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監督工作難題 強化民主監督實效
湖州市委會有五大實招
發布時間:2019-07-01 16:21:15
|
作者: 胡任飛
湖州民建簡介
1956年10月,湖州民建籌備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選舉產生籌備委員會委員。1960年4月,民建湖州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民建湖州市委第一屆委員會。從籌委會至今,已召開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市委會歷屆主委為:朱希(籌委會)、陸仲言、嚴鏡山、孫越揚、方新旗、金凱。目前是民建市委會第九屆委員會。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共有會員507人,3個縣區基層委員會、26個支部(其中縣區支部13個)、市直屬支部13個、9個專門委員會。
民主監督是民主黨派的三大基本職能之一。一直以來,相較于其他兩項職能,是較為薄弱的環節。自2017年以來,湖州市委會開始探索建立專項民主監督制度,著力破解民主監督“悶頭游”“力量散”“監督難”“效率低”“表面化”等一系列問題,努力提升民主監督實效。
精準選題到位,破解“悶頭游”的問題。民主監督工作要提高質量、取得實效,關鍵在于能夠站準位置、看準方向,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貼得緊不緊、靠得牢不牢。近年來,湖州市各黨派的民主監督都是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來確定監督方向。2017年主要圍繞治水剿劣、“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12345”政府陽光熱線四項內容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2018年按照條塊結合的方式,市委統戰部確定重點方向,圍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及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區三方面內容開展;在此基礎上,各黨派選擇具體條線開展民主監督。在2018年的專項民主監督中,湖州市委會選擇了發展中介機構聯合體、打造工程建設項目中介“一站式服務”、大氣污染治理、人文鄉村發展、垃圾分類等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密切相關的幾大主題來進行監督,切實增強監督的精準度和針對性。
集中力量到位,破解“力量散”的問題。以往民主監督職能的履行大多局限于黨派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特約監督員的個體作用,監督整體效應難以發揮,難以調動會內資源,整體合力不大。從2017年開始,市委會上下聯動、廣泛參與,民主監督的參與度與以往相比大大提高。以“治水剿劣攻堅戰 民建在行動”活動為例,根據監督主題成立領導小組,責任落實到位,保障活動有序深入推進。隨后,市委會向全會發出號召,任務明確到支部、工作落實到個人,每個基層組織都認領了一條河道,并組織會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水利、環保、農業畜牧、城建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會員超過85人次巡查河道,發動全體會員通過隨手拍、隨時報等形式,參與劣五類水大排查、大整治,真正做到全面參與、共同監督。同時,遴選責任心強、專業性好、積極性高的會員參加統戰部“治水剿劣”、“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12345政府陽光熱線”幾個專項民主監督團,切實把會員分散力量整合為集中力量,把個體監督行為上升到集體監督活動。2018年有根據政府工作重點,成立“最多跑一次”“污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及對口德清縣四個民主監督團,匯集會內專家及骨干,形成全會上下共同參與民主監督的良好氛圍,較之以往零散的監督形式,監督力量更強、監督實效更好。
爭取支持到位,破解“監督難”的問題。民主監督工作開展得好不好,能不能取得實效,一方面取決于黨派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民主黨派民主監督不是給政府部門找茬,也不是唱反調,而是合作,共同來想辦法把事情做好。這也是監督的兩方——黨委政府和黨派成員在實踐中形成的強烈共識:為了共同的目標,結果是共贏的。自2017年以來,在市委統戰部的推動下,民主監督工作獲得了市委的高度重視,在頂層設計上為民主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為黨派來說,多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對接、尋求支持與幫助,是提高監督實效的一個有效措施。市委會創新形式,召開年度民主監督活動啟動會議,針對幾個監督主題,專門邀請市文明辦、住建局、環保局等部門處室負責人參加,并參與各監督團的監督主題討論研究,為各項民主監督更好實施出謀劃策。在接下來的監督、調研活動中,各監督團也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并適時邀請部門人員參與其中,主動對接部門上門聽取專業意見,為最終專業化監督報告的完成打下基礎。
