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成為幸福的寶地
——民建全省各級組織傾力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發布時間:2019-03-13 09:48:10
|
作者: 王春
1小時內為結對村拍得善款近百萬元,1年內共走訪農戶2751戶,近3年內提交鄉村建設相關團體提案17件及社情民意信息90余篇,近5年內累計投入上千萬元用于貧困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小學的建設,近20年內堅持每年開展送醫送藥義診下鄉活動……在這一連串的數據背后,是民建全省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情系鄉村建設和村民冷暖的拳拳之心。
以智力資源做支持 ——把人才優勢發揮起來
民建有一個“鄉村振興人才智庫”——民建省委會參政議政委員會農業農村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匯集了涉農專家學者、農業企業負責人、鄉鎮干部等各種農業相關人才。每年委員會都會開展多次活動,深入鄉村,就產業發展、農村建設等問題進行調研,為鄉村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每年委員會都會形成數個課題成果,并轉化為團體提案、建議、社情民意等供相關部門決策參考。近三年來,省委會在省政協會議上提交的《關于推動民宿經濟發展》《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等鄉村振興相關團體提案共17件,均由委員會調研成果轉化而成。
2017年,委員會調研成果轉化成今年省委會團體提案《發展新業態培育新動能
增強我省鄉村振興驅動力》,提交到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大會將該提案與其他黨派相關提案并案成1號提案《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并確定為省政協領導督辦的重點提案,為浙江省一批鄉村振興配套政策的出臺助了力。在今年省政協召開的專題政治協商會上,民建會員陳桂秋、錢水土分別就如何喚醒村莊土地閑置浪費資源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提出建議。在這背后,也有委員會深入地調研作支撐。
除了委員會委員,其他會員也十分關注鄉村發展。近三年來,會員們共報送鄉村建設相關社情民意信息90余篇。其他各級組織在智力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杭州民建“聯百村結千鄉訪萬戶”行動中,市委會機關干部共走訪農戶2751戶,召開民情懇談會和座談會44次,開展主題宣講8次,宣講對象達600人次以上;在民建臨安支部和民建浙江農林大學支部對逸逸村的幫扶中,為村里送上文化禮堂建設的規劃設計稿;在民建省直屬四支部與千島湖富澤村黨支部結對中,共同設立了“公望大講堂”,充分利用會內人才智力等資源優勢,為村民送去各種內容的講座……
以產業融合來助推——不僅要“輸血”,還要“造血”
2016年,因受臺風“鲇魚”影響,青田縣禎埠鄉禎埠村有一座橋受損無法使用。為修建好這座橋及教育幫扶該村特困中小學生,民建省企業家協會舉辦了義拍會,無底價競拍35件拍賣品。短短一個小時內,共拍得善款98.5萬,為禎埠村修建了一座“民建橋”。
在拍賣會上,一件拍品顯得格外有意義,那就是禎埠鄉自己種植的鐵皮石斛。這些鐵皮石斛,就是禎埠鄉在民建省委會的長期幫扶下,打造出的特色農業產品。自2014年民建省委會承擔青田禎埠鄉5個村和平陽水頭鎮1個村的結對扶貧任務以來,截止2017年結對結束,已幫助貧困區域全面脫貧,累計籌措資金75萬元用于結對村的安全飲水工程、道路硬化、村小學塑膠跑道和防洪堤建設,幫助培育竹筍兩用林和優質白茶基地1500畝。省委會被評為統戰部系統“少數民族低收入群眾增收幫扶行動計劃”綜合考評優秀單位。
助推鄉村振興中,不僅要為鄉村“輸血”,還要培育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產業振興則是“造血”的關鍵。在用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路上,民建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17年,嘉佑農業有限公司在嘉善縣干窯鎮投資建設了嘉佑農業田園綜合體,是嘉善縣引進的首個現代農業田園共同體項目,也是民建省委會助推嘉善示范點建設的項目之一。一年來,這里的農民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環境變美了,規?;?、集約化、機械化、規范化的農業也在這里有序發展起來了。“使農民成為幸福的職業,使農村成為幸福的寶地,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民建會員、嘉佑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忠泉當初許下的承諾,正在慢慢實現。
