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7年持續建言 力推科技創新
發布時間:2019-11-22 14:55:15
|
作者: 通訊員 王春 記者 呂玥
5月23日,《浙江日報》刊發我省部分民主黨派助推科技新政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專版文章。其中以《浙江民建7年持續建言 力推科技創新》為題對浙江民建助推科技創新進行了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今年初,我省出臺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核心技術引領區、產業發展示范區和創新發展新高地,引發各界關注。獲悉這一消息,民建省委會原副主委郭吉豐非常激動,正是他在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提交的相關提案被有關部門積極采納,助力了該計劃的出臺。
事實上,如何更好助推科技創新發展,一直是民建省委會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民建省委會換屆以來,兩屆省委會在省兩會上共提交與科技創新相關主題的團體提案和民建界別提案近20件,各類協商會上就科技創新相關主題建言獻策約7次,委員個人相關提案近40件。在推進科技創新這件事上,民建一直在發力。
大會發言“走”出來
今年1月28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現場,20位省政協委員登上人民大會堂發言席,就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第一場大會發言。
郭吉豐代表民建省委會第一個上臺。雖然已經代表民建省委會連續6年登臺進行大會發言,但直到亮相前20分鐘,這位智能制造和大數據方面的專家仍在后臺仔細斟酌文稿。“就怕到時候想說的沒有說完。”他笑著告訴記者。一份1800字不到的發言稿背后,是一個民主黨派省委會長達數年的跟蹤和關注。
“我10年前到民建省委會任職時,省委會就已經在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了。”郭吉豐告訴記者,“2010年我們就提過一個加快電子政務資源整合推進信息共享的團體提案,這幾年又連續提出有關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發展等提案。”
去年,浙江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后,民建省委會更是多次就相關問題,組隊到濱江高新園區、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寧波相關企業調研,并召開企業座談會了解情況。
建議背后功底深
薄薄數頁的建議和報告,背后凝聚了諸多專業人士的心血和力量。
據民建省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民建會員主要是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業的專家學者。早在2010年底,大家就成立了一個企業家協會,包括省內2400多家中小企業,有一套常態化的輿論收集機制。
為了提出真正務實管用的建議,民建省委會充分發揮人才薈萃優勢,由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科創型企業負責人、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共同組建團隊,深入論證。
2014年,為協商推進我省“機器換人”工作,民建省委會課題組就走訪杭州、寧波、湖州、臺州等地政府部門和當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研了近10家代表性行業企業和研發機構,并分別召開企業家、專家學者座談會,最后形成一份《提高“機器換人”技術裝備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我省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建議》的調研報告,力求匯聚更多真知灼見。
提案亦有大影響
調研扎實、專業支撐、建議務實的高質量提案和報告,被不斷采納,出現在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字里行間。
2015年,民建界別提案《關于加快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助推傳統產業“跨界”升級和新興產業“提速發展”的建議》,就成為省長領辦的重點提案。在辦理會上,省領導明確要求以提案辦理推進工作。后期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創新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設立政府產業基金的意見》、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規范政府產業基金運作與管理的指導意見》就充分吸納提案中的不少獨到建議,在推進產業基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實現不小的突破。
2018年,民建省委會團體提案《關于加快構建“互聯網+政務”信息共享體系的建議》再次被省領導領辦,并被評價為“一個重量級的提案,將對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產生深刻影響”。如今,該提案提出的組建統一管理機構、加強技術應用、健全標準規范、打造指尖上的浙江等一系列意見也被相關部門采納,正在發揮應有作用。
今年初,我省出臺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核心技術引領區、產業發展示范區和創新發展新高地,引發各界關注。獲悉這一消息,民建省委會原副主委郭吉豐非常激動,正是他在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提交的相關提案被有關部門積極采納,助力了該計劃的出臺。
事實上,如何更好助推科技創新發展,一直是民建省委會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民建省委會換屆以來,兩屆省委會在省兩會上共提交與科技創新相關主題的團體提案和民建界別提案近20件,各類協商會上就科技創新相關主題建言獻策約7次,委員個人相關提案近40件。在推進科技創新這件事上,民建一直在發力。
大會發言“走”出來
今年1月28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現場,20位省政協委員登上人民大會堂發言席,就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第一場大會發言。
郭吉豐代表民建省委會第一個上臺。雖然已經代表民建省委會連續6年登臺進行大會發言,但直到亮相前20分鐘,這位智能制造和大數據方面的專家仍在后臺仔細斟酌文稿。“就怕到時候想說的沒有說完。”他笑著告訴記者。一份1800字不到的發言稿背后,是一個民主黨派省委會長達數年的跟蹤和關注。
“我10年前到民建省委會任職時,省委會就已經在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了。”郭吉豐告訴記者,“2010年我們就提過一個加快電子政務資源整合推進信息共享的團體提案,這幾年又連續提出有關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發展等提案。”
去年,浙江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后,民建省委會更是多次就相關問題,組隊到濱江高新園區、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寧波相關企業調研,并召開企業座談會了解情況。
建議背后功底深
薄薄數頁的建議和報告,背后凝聚了諸多專業人士的心血和力量。
據民建省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民建會員主要是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業的專家學者。早在2010年底,大家就成立了一個企業家協會,包括省內2400多家中小企業,有一套常態化的輿論收集機制。
為了提出真正務實管用的建議,民建省委會充分發揮人才薈萃優勢,由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科創型企業負責人、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共同組建團隊,深入論證。
2014年,為協商推進我省“機器換人”工作,民建省委會課題組就走訪杭州、寧波、湖州、臺州等地政府部門和當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研了近10家代表性行業企業和研發機構,并分別召開企業家、專家學者座談會,最后形成一份《提高“機器換人”技術裝備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我省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建議》的調研報告,力求匯聚更多真知灼見。
提案亦有大影響
調研扎實、專業支撐、建議務實的高質量提案和報告,被不斷采納,出現在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字里行間。
2015年,民建界別提案《關于加快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助推傳統產業“跨界”升級和新興產業“提速發展”的建議》,就成為省長領辦的重點提案。在辦理會上,省領導明確要求以提案辦理推進工作。后期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創新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設立政府產業基金的意見》、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規范政府產業基金運作與管理的指導意見》就充分吸納提案中的不少獨到建議,在推進產業基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實現不小的突破。
2018年,民建省委會團體提案《關于加快構建“互聯網+政務”信息共享體系的建議》再次被省領導領辦,并被評價為“一個重量級的提案,將對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產生深刻影響”。如今,該提案提出的組建統一管理機構、加強技術應用、健全標準規范、打造指尖上的浙江等一系列意見也被相關部門采納,正在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