北侖區受助大學生及家長近百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簡樸又莊重的儀式,50名家境較困難的大一新生獲得了愛心資助。
這是民建寧波市委會開展“臘梅花助學行動”以來的第五個年頭。五年來,助學行動相繼走進奉化、寧海、鄞州、慈溪、北侖等地,積極開展為貧困大一新生捐資助學,幫助他們順利踏入大學校園。為使他們邁入高校的腳步走得更穩,市委會還建立了長效聯系機制,為受助學生牽線勤工儉學、幫助規劃職業生涯、聯系企業就業崗位等,以使他們早日立足社會,減輕家庭負擔。截止目前,此專項行動已累計捐助資金125萬元,共有250名貧困家庭學生受益。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要求,并強調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之策。
教育扶貧一直是寧波民建社會服務工作的重點。在做好民建中央和民建省委會定點幫扶地區扶貧工作的同時,寧波民建積極開展對寧波本地區貧困大學生的捐資助學活動,以“同心·慈善”基金為依托,整合會內各種資源,為貧困大一新生捐助第一筆學費,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成長平臺,為他們順利圓夢助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一計劃得到了民建會員尤其是企業家會員的大力支持。寧波市委會主委張明華親自為這個助學行動取名為“臘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指這些貧困學生就像冬天的臘梅花迎著嚴寒凜然綻放。助學行動方案也隨即出臺:每年選取寧波縣市區50名貧困大一新生作為資助對象,每人一次性資助5000元,總額為25萬元。特別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持續幫扶1至3年。在給予資金支持的同時,市委會還與貧困學生建立起了定期交流關系,聽取受助對象在校學習情況匯報,并適當給予實習就業指導和幫助。張明華任“臘梅花助學行動”工作小組組長,親自督促助學行動的開展。專職副主委及部分企業家會員為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資金的落實,保障行動的順利開展。
慈善不僅僅是手的給予,而更應該是心的給予
2014年8月,“臘梅花助學行動”第一站選擇了奉化。行動小組迅速與民建奉化市委會、奉化市教育局取得聯系,經過前期走訪,確認資助對象,確保每一位資助的對象都是最需要幫助且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助學行動的捐助儀式上,寧波市委統戰部、民建寧波市委會、市慈善總會的領導們來了,奉化市委市政府等部門相關領導們來了,奉獻愛心的奉化民建的企業家們也來了,他們帶來了來自政府、來自組織的關懷,共同溫暖著這些不畏生活艱辛、在逆境中成才的學生們。
此后,“臘梅花助學行動”相繼走進寧海、鄞州、慈溪、北侖等地,共舉辦捐助儀式5場。通過捐助儀式和甬派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助學行動的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真正解決受助學生的貧困狀況,市委會還建立了針對受助學生的援助機制:為他們牽線勤工儉學,在會員企業中提供實習機會,組織會員企業家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甚至還聯系會員企業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
知識改變人生,愛心改變命運。“臘梅花助學行動”推行五年來,在社會上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各地主流媒體競相宣傳報道,相關各級、各部門也紛紛點贊,而得益最多的是這些受助學生本人。最早受助的一批學生已經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開始工作。這些年來,他們大都與助學行動小組保持著聯系,不斷傳遞著好的消息和充滿愛的正能量。
“資金不是首要因素,愛心和夢想、尊嚴和希望的傳遞才是最重要的。民建的傳統是‘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希望臘梅花助學的學生們能感受愛心人士的一片真心,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自立自強,以優異的學業回報社會,也希望同學們將愛的火種傳承下去,牢記責任與使命,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人民的人”——張明華這樣勉勵他們。
近年來,民建寧波市委會依托民建企業家協會這一平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有效管理、有序運行“同心·思源”慈善基金,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支教助學、結對共建新農村等社會服務活動,在助力寧波市委、市政府加速度打造“國際港口名城、東方文明之都”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臘梅花助學行動”是市委會在前些年支教助學社會服務工作基礎上,不斷創新機制,挖掘幫扶潛力,傾情打造的一項慈善助學品牌,以促進社會和諧為目的,喚醒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臘梅花助學行動”拓展了寧波民建的助學領域,延伸了助學觸角,豐富了助學形式,為打響市委會“同心”社會服務系列品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8月,中央統戰部對寧波民建傾情打造的“臘梅花助學行動”社會服務品牌作了介紹。2018年8月,《團結報》和《人民政協報》也相繼登載了相關報道,“臘梅花”不僅聞名寧波,也飄香到了北京。在寧波這個愛心涌動的城市中,“臘梅花助學行動”這一社會服務品牌或許并不響亮、并不耀眼,但她就像冬日里傲霜斗雪、凌寒綻放的臘梅,別具一格,馨香幽遠……
