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跨越千里
——“同舟·名醫大講堂”阿壩(汶川)行有感
發布時間:2019-03-11 15:56:58
|
作者: 黃 煒
5天輾轉4千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難,不辭辛苦,熱情投入,針對性開展系列志愿義診活動……作為參加本次志愿活動的醫生之一,我曾在2008年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服務,這次重返汶川,真是感慨萬千!對我來說,這既是一次幫扶之旅,也是共建之旅,更是精神之旅!
在這幾天時間里,10位來自浙江省級各大醫院的名醫赴阿壩州馬爾康市、汶川縣等地,克服種種困難,“白加黑”開展義診會診、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學科對接、大型講座等活動。活動中,既有面向鄉鎮全科醫生、縣以上醫務人員的培訓,也有面向領導干部的宣講,還有針對百姓重點慢病、常見多發病、疑難雜癥和危急重病的小型講座。據統計,這次任務共舉辦大型講座8場、專科小講課10次,會診病人300余位,實施白內障眼科手術104例。
一路走來,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和事給我帶來太多的感慨和感動:體現在為追趕大部隊不辭辛苦饑餓、連夜獨自奔馳的“忘我”;體現在突發疾患仍帶病忍痛的堅守;體現在“白+黑”夜晚講堂的燈火通明;體現在看不完的會診及討論病例和連醫務人員中的孕婦也站著聽課數小時的渴求;體現在95歲羌族“白內障”老人手術后 “眼亮了”的感激;體現在深夜集體備課及講者精益求精完善教案至凌晨的“激情”;體現在“汶川大會堂”大健康講座聚神聽講的書記和干部;體現在“大地震紀念碑”前醫者的鄭重誓言……這是一段難忘的時光和經歷!展現了大醫精誠的醫者情懷,更展現了統戰黨派專家優良的作風和形象!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這次,我以醫學志愿者身份重返汶川,為當地義診并在大地震的重災區映秀鎮憑吊“大地震紀念館”。回想當年特殊而銘心的經歷,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猶在眼前。重溫和感悟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站在“抗震救災”紀念碑前,進行醫者神圣而莊嚴的宣誓:“救死扶傷,以愛心與激情詮釋醫學人文精神。踐行志愿者的理念,用實際行動體現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不忘初心,同舟共濟,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
這是靈魂的洗禮,真正的精神之旅!這是最好的紀念!從這里,我們再出發!
(作者系民建會員、浙江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在這幾天時間里,10位來自浙江省級各大醫院的名醫赴阿壩州馬爾康市、汶川縣等地,克服種種困難,“白加黑”開展義診會診、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學科對接、大型講座等活動。活動中,既有面向鄉鎮全科醫生、縣以上醫務人員的培訓,也有面向領導干部的宣講,還有針對百姓重點慢病、常見多發病、疑難雜癥和危急重病的小型講座。據統計,這次任務共舉辦大型講座8場、專科小講課10次,會診病人300余位,實施白內障眼科手術104例。
一路走來,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和事給我帶來太多的感慨和感動:體現在為追趕大部隊不辭辛苦饑餓、連夜獨自奔馳的“忘我”;體現在突發疾患仍帶病忍痛的堅守;體現在“白+黑”夜晚講堂的燈火通明;體現在看不完的會診及討論病例和連醫務人員中的孕婦也站著聽課數小時的渴求;體現在95歲羌族“白內障”老人手術后 “眼亮了”的感激;體現在深夜集體備課及講者精益求精完善教案至凌晨的“激情”;體現在“汶川大會堂”大健康講座聚神聽講的書記和干部;體現在“大地震紀念碑”前醫者的鄭重誓言……這是一段難忘的時光和經歷!展現了大醫精誠的醫者情懷,更展現了統戰黨派專家優良的作風和形象!
今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這次,我以醫學志愿者身份重返汶川,為當地義診并在大地震的重災區映秀鎮憑吊“大地震紀念館”。回想當年特殊而銘心的經歷,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猶在眼前。重溫和感悟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站在“抗震救災”紀念碑前,進行醫者神圣而莊嚴的宣誓:“救死扶傷,以愛心與激情詮釋醫學人文精神。踐行志愿者的理念,用實際行動體現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不忘初心,同舟共濟,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
這是靈魂的洗禮,真正的精神之旅!這是最好的紀念!從這里,我們再出發!
(作者系民建會員、浙江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