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度、寬度、深度”為抓手
溫州民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
發布時間:2019-03-13 09:38:35
|
作者: 溫建辦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民建溫州市委會根據工作部署,發揮黨派人才集中的優勢,圍繞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改革重點難點和民生熱點問題,著眼重點領域、重要部門和關鍵事項,尤其是結合聯系經濟界特色,服務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反映企業家訴求,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提高監督質量和水平。
上下聯動,擴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參與面,做好“廣度”的文章
加強和省委會的聯動。承辦民建省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年會,召開企業家輿情座談會,收集企業家在行政審批中遇到的問題和難處,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議,許多意見被省、市的調研報告、社情民意信息采用。配合省委會督查任務,與省督查組一起對市、縣兩級審管辦開展民主監督工作,現場視察和聽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進度和情況匯報。
發揮界別特色和優勢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活動。根據市委統戰部的統一部署,溫州市委會對接聯系永嘉縣、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委會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家在視察前收集項目審批中存在的問題。市委會主委徐育斐帶隊赴對接聯系單位以及市商務局開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了解和聽取改革后各項惠企便捷審批措施,尤其是企業項目審批簡化手續。市經信委在視察后專門梳理匯總了各項產業政策和涉企政策,并將相關情況反饋給溫州市委會。
同時,溫州市委會每年全會邀請對口聯系單位市發改委、經信委主要領導蒞會通報工作,也通過政協提案協商會、專題調研座談會等形式加強雙方的交流溝通,共同推進各項工作落地,增強民主監督工作實效。
動員基層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項民主監督活動。特別是地區性基層組織,組織開展了現場視察、暗訪收集、電視議政、專題研討座談會等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主題活動。通過省市縣三級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民主監督活動,調動更多的民建會員參與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樹立民建會員的參政黨意識,展示民建會員服務大局、勇于擔當的形象。
橫向協作,延伸“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渠道,做好“寬度”的文章
一是巧借外力。溫州市委會借助市政協、中共市委統戰部的平臺,推薦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最多跑一次”改革、“兩線三片”“市域環境整治”“小微園建設”等專項民主監督活動,并在市政協專題協商會上作《深化打通信息孤島,一鼓作氣沖破“最多跑一次”的堵點和瓶頸》《加快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家擴大再投資信心》等主題發言。加強與政情民意中間站、《聯誼報》等電視新聞媒體的合作,推薦會員參與“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篇”“兩線三片”等相關節目錄制,利用媒體渠道服務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反映企業呼聲和訴求。同時,注重發揮特約監督人員的作用,通過特約監督人員參加監督單位的活動,收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問題和建議。
二是暢通渠道。溫州市委會借助信息直通車的優勢,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力度,利用好市政協、民建省委會、中共市委統戰部三條反映渠道,動員廣大會員積極反映“最多跑一次”、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的信息。據統計,2018年以來,收到和上報關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提案、信息近20條,內容涉及稅務監管、降低企業稅負、產業發展、精細化管理、工程項目審批和規劃許可審批、法律保障、城市首位度提升、流程化清單平臺等方面。
精打細琢,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建言精準度,做好“深度”的文章
一是強化監督建言的針對性。溫州市委會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一線收集企業對“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組織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大溫州商協會會長論壇,聽取企業呼聲,提高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效性。
二是提高監督建言的質量。溫州市委會成立調研工作委員會,建立微信群,創辦“明見沙龍”,不定期圍繞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廣聚智慧。舉辦“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沙龍3期,聚焦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優化等問題,征求會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意見,形成的成果《關于進一步全面落實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十點建議》轉化為信息被省委統戰部采用。同時,市委會還注重提升監督建言的專業度,利用晚上和雙休日,不定期舉辦“最多跑一次”專題研討會。每一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息都找專業人士仔細審閱,力求有的放矢,建議專業、有依據。如《建議加大力度推動以保函形式支付工程領域保證金》《積極消除強迫建筑企業設立分公司沖動的制度根源》,就是民建會員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后撰寫的信息,在請教會內工程監理和建筑公司等領域專業人士后充分討論修改形成,成果被全國政協采用,促成了有關措施的落實。