寓職能于監督,破解“效率低”的問題。把民主監督與黨派其他職能相結合,進一步提高監督效率。一是與服務助推有機結合,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實現監督服務一體化,拓展監督成效。會員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彰顯了黨派特色、擴大了社會影響,提升了民建的社會形象,也增強了會員服務中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治水剿劣民主監督活動中,市委會以以剿滅劣V類水為契入點,與商墓村、紫金橋村專門制定了結對共建實施方案,在村發展規劃、集體經濟發展、結對幫扶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共建活動,協助結對村赴治水辦協調重點治水治污難題。會員企業也發揮優勢,為村莊池塘水體環境可持續生態再造工程提供技術支持,為村轄區的所有河道進行免費水體檢測并提供河道檢測報告。會內專家為治水工作問診把脈,共商對策建議。同時,充分利用環??萍紝I人才資源,開展“五水共治進企業服務”活動,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污水處理專業指導和建議。二是與參政議政相結合,結合民主監督主題,在監督同時開展參政調研。圍繞治水剿劣活動,市委會組織監督團赴南潯區、吳興區、德清縣、開發區等地開展河道和小微水體巡查與調研活動,共上報“五水共治”課題參政材料16篇,其中5篇信息被民建省委會采用,1篇被市政協采用,2篇被統戰部微點子采用。形成《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關于商墓村治水剿劣的調研報告》等送有關部門。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赴國土局、商務局、行政服務中心等部門開展調研,形成多篇調研報告報送相關部門,并被省委會、市政協、統戰部等多個部門采用,其中《著力推動技術層面創新讓數據“跑”代替群眾“跑”》得到中共省委書記車俊批示。圍繞發展中介機構聯合體、打造工程項目中介“一站式”服務、餐飲油煙整治、鄉村人才引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主題,開展專題調研、座談交流、現場走訪、社會調查等活動,形成4個專項民主監督建議書。其中《關于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的民主監督建議》獲兩位市領導批示。
監督形式多樣化,破解“表面化”的問題。在監督形式上,走訪與調研結合、明線與暗線結合,使得民主監督更加深入。通過建立對口聯系監督機制,到相關部門進行走訪,直接與部門面對面;與區縣鎮村各級組織加強溝通聯系,聯合開展活動,到實地進行走訪;赴企業一線進行調研,聽取了解相關情況。除此之外,組織監督小分隊到辦事窗口等一線進行督察調研。同時,新媒體、大數據分析等手段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比如在治水剿劣民主監督中,通過會員企業研發的“微河長”APP,隨看、隨拍、隨傳,馬上就將問題向相關部門對進行反饋,實現治水監督由看聞記的1.0模式升級到互聯網+的2.0創新模式,推動了“全民是河長,人人是河長”,自發參與河道服務與管理。
1956年10月,湖州民建籌備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選舉產生籌備委員會委員。1960年4月,民建湖州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民建湖州市委第一屆委員會。從籌委會至今,已召開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市委會歷屆主委為:朱希(籌委會)、陸仲言、嚴鏡山、孫越揚、方新旗、金凱。目前是民建市委會第九屆委員會。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共有會員507人,3個縣區基層委員會、26個支部(其中縣區支部13個)、市直屬支部13個、9個專門委員會。
民主監督是民主黨派的三大基本職能之一。一直以來,相較于其他兩項職能,是較為薄弱的環節。自2017年以來,湖州市委會開始探索建立專項民主監督制度,著力破解民主監督“悶頭游”“力量散”“監督難”“效率低”“表面化”等一系列問題,努力提升民主監督實效。
精準選題到位,破解“悶頭游”的問題。民主監督工作要提高質量、取得實效,關鍵在于能夠站準位置、看準方向,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貼得緊不緊、靠得牢不牢。近年來,湖州市各黨派的民主監督都是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來確定監督方向。2017年主要圍繞治水剿劣、“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12345”政府陽光熱線四項內容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2018年按照條塊結合的方式,市委統戰部確定重點方向,圍繞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及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區三方面內容開展;在此基礎上,各黨派選擇具體條線開展民主監督。在2018年的專項民主監督中,湖州市委會選擇了發展中介機構聯合體、打造工程建設項目中介“一站式服務”、大氣污染治理、人文鄉村發展、垃圾分類等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密切相關的幾大主題來進行監督,切實增強監督的精準度和針對性。