在湖州,民建湖州市委會正在進行一項“甜蜜的事業”:蜜蜂養殖 “十箱萬元”精準扶貧工作,即計劃幫助一個貧困戶實現養殖十箱蜜蜂一年收益達到1萬元的目標。今年市委會遴選了4戶困難家庭開展示范試點,免費提供技術培訓、蜂箱器具和種蜂等。截止目前,4戶養戶共生產優質蜂蜜287斤,共獲得收益2.87萬元,其中一名養戶已提前完成“十箱萬元”的目標。
在衢州,民建衢州市委會將浙西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龍游縣沐塵畬族鄉打造成了全省民族發展樣板。沐塵鄉原來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基礎薄弱。2015年開始,民建衢州市委會會同有關部門挖掘畬鄉文化,引入資金,打造品牌,指導發展來料加工、農村電商、農家樂等,分類采取產業幫扶等造血式幫扶舉措,促進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增收。民建中央將其列為全國民建社會服務創新成果。
以精準服務來助力——村民“小心愿”,我們來實現
每年能免費體檢一次,村里的路能更平整一些,村里的文化設施更多一些……精準對標村民這些“小心愿”,民建各級組織和會員來助力實現——
這里有一份堅持了近20年的愛心活動——今年5月,民建寧波市委會組織了前往江北區莊橋街道費市村開展送醫送藥義診活動,為200余位村民提供專家醫療服務,為村民捐贈了230份、總價值3萬余元的常備藥品,另外還向敬老院捐贈30份藥品。這樣的送醫送藥義診下鄉活動,寧波市委會已堅持了近20年,義診地點遍布寧波各個偏遠地區。
這里有一個雖然微小但很暖心的平臺——民建黃巖總支有個公益慈善平臺,多次到黃巖區西部鄉鎮進行助學、幫困、扶貧,給5個學校100多名貧困學生送上文具,走訪了20多個村,看望了50多位貧困群眾,送出慰問金20多萬元。慰問品和慰問金都是靠會員們你一點我一點捐贈出來的。
這里有點滴愛心匯聚成的愛的海洋——會內有很多牽掛鄉村發展的會員,近幾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民建會員已累計捐贈上千萬元用于經濟落后鄉鎮和村的飲水、道路、防洪堤和農村小學等建設。
以智力資源做支持 ——把人才優勢發揮起來
民建有一個“鄉村振興人才智庫”——民建省委會參政議政委員會農業農村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匯集了涉農專家學者、農業企業負責人、鄉鎮干部等各種農業相關人才。每年委員會都會開展多次活動,深入鄉村,就產業發展、農村建設等問題進行調研,為鄉村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每年委員會都會形成數個課題成果,并轉化為團體提案、建議、社情民意等供相關部門決策參考。近三年來,省委會在省政協會議上提交的《關于推動民宿經濟發展》《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等鄉村振興相關團體提案共17件,均由委員會調研成果轉化而成。
2017年,委員會調研成果轉化成今年省委會團體提案《發展新業態培育新動能
增強我省鄉村振興驅動力》,提交到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大會將該提案與其他黨派相關提案并案成1號提案《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并確定為省政協領導督辦的重點提案,為浙江省一批鄉村振興配套政策的出臺助了力。在今年省政協召開的專題政治協商會上,民建會員陳桂秋、錢水土分別就如何喚醒村莊土地閑置浪費資源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提出建議。在這背后,也有委員會深入地調研作支撐。