上下聯動,擴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參與面,做好“廣度”的文章
加強和省委會的聯動。承辦民建省青年企業家培訓班年會,召開企業家輿情座談會,收集企業家在行政審批中遇到的問題和難處,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議,許多意見被省、市的調研報告、社情民意信息采用。配合省委會督查任務,與省督查組一起對市、縣兩級審管辦開展民主監督工作,現場視察和聽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進度和情況匯報。
發揮界別特色和優勢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活動。根據市委統戰部的統一部署,溫州市委會對接聯系永嘉縣、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委會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家在視察前收集項目審批中存在的問題。市委會主委徐育斐帶隊赴對接聯系單位以及市商務局開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了解和聽取改革后各項惠企便捷審批措施,尤其是企業項目審批簡化手續。市經信委在視察后專門梳理匯總了各項產業政策和涉企政策,并將相關情況反饋給溫州市委會。
同時,溫州市委會每年全會邀請對口聯系單位市發改委、經信委主要領導蒞會通報工作,也通過政協提案協商會、專題調研座談會等形式加強雙方的交流溝通,共同推進各項工作落地,增強民主監督工作實效。
動員基層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項民主監督活動。特別是地區性基層組織,組織開展了現場視察、暗訪收集、電視議政、專題研討座談會等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主題活動。通過省市縣三級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民主監督活動,調動更多的民建會員參與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樹立民建會員的參政黨意識,展示民建會員服務大局、勇于擔當的形象。
橫向協作,延伸“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渠道,做好“寬度”的文章
一是巧借外力。溫州市委會借助市政協、中共市委統戰部的平臺,推薦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最多跑一次”改革、“兩線三片”“市域環境整治”“小微園建設”等專項民主監督活動,并在市政協專題協商會上作《深化打通信息孤島,一鼓作氣沖破“最多跑一次”的堵點和瓶頸》《加快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家擴大再投資信心》等主題發言。加強與政情民意中間站、《聯誼報》等電視新聞媒體的合作,推薦會員參與“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篇”“兩線三片”等相關節目錄制,利用媒體渠道服務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反映企業呼聲和訴求。同時,注重發揮特約監督人員的作用,通過特約監督人員參加監督單位的活動,收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問題和建議。
二是暢通渠道。溫州市委會借助信息直通車的優勢,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力度,利用好市政協、民建省委會、中共市委統戰部三條反映渠道,動員廣大會員積極反映“最多跑一次”、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的信息。據統計,2018年以來,收到和上報關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提案、信息近20條,內容涉及稅務監管、降低企業稅負、產業發展、精細化管理、工程項目審批和規劃許可審批、法律保障、城市首位度提升、流程化清單平臺等方面。
精打細琢,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建言精準度,做好“深度”的文章
一是強化監督建言的針對性。溫州市委會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一線收集企業對“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組織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大溫州商協會會長論壇,聽取企業呼聲,提高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效性。
二是提高監督建言的質量。溫州市委會成立調研工作委員會,建立微信群,創辦“明見沙龍”,不定期圍繞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廣聚智慧。舉辦“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沙龍3期,聚焦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優化等問題,征求會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意見,形成的成果《關于進一步全面落實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十點建議》轉化為信息被省委統戰部采用。同時,市委會還注重提升監督建言的專業度,利用晚上和雙休日,不定期舉辦“最多跑一次”專題研討會。每一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息都找專業人士仔細審閱,力求有的放矢,建議專業、有依據。如《建議加大力度推動以保函形式支付工程領域保證金》《積極消除強迫建筑企業設立分公司沖動的制度根源》,就是民建會員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后撰寫的信息,在請教會內工程監理和建筑公司等領域專業人士后充分討論修改形成,成果被全國政協采用,促成了有關措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