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旁騖 開拓發展
——記民建會員、青山控股集團董事、信拓集團董事長張積敏
發布時間:2019-03-13 09:43:01
|
作者: 龍灣民建
2018年9月2日,全國500強名單出爐,青山控股以2017年度營收1615億位列第110名,成溫州唯一一家超千億企業。青山控股能有如今的輝煌成就,民建會員、青山控股集團董事、信拓集團董事長張積敏居功至偉。
經歷商海磨煉,闖出一片天
作為青山控股創始人之一,在溫州龍灣出生的張積敏與許多溫州人一樣,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到大上海見“世面”。經過幾年商海歷練,1986年,他從外面回來,聯合幾個親戚,湊足一筆資金,在老家創辦了一家生產汽車門窗的工廠。1992年,完成資本積累后的張積敏等股東,到甌海海濱鎮征地發展,成立了“浙江甌海汽車門窗公司”,結束作坊式的經營,生意一直很興隆。
進入不銹鋼行業,對張積敏來說,也是一種機遇。原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門框,在1992年,公司與大客戶一汽公司在溫州合作建造5萬噸汽車輪輞鋼項目——這是一個軋鋼項目。但是投產不久,合作過程中出現了貨款難到位的問題,長此以往,張積敏的公司資金鏈會有斷裂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張積敏等股東合計,停止生產汽車輪輞鋼的業務,進軍鋼業,生產鋼材,獨自創牌。
1995年,張積敏等股東合作創辦了浙江豐業集團有限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家生產鋼鐵的民營企業,從此在溫州拉開了煉鋼的序幕。
1997年,張積敏在龍灣另辟新區,成立了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張積敏擔任總經理。此后青山公司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產業越做越大。現在,青山控股集團的注冊地在龍灣,它的投資企業包括:青拓集團、永青集團、瑞浦科技集團、信拓實業集團等。
鋼鐵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重工業,自從投身于鋼業以來,張積敏就重視挖掘和培養技術人才。創業之初,為了物色技術專家,張積敏只身到太原鋼鐵廠請專家。但是,當時民營企業地位還不高,這些在大型鋼鐵廠里的專家們不愿意放棄“金飯碗”,遠離家人到東南一隅的溫州民營企業,一次次婉拒。但是,雖然經受多次“碰壁”,張積敏沒有氣餒。張積敏明白,想讓專家們放棄現在的待遇確實很難,“如果待遇動搖不了專家們的心,那就只好靠精神的力量了!”他在這些專家住所附近住下來,有事沒事都到專家的家中串門,討教一些鋼鐵技術的問題。同時,張積敏提出到溫州后的一系列生產、生活中的安排,在薪酬、待遇上盡量體現對專家的尊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企業家這么重視自己,而且又這么有耐心,有幾位專家被張積敏創業的精神和求才的舉措感動了。這些技術專家“孔雀東南飛”,來到溫州,與張積敏一道進行“激情的創業之旅”。
張積敏不但“招才”,更會“惜才”和“用才”,在與張積敏共事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他尊重人才,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在各方面都把事情安排得體,企業得到很好地發展,確實是位難得的企業家,許多專家都自愿在青山企業扎根,鐵了心跟他“走”。
正是因為找準了位置和各路人才的齊心協力,青山企業才得以以質量立足市場,以全方位的服務吸引客戶,以靈活的營銷網絡暢銷產品。
成功屬于努力的人,青山控股集團于2002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0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名次不斷向前邁進,2017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10名。“青山”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響應倡議,帶領青山走出國門
發展永無止境。隨著青山企業的做大做強,張積敏和他的鋼鐵航母一直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青山企業勇立潮頭,響應國家號召,走出國門,把鋼鐵的基地拓展到世界各地。
2012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見證下,青山企業與印尼八星集團加強了在不銹鋼行業的合作。通過持續加大投入,到2017年,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作為中國印尼系列商務協議中第一個實質性啟動的大項目,已成為中印尼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的標志性境外合作區,園區形成年產200萬噸不銹鋼坯的生產能力,年銷售額達40至5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約12000個。同時,青山企業在津巴布韋建立鉻鐵生產基地、在印度建立不銹鋼生產基地,等等。在張積敏家族的帶領下,青山企業一直在拓展。
不忘初心,回饋社會
作為民建的一員,張積敏長期積極參與黨派工作,努力服務黨派、服務社會,自2010年到2018年擔任龍灣基層委員會主委,并于2012年至2017年擔任溫州市龍灣區政協副主席。
事業成功,不忘初心。隨著企業的發展,張積敏時刻不忘回饋社會。在慈善方面,多年來,加大回報社會力度,為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2007年10月,青山企業分別在溫州、麗水設立2000萬元慈善冠名基金并建立了溫州、麗水慈善分會。2014年4月,青山企業注資5000萬元,經民政部批準成立青山慈善基金會,以“關注民生,發展公益事業;奉獻愛心,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致力于教育扶貧、醫療救濟、重災救助、資助各類慈善公益性項目,努力在各方面支持和諧社會的發展。據統計,十多年來,青山企業用于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已經超過4000萬元。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來是鋼鐵企業的難點問題,張積敏把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擺在企業經營的重要位置。公司積極開展各方面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環境意識,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打造環保型企業。現在的青山企業,依山伴水,空氣清新,環境優雅,處處披綠,廠區以及居住生活區、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廠區和職工生活區綠化形成有機生態園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經過多年的發展,青山控股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強者。時間成了最真實的見證者。而身處于行業頂峰的張積敏和青山控股從未停下,依舊奮勇前行。