這是民建寧波市委會開展“臘梅花助學行動”以來的第五個年頭。五年來,助學行動相繼走進奉化、寧海、鄞州、慈溪、北侖等地,積極開展為貧困大一新生捐資助學,幫助他們順利踏入大學校園。為使他們邁入高校的腳步走得更穩,市委會還建立了長效聯系機制,為受助學生牽線勤工儉學、幫助規劃職業生涯、聯系企業就業崗位等,以使他們早日立足社會,減輕家庭負擔。截止目前,此專項行動已累計捐助資金125萬元,共有250名貧困家庭學生受益。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要求,并強調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之策。
教育扶貧一直是寧波民建社會服務工作的重點。在做好民建中央和民建省委會定點幫扶地區扶貧工作的同時,寧波民建積極開展對寧波本地區貧困大學生的捐資助學活動,以“同心·慈善”基金為依托,整合會內各種資源,為貧困大一新生捐助第一筆學費,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成長平臺,為他們順利圓夢助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一計劃得到了民建會員尤其是企業家會員的大力支持。寧波市委會主委張明華親自為這個助學行動取名為“臘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指這些貧困學生就像冬天的臘梅花迎著嚴寒凜然綻放。助學行動方案也隨即出臺:每年選取寧波縣市區50名貧困大一新生作為資助對象,每人一次性資助5000元,總額為25萬元。特別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持續幫扶1至3年。在給予資金支持的同時,市委會還與貧困學生建立起了定期交流關系,聽取受助對象在校學習情況匯報,并適當給予實習就業指導和幫助。張明華任“臘梅花助學行動”工作小組組長,親自督促助學行動的開展。專職副主委及部分企業家會員為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資金的落實,保障行動的順利開展。
慈善不僅僅是手的給予,而更應該是心的給予
2014年8月,“臘梅花助學行動”第一站選擇了奉化。行動小組迅速與民建奉化市委會、奉化市教育局取得聯系,經過前期走訪,確認資助對象,確保每一位資助的對象都是最需要幫助且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助學行動的捐助儀式上,寧波市委統戰部、民建寧波市委會、市慈善總會的領導們來了,奉化市委市政府等部門相關領導們來了,奉獻愛心的奉化民建的企業家們也來了,他們帶來了來自政府、來自組織的關懷,共同溫暖著這些不畏生活艱辛、在逆境中成才的學生們。
此后,“臘梅花助學行動”相繼走進寧海、鄞州、慈溪、北侖等地,共舉辦捐助儀式5場。通過捐助儀式和甬派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助學行動的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真正解決受助學生的貧困狀況,市委會還建立了針對受助學生的援助機制:為他們牽線勤工儉學,在會員企業中提供實習機會,組織會員企業家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甚至還聯系會員企業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
知識改變人生,愛心改變命運。“臘梅花助學行動”推行五年來,在社會上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各地主流媒體競相宣傳報道,相關各級、各部門也紛紛點贊,而得益最多的是這些受助學生本人。最早受助的一批學生已經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開始工作。這些年來,他們大都與助學行動小組保持著聯系,不斷傳遞著好的消息和充滿愛的正能量。
“資金不是首要因素,愛心和夢想、尊嚴和希望的傳遞才是最重要的。民建的傳統是‘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希望臘梅花助學的學生們能感受愛心人士的一片真心,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自立自強,以優異的學業回報社會,也希望同學們將愛的火種傳承下去,牢記責任與使命,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人民的人”——張明華這樣勉勵他們。
近年來,民建寧波市委會依托民建企業家協會這一平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有效管理、有序運行“同心·思源”慈善基金,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支教助學、結對共建新農村等社會服務活動,在助力寧波市委、市政府加速度打造“國際港口名城、東方文明之都”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臘梅花助學行動”是市委會在前些年支教助學社會服務工作基礎上,不斷創新機制,挖掘幫扶潛力,傾情打造的一項慈善助學品牌,以促進社會和諧為目的,喚醒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臘梅花助學行動”拓展了寧波民建的助學領域,延伸了助學觸角,豐富了助學形式,為打響市委會“同心”社會服務系列品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8月,中央統戰部對寧波民建傾情打造的“臘梅花助學行動”社會服務品牌作了介紹。2018年8月,《團結報》和《人民政協報》也相繼登載了相關報道,“臘梅花”不僅聞名寧波,也飄香到了北京。在寧波這個愛心涌動的城市中,“臘梅花助學行動”這一社會服務品牌或許并不響亮、并不耀眼,但她就像冬日里傲霜斗雪、凌寒綻放的臘梅,別具一格,馨香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