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進鄉村 溫暖送民心
——寧波民建連續17年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
發布時間:2019-03-11 15:09:32
|
作者: 文/圖 竺棋帥
2018年5月20日,在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費市村,聚集了幾百名村民,專門來參加由民建寧波市委會組織的送醫送藥義診活動。此次活動聚集了會內各大知名醫院不同科室的專家團隊共26位專家醫師。活動現場,醫生們耐心細致地向村民詢問病情、開出處方,共為200余位村民提供了醫療服務。寧波醫藥檢驗所的民建會員卓開華,雖然不是全職醫生,也用自己所掌握的醫衛知識為現場村民提供藥事咨詢服務,講解健康知識。此次義診中,民建寧波市委會和寧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向江北莊橋街道費市村捐贈230份、總價值3萬余元的常備藥品,另外還向莊橋街道敬老院捐贈30份藥品。
每年一度的義診活動,寧波民建已經堅持了17個年頭,義診地點也遍布寧波多個偏遠鄉鎮和村落。說起市委會開展的第一次義診活動,則要追溯到2002年,當時市委會在寧波天一廣場為市民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前來就診的市民絡繹不絕。在收獲好評的同時,市委會也意識到,義診服務點應該設置在更多人民群眾需要的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村莊。于是就明確每年選擇一個偏遠鄉村開展義診送醫送藥服務。
發揮人才優勢,延續義診活動
民建內部人才濟濟,通過組織會內醫療人才下鄉開展服務基層的義診活動,也真正讓民建的力量傳遞到了更深遠的角落。寧波民建還成立了醫衛服務專委會,整合會內醫療資源,組織會內熱心社會服務的醫療系統骨干形成專業服務團隊,為會員和老百姓提供醫療咨詢、健康宣教、送醫下鄉、技術培訓等服務。會員們也確實盡自己所能,在各項義診活動中盡心盡力。醫衛服務專委會主任羅巧兒是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副主任,尤其擅長小兒癲癇、抽動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她積極參與了民建走進江北莊橋費市村等義診活動。羅醫生說:“希望用自己的言語,自己的醫療技術幫助更多的家庭,還孩子一份健康,還家庭一份溫暖”。張國陽是寧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生,在2017年民建寧波市委會組織的北侖春曉義診送藥活動中,她與其他十余位專家醫師組成了義診團隊,在現場為村民診治。義診結束后,張醫生還對接了北侖春曉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堅持定期出診,目前這項活動已持續15個月。春曉社區對此十分感謝,張醫生也希望通過診療社區病人,進行患者健康教育和對醫生幫扶培訓,給當地的醫療工作帶來一些起色。
另外,民建會員企業中也不乏專科醫院資源,新橋骨科醫院、北侖骨科醫院都是由民建會員打造。他們利用專業性的醫療資源,組織專家團隊定期開展義診活動,為增強區域人民的健康預防保健意識,促進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遺余力。
挖掘特需人群,提供精準服務
寧波民建的義診服務隨著發展,改變過去義診“路邊擺攤”的方式,深入敬老院、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了更多專業性精細化的服務,為特需人群帶去了溫暖。
敬老院作為老齡人特別是一些孤寡老人的聚集地,尤其渴望好的醫療資源。2008年的義診活動來到了象山縣曉塘鄉,該地距寧波市區約三個小時的車程,地理位置偏遠,請專家診治相當不便。義診小組除了為當地居民診療,還專門派了幾位醫生來到曉塘鄉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看病。敬老院老人看到醫生們的到來,激動不已,排著長隊一一咨詢問題。
而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值得關注。2014年,在北侖區小港街道山下社區“彩云之家”殘疾人扶助自助社,來自民建寧波市醫藥支部的醫生耐心解答了殘疾人對于中醫、內科、外科、保健等方面的困惑,并發放了醫藥慰問箱,讓殘疾人提高健康意識,更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同時學會調適心情。
凝聚多重力量,拓展服務內容
在2015年11月,民建慈溪市基層委員會、龍山鎮政協聯絡委員會服務基層“三下鄉”活動為龍山鎮龍頭場村的村民們帶去了一次免費義診和一場精彩文藝演出。活動有10多名醫療、科技專家會員參與,服務村民150余名,近800位村民觀看了演出。在針灸科現場,會員王巨鋒為幾位患頸椎、腰椎間盤等病癥的村民進行針灸治療,他仔細為村民詢問檢查,告知注意事項。一位村民表示,平常要專門趕到市里請王醫生看病,現在王醫生居然到家門口為大家看病,真是方便極了。在村的老年活動中心樓上還開設了臨時B超室和心電測試室,不少村民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耐心等待著。除了專家義診,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宣傳、農業技術的講解等也讓村民們受益匪淺。晚上,基層委員會還為全村百姓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文藝演出,為百姓們帶來了歡聲笑語,贏得了陣陣掌聲。義診活動與科技、文藝等活動的結合,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服務。