除了委員會委員,其他會員也十分關注鄉村發展。近三年來,會員們共報送鄉村建設相關社情民意信息90余篇。其他各級組織在智力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杭州民建“聯百村結千鄉訪萬戶”行動中,市委會機關干部共走訪農戶2751戶,召開民情懇談會和座談會44次,開展主題宣講8次,宣講對象達600人次以上;在民建臨安支部和民建浙江農林大學支部對逸逸村的幫扶中,為村里送上文化禮堂建設的規劃設計稿;在民建省直屬四支部與千島湖富澤村黨支部結對中,共同設立了“公望大講堂”,充分利用會內人才智力等資源優勢,為村民送去各種內容的講座……
以產業融合來助推——不僅要“輸血”,還要“造血”
2016年,因受臺風“鲇魚”影響,青田縣禎埠鄉禎埠村有一座橋受損無法使用。為修建好這座橋及教育幫扶該村特困中小學生,民建省企業家協會舉辦了義拍會,無底價競拍35件拍賣品。短短一個小時內,共拍得善款98.5萬,為禎埠村修建了一座“民建橋”。
在拍賣會上,一件拍品顯得格外有意義,那就是禎埠鄉自己種植的鐵皮石斛。這些鐵皮石斛,就是禎埠鄉在民建省委會的長期幫扶下,打造出的特色農業產品。自2014年民建省委會承擔青田禎埠鄉5個村和平陽水頭鎮1個村的結對扶貧任務以來,截止2017年結對結束,已幫助貧困區域全面脫貧,累計籌措資金75萬元用于結對村的安全飲水工程、道路硬化、村小學塑膠跑道和防洪堤建設,幫助培育竹筍兩用林和優質白茶基地1500畝。省委會被評為統戰部系統“少數民族低收入群眾增收幫扶行動計劃”綜合考評優秀單位。
助推鄉村振興中,不僅要為鄉村“輸血”,還要培育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產業振興則是“造血”的關鍵。在用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路上,民建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2017年,嘉佑農業有限公司在嘉善縣干窯鎮投資建設了嘉佑農業田園綜合體,是嘉善縣引進的首個現代農業田園共同體項目,也是民建省委會助推嘉善示范點建設的項目之一。一年來,這里的農民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環境變美了,規?;?、集約化、機械化、規范化的農業也在這里有序發展起來了。“使農民成為幸福的職業,使農村成為幸福的寶地,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民建會員、嘉佑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忠泉當初許下的承諾,正在慢慢實現。
在湖州,民建湖州市委會正在進行一項“甜蜜的事業”:蜜蜂養殖 “十箱萬元”精準扶貧工作,即計劃幫助一個貧困戶實現養殖十箱蜜蜂一年收益達到1萬元的目標。今年市委會遴選了4戶困難家庭開展示范試點,免費提供技術培訓、蜂箱器具和種蜂等。截止目前,4戶養戶共生產優質蜂蜜287斤,共獲得收益2.87萬元,其中一名養戶已提前完成“十箱萬元”的目標。
在衢州,民建衢州市委會將浙西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龍游縣沐塵畬族鄉打造成了全省民族發展樣板。沐塵鄉原來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基礎薄弱。2015年開始,民建衢州市委會會同有關部門挖掘畬鄉文化,引入資金,打造品牌,指導發展來料加工、農村電商、農家樂等,分類采取產業幫扶等造血式幫扶舉措,促進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增收。民建中央將其列為全國民建社會服務創新成果。
以精準服務來助力——村民“小心愿”,我們來實現
每年能免費體檢一次,村里的路能更平整一些,村里的文化設施更多一些……精準對標村民這些“小心愿”,民建各級組織和會員來助力實現——
這里有一份堅持了近20年的愛心活動——今年5月,民建寧波市委會組織了前往江北區莊橋街道費市村開展送醫送藥義診活動,為200余位村民提供專家醫療服務,為村民捐贈了230份、總價值3萬余元的常備藥品,另外還向敬老院捐贈30份藥品。這樣的送醫送藥義診下鄉活動,寧波市委會已堅持了近20年,義診地點遍布寧波各個偏遠地區。
這里有一個雖然微小但很暖心的平臺——民建黃巖總支有個公益慈善平臺,多次到黃巖區西部鄉鎮進行助學、幫困、扶貧,給5個學校100多名貧困學生送上文具,走訪了20多個村,看望了50多位貧困群眾,送出慰問金20多萬元。慰問品和慰問金都是靠會員們你一點我一點捐贈出來的。
這里有點滴愛心匯聚成的愛的海洋——會內有很多牽掛鄉村發展的會員,近幾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民建會員已累計捐贈上千萬元用于經濟落后鄉鎮和村的飲水、道路、防洪堤和農村小學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