集中力量到位,破解“力量散”的問題。以往民主監督職能的履行大多局限于黨派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特約監督員的個體作用,監督整體效應難以發揮,難以調動會內資源,整體合力不大。從2017年開始,市委會上下聯動、廣泛參與,民主監督的參與度與以往相比大大提高。以“治水剿劣攻堅戰 民建在行動”活動為例,根據監督主題成立領導小組,責任落實到位,保障活動有序深入推進。隨后,市委會向全會發出號召,任務明確到支部、工作落實到個人,每個基層組織都認領了一條河道,并組織會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水利、環保、農業畜牧、城建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會員超過85人次巡查河道,發動全體會員通過隨手拍、隨時報等形式,參與劣五類水大排查、大整治,真正做到全面參與、共同監督。同時,遴選責任心強、專業性好、積極性高的會員參加統戰部“治水剿劣”、“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12345政府陽光熱線”幾個專項民主監督團,切實把會員分散力量整合為集中力量,把個體監督行為上升到集體監督活動。2018年有根據政府工作重點,成立“最多跑一次”“污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及對口德清縣四個民主監督團,匯集會內專家及骨干,形成全會上下共同參與民主監督的良好氛圍,較之以往零散的監督形式,監督力量更強、監督實效更好。
爭取支持到位,破解“監督難”的問題。民主監督工作開展得好不好,能不能取得實效,一方面取決于黨派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民主黨派民主監督不是給政府部門找茬,也不是唱反調,而是合作,共同來想辦法把事情做好。這也是監督的兩方——黨委政府和黨派成員在實踐中形成的強烈共識:為了共同的目標,結果是共贏的。自2017年以來,在市委統戰部的推動下,民主監督工作獲得了市委的高度重視,在頂層設計上為民主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為黨派來說,多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對接、尋求支持與幫助,是提高監督實效的一個有效措施。市委會創新形式,召開年度民主監督活動啟動會議,針對幾個監督主題,專門邀請市文明辦、住建局、環保局等部門處室負責人參加,并參與各監督團的監督主題討論研究,為各項民主監督更好實施出謀劃策。在接下來的監督、調研活動中,各監督團也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并適時邀請部門人員參與其中,主動對接部門上門聽取專業意見,為最終專業化監督報告的完成打下基礎。
寓職能于監督,破解“效率低”的問題。把民主監督與黨派其他職能相結合,進一步提高監督效率。一是與服務助推有機結合,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實現監督服務一體化,拓展監督成效。會員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彰顯了黨派特色、擴大了社會影響,提升了民建的社會形象,也增強了會員服務中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治水剿劣民主監督活動中,市委會以以剿滅劣V類水為契入點,與商墓村、紫金橋村專門制定了結對共建實施方案,在村發展規劃、集體經濟發展、結對幫扶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共建活動,協助結對村赴治水辦協調重點治水治污難題。會員企業也發揮優勢,為村莊池塘水體環境可持續生態再造工程提供技術支持,為村轄區的所有河道進行免費水體檢測并提供河道檢測報告。會內專家為治水工作問診把脈,共商對策建議。同時,充分利用環??萍紝I人才資源,開展“五水共治進企業服務”活動,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污水處理專業指導和建議。二是與參政議政相結合,結合民主監督主題,在監督同時開展參政調研。圍繞治水剿劣活動,市委會組織監督團赴南潯區、吳興區、德清縣、開發區等地開展河道和小微水體巡查與調研活動,共上報“五水共治”課題參政材料16篇,其中5篇信息被民建省委會采用,1篇被市政協采用,2篇被統戰部微點子采用。形成《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關于商墓村治水剿劣的調研報告》等送有關部門。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赴國土局、商務局、行政服務中心等部門開展調研,形成多篇調研報告報送相關部門,并被省委會、市政協、統戰部等多個部門采用,其中《著力推動技術層面創新讓數據“跑”代替群眾“跑”》得到中共省委書記車俊批示。圍繞發展中介機構聯合體、打造工程項目中介“一站式”服務、餐飲油煙整治、鄉村人才引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主題,開展專題調研、座談交流、現場走訪、社會調查等活動,形成4個專項民主監督建議書。其中《關于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的民主監督建議》獲兩位市領導批示。
監督形式多樣化,破解“表面化”的問題。在監督形式上,走訪與調研結合、明線與暗線結合,使得民主監督更加深入。通過建立對口聯系監督機制,到相關部門進行走訪,直接與部門面對面;與區縣鎮村各級組織加強溝通聯系,聯合開展活動,到實地進行走訪;赴企業一線進行調研,聽取了解相關情況。除此之外,組織監督小分隊到辦事窗口等一線進行督察調研。同時,新媒體、大數據分析等手段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比如在治水剿劣民主監督中,通過會員企業研發的“微河長”APP,隨看、隨拍、隨傳,馬上就將問題向相關部門對進行反饋,實現治水監督由看聞記的1.0模式升級到互聯網+的2.0創新模式,推動了“全民是河長,人人是河長”,自發參與河道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