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資本 搭平臺 揚優勢
——黃巖民建多措并舉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9-03-11 15:32:34
|
作者: 王奮遠
2017年以來,臺州市黃巖區總支部,緊緊圍繞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發揮民建組織優勢和人才薈萃特色,以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通過政黨協商建言的舞臺,發動會員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傊оl村振興小組到各黃巖區鄉鎮開展5次專題民主協商,撰寫5篇鄉村振興調研文章,開展鄉村公益活動30多次,捐贈50多萬元的鄉村振興公益資金,僅會員企業家在鄉村振興中直接投資就達7000萬元。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賞。
助謀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專家小組。2017年5月,黃巖總支組織成立了“鄉村振興調研小組”,從鄉村振興建設的小問題入手,先后赴區建設、規劃、土地等相關部門開展協商調研,到寧溪、平田、北洋等鄉鎮開展實地走訪,撰寫了《加快產城融合,全面推進黃巖城市轉型》《加快淘寶村建設,推進我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于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等系列調研文章,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這些調研文章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3次獲區黨、政主要領導批示,有的還被列為區政協大會發言和重點提案。
助力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實干的企業家。會員汪正國創辦的浙江億美塑膠有限公司在黃巖區平田鄉投資2000萬元,建設600多畝楊梅苗木基地。徐毓敏會員創辦的浙江亞星集團,在沙埠鎮邱家村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集住宿、餐飲、休閑、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山莊。徐瓊喜會員積極推廣高效綠色碳基有機肥,民建會員的這些項目,有力促進了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回流黃巖農村,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黃巖總支還發起“微心愿”活動,通過微信,在會員中籌集資金,搭建了一個公益慈善平臺,多次到黃巖區富山、上鄭、平田等西部鄉鎮進行助學、幫困、扶貧,給5個學校100多名貧困學生送上文具,走訪20多個村,看望50多位貧困群眾,送出慰問金20多萬元。
助推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基層政黨協商平臺。2018年以來,黃巖總支分5次與黃巖區寧溪鎮、西城街道辦事處,圍繞“城村雙改”“三產融合”“文化建設”“五水共治”“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等主題,開展協商議政,內容涵蓋了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
會前,黃巖總支做了精心的組織和準備,為鄉村發展“把準脈” “解難題”。如在寧溪鎮“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協商會上提出的聚力各部門形成創衛合力的建議,得到采納,寧溪鎮把創衛和美麗鄉村、美麗庭院、垃圾分類等工作相結合,解決了人力和資金短缺問題,最后順利通過了市對區“國家衛生鄉鎮”初步驗收。又如,在西城街道辦事處“五水共治”協商會上,提出“加快雨污分流和城村雙改才是治污根本”的建議,黃巖西城辦事處吸取了該建議,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
(作者系民建會員、臺州黃巖區農辦副主任)
助謀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專家小組。2017年5月,黃巖總支組織成立了“鄉村振興調研小組”,從鄉村振興建設的小問題入手,先后赴區建設、規劃、土地等相關部門開展協商調研,到寧溪、平田、北洋等鄉鎮開展實地走訪,撰寫了《加快產城融合,全面推進黃巖城市轉型》《加快淘寶村建設,推進我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于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等系列調研文章,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這些調研文章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3次獲區黨、政主要領導批示,有的還被列為區政協大會發言和重點提案。
助力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實干的企業家。會員汪正國創辦的浙江億美塑膠有限公司在黃巖區平田鄉投資2000萬元,建設600多畝楊梅苗木基地。徐毓敏會員創辦的浙江亞星集團,在沙埠鎮邱家村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集住宿、餐飲、休閑、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山莊。徐瓊喜會員積極推廣高效綠色碳基有機肥,民建會員的這些項目,有力促進了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回流黃巖農村,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黃巖總支還發起“微心愿”活動,通過微信,在會員中籌集資金,搭建了一個公益慈善平臺,多次到黃巖區富山、上鄭、平田等西部鄉鎮進行助學、幫困、扶貧,給5個學校100多名貧困學生送上文具,走訪20多個村,看望50多位貧困群眾,送出慰問金20多萬元。
助推鄉村振興,黃巖民建有基層政黨協商平臺。2018年以來,黃巖總支分5次與黃巖區寧溪鎮、西城街道辦事處,圍繞“城村雙改”“三產融合”“文化建設”“五水共治”“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等主題,開展協商議政,內容涵蓋了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
會前,黃巖總支做了精心的組織和準備,為鄉村發展“把準脈” “解難題”。如在寧溪鎮“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協商會上提出的聚力各部門形成創衛合力的建議,得到采納,寧溪鎮把創衛和美麗鄉村、美麗庭院、垃圾分類等工作相結合,解決了人力和資金短缺問題,最后順利通過了市對區“國家衛生鄉鎮”初步驗收。又如,在西城街道辦事處“五水共治”協商會上,提出“加快雨污分流和城村雙改才是治污根本”的建議,黃巖西城辦事處吸取了該建議,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
(作者系民建會員、臺州黃巖區農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