經歷商海磨煉,闖出一片天
作為青山控股創始人之一,在溫州龍灣出生的張積敏與許多溫州人一樣,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到大上海見“世面”。經過幾年商海歷練,1986年,他從外面回來,聯合幾個親戚,湊足一筆資金,在老家創辦了一家生產汽車門窗的工廠。1992年,完成資本積累后的張積敏等股東,到甌海海濱鎮征地發展,成立了“浙江甌海汽車門窗公司”,結束作坊式的經營,生意一直很興隆。
進入不銹鋼行業,對張積敏來說,也是一種機遇。原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門框,在1992年,公司與大客戶一汽公司在溫州合作建造5萬噸汽車輪輞鋼項目——這是一個軋鋼項目。但是投產不久,合作過程中出現了貨款難到位的問題,長此以往,張積敏的公司資金鏈會有斷裂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張積敏等股東合計,停止生產汽車輪輞鋼的業務,進軍鋼業,生產鋼材,獨自創牌。
1995年,張積敏等股東合作創辦了浙江豐業集團有限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家生產鋼鐵的民營企業,從此在溫州拉開了煉鋼的序幕。
1997年,張積敏在龍灣另辟新區,成立了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張積敏擔任總經理。此后青山公司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產業越做越大。現在,青山控股集團的注冊地在龍灣,它的投資企業包括:青拓集團、永青集團、瑞浦科技集團、信拓實業集團等。
鋼鐵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重工業,自從投身于鋼業以來,張積敏就重視挖掘和培養技術人才。創業之初,為了物色技術專家,張積敏只身到太原鋼鐵廠請專家。但是,當時民營企業地位還不高,這些在大型鋼鐵廠里的專家們不愿意放棄“金飯碗”,遠離家人到東南一隅的溫州民營企業,一次次婉拒。但是,雖然經受多次“碰壁”,張積敏沒有氣餒。張積敏明白,想讓專家們放棄現在的待遇確實很難,“如果待遇動搖不了專家們的心,那就只好靠精神的力量了!”他在這些專家住所附近住下來,有事沒事都到專家的家中串門,討教一些鋼鐵技術的問題。同時,張積敏提出到溫州后的一系列生產、生活中的安排,在薪酬、待遇上盡量體現對專家的尊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企業家這么重視自己,而且又這么有耐心,有幾位專家被張積敏創業的精神和求才的舉措感動了。這些技術專家“孔雀東南飛”,來到溫州,與張積敏一道進行“激情的創業之旅”。
張積敏不但“招才”,更會“惜才”和“用才”,在與張積敏共事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他尊重人才,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在各方面都把事情安排得體,企業得到很好地發展,確實是位難得的企業家,許多專家都自愿在青山企業扎根,鐵了心跟他“走”。
正是因為找準了位置和各路人才的齊心協力,青山企業才得以以質量立足市場,以全方位的服務吸引客戶,以靈活的營銷網絡暢銷產品。
成功屬于努力的人,青山控股集團于2002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0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名次不斷向前邁進,2017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10名。“青山”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響應倡議,帶領青山走出國門
發展永無止境。隨著青山企業的做大做強,張積敏和他的鋼鐵航母一直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青山企業勇立潮頭,響應國家號召,走出國門,把鋼鐵的基地拓展到世界各地。
2012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見證下,青山企業與印尼八星集團加強了在不銹鋼行業的合作。通過持續加大投入,到2017年,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作為中國印尼系列商務協議中第一個實質性啟動的大項目,已成為中印尼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的標志性境外合作區,園區形成年產200萬噸不銹鋼坯的生產能力,年銷售額達40至5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約12000個。同時,青山企業在津巴布韋建立鉻鐵生產基地、在印度建立不銹鋼生產基地,等等。在張積敏家族的帶領下,青山企業一直在拓展。
不忘初心,回饋社會
作為民建的一員,張積敏長期積極參與黨派工作,努力服務黨派、服務社會,自2010年到2018年擔任龍灣基層委員會主委,并于2012年至2017年擔任溫州市龍灣區政協副主席。
事業成功,不忘初心。隨著企業的發展,張積敏時刻不忘回饋社會。在慈善方面,多年來,加大回報社會力度,為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2007年10月,青山企業分別在溫州、麗水設立2000萬元慈善冠名基金并建立了溫州、麗水慈善分會。2014年4月,青山企業注資5000萬元,經民政部批準成立青山慈善基金會,以“關注民生,發展公益事業;奉獻愛心,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致力于教育扶貧、醫療救濟、重災救助、資助各類慈善公益性項目,努力在各方面支持和諧社會的發展。據統計,十多年來,青山企業用于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已經超過4000萬元。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來是鋼鐵企業的難點問題,張積敏把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擺在企業經營的重要位置。公司積極開展各方面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環境意識,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打造環保型企業。現在的青山企業,依山伴水,空氣清新,環境優雅,處處披綠,廠區以及居住生活區、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廠區和職工生活區綠化形成有機生態園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經過多年的發展,青山控股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強者。時間成了最真實的見證者。而身處于行業頂峰的張積敏和青山控股從未停下,依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