通過17年的堅持,送醫送藥下鄉義診活動已成為了市委會長期舉行的社會服務活動之一,為無數村民們送去了溫暖。民建寧波市委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民主黨派的社會責任,真誠地為老百姓送去健康服務和人文關懷,也為打響民建社會服務品牌發揮了積極作用。
每年一度的義診活動,寧波民建已經堅持了17個年頭,義診地點也遍布寧波多個偏遠鄉鎮和村落。說起市委會開展的第一次義診活動,則要追溯到2002年,當時市委會在寧波天一廣場為市民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前來就診的市民絡繹不絕。在收獲好評的同時,市委會也意識到,義診服務點應該設置在更多人民群眾需要的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村莊。于是就明確每年選擇一個偏遠鄉村開展義診送醫送藥服務。
發揮人才優勢,延續義診活動
民建內部人才濟濟,通過組織會內醫療人才下鄉開展服務基層的義診活動,也真正讓民建的力量傳遞到了更深遠的角落。寧波民建還成立了醫衛服務專委會,整合會內醫療資源,組織會內熱心社會服務的醫療系統骨干形成專業服務團隊,為會員和老百姓提供醫療咨詢、健康宣教、送醫下鄉、技術培訓等服務。會員們也確實盡自己所能,在各項義診活動中盡心盡力。醫衛服務專委會主任羅巧兒是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副主任,尤其擅長小兒癲癇、抽動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她積極參與了民建走進江北莊橋費市村等義診活動。羅醫生說:“希望用自己的言語,自己的醫療技術幫助更多的家庭,還孩子一份健康,還家庭一份溫暖”。張國陽是寧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生,在2017年民建寧波市委會組織的北侖春曉義診送藥活動中,她與其他十余位專家醫師組成了義診團隊,在現場為村民診治。義診結束后,張醫生還對接了北侖春曉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堅持定期出診,目前這項活動已持續15個月。春曉社區對此十分感謝,張醫生也希望通過診療社區病人,進行患者健康教育和對醫生幫扶培訓,給當地的醫療工作帶來一些起色。
另外,民建會員企業中也不乏專科醫院資源,新橋骨科醫院、北侖骨科醫院都是由民建會員打造。他們利用專業性的醫療資源,組織專家團隊定期開展義診活動,為增強區域人民的健康預防保健意識,促進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遺余力。
挖掘特需人群,提供精準服務
寧波民建的義診服務隨著發展,改變過去義診“路邊擺攤”的方式,深入敬老院、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了更多專業性精細化的服務,為特需人群帶去了溫暖。
敬老院作為老齡人特別是一些孤寡老人的聚集地,尤其渴望好的醫療資源。2008年的義診活動來到了象山縣曉塘鄉,該地距寧波市區約三個小時的車程,地理位置偏遠,請專家診治相當不便。義診小組除了為當地居民診療,還專門派了幾位醫生來到曉塘鄉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看病。敬老院老人看到醫生們的到來,激動不已,排著長隊一一咨詢問題。
而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值得關注。2014年,在北侖區小港街道山下社區“彩云之家”殘疾人扶助自助社,來自民建寧波市醫藥支部的醫生耐心解答了殘疾人對于中醫、內科、外科、保健等方面的困惑,并發放了醫藥慰問箱,讓殘疾人提高健康意識,更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同時學會調適心情。
凝聚多重力量,拓展服務內容
在2015年11月,民建慈溪市基層委員會、龍山鎮政協聯絡委員會服務基層“三下鄉”活動為龍山鎮龍頭場村的村民們帶去了一次免費義診和一場精彩文藝演出。活動有10多名醫療、科技專家會員參與,服務村民150余名,近800位村民觀看了演出。在針灸科現場,會員王巨鋒為幾位患頸椎、腰椎間盤等病癥的村民進行針灸治療,他仔細為村民詢問檢查,告知注意事項。一位村民表示,平常要專門趕到市里請王醫生看病,現在王醫生居然到家門口為大家看病,真是方便極了。在村的老年活動中心樓上還開設了臨時B超室和心電測試室,不少村民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耐心等待著。除了專家義診,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宣傳、農業技術的講解等也讓村民們受益匪淺。晚上,基層委員會還為全村百姓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文藝演出,為百姓們帶來了歡聲笑語,贏得了陣陣掌聲。義診活動與科技、文藝等活動的結合,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服務。
通過17年的堅持,送醫送藥下鄉義診活動已成為了市委會長期舉行的社會服務活動之一,為無數村民們送去了溫暖。民建寧波市委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民主黨派的社會責任,真誠地為老百姓送去健康服務和人文關懷,也為打響民建社會服務品牌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