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浙江民建》
發布時間:2019-11-22 17:15:40
|
作者: 潘錦仁
今年是《浙江民建》創刊三十周年。我見證了她的成長歷程,也得益于她為我們送來的精神食糧,讓我熟悉了解黨的統一戰線路線、方針和政策,豐富了黨派理論和知識,拓展了視野,我還參與了投稿?!墩憬窠ā肥俏壹尤朊窠ńM織后的良師益友。
我與《浙江民建》有緣
《浙江民建》創刊三十周年,其創刊號我一直珍藏,多次的工作調動和頻繁搬家與我相隨,可惜今年上半年老家服從城市建設拆遷,不經意作為舊雜志被家人處理,甚是可惜。
1989年《浙江民建》創刊,我有機會于第一時間讀到《浙江民建》。在履行支部主任和省、市委員職責的二十多年時間里,自己的成長得益于對《浙江民建》的學習及《浙江民建》對我的啟迪。我在履行參政議政職責時,撰寫信息和提案向《浙江民建》投稿,實現了讀者和參與者的角色互換。記得1995年3月,作為民建界別的政協委員,參加紹興市政協會議前,我深入基層鄉鎮走訪調研企業轉制情況,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撰寫了《加強對鄉鎮轉制企業的管理》的提案,并在政協聯組會議上作專題發言,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政協委員的肯定??紤]到這類問題的全省普遍性,我將文稿整理后投寄《浙江民建》,刊登在1995年第五期上,激起了我對《浙江民建》的投稿興趣,實與《浙江民建》有緣。
感受《浙江民建》成長
1989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民建浙江省委會為推動民建組織的發展,傳達上級重要會議精神,交流各地工作經驗,創建和編輯出版《浙江民建》?!墩憬窠ā窡o論從編輯的內容、文章質量與篇幅、結構的編排,也經歷著循序漸進式的提升。
《浙江民建》的成長,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歷屆省委會領導十分重視。2002年5月,省委會第六屆領導班子產生。專業記者編輯出身的黃小杭同志擔任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他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組織對《浙江民建》作較大調整,使刊物由簡報式向專業性雜志跨越。雜志的政治性、專業性、可讀性逐步增強,并與各地市民建機關加強聯系,定期組稿,年度考核評選,調動了地方組織和廣大會員積極參與的熱情。郭吉豐同志接任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后,重視《浙江民建》的編輯工作,特別是改進刊物投寄方式,增加了印刷數量,使《浙江民建》能在第一時間下發到基層組織和會員手中。
2007年我調入機關工作,切身感受到《浙江民建》的變化,也感受到要做好工作的不易。除發動大家積極投稿外,我自覺參與信息稿件的撰寫。我對創刊以來的投稿進行了統計,累計超過三十篇,盡了自己作為一名會員的綿薄之力。
風雨同舟三十年,而今邁步新征程。我們希望,《浙江民建》作為省級組織的宣傳窗口,能及時傳播上級會議精神,介紹各地民建組織的創新經驗,搜集先輩名人典故,匯集各地履職信息,編輯社會健康知識,使得新時代的《浙江民建》內容豐富,知識全面,質量提高,時效性和可讀性增強,為全省民建組織的發展添磚加瓦,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作者系紹興市委會原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
我與《浙江民建》有緣
《浙江民建》創刊三十周年,其創刊號我一直珍藏,多次的工作調動和頻繁搬家與我相隨,可惜今年上半年老家服從城市建設拆遷,不經意作為舊雜志被家人處理,甚是可惜。
1989年《浙江民建》創刊,我有機會于第一時間讀到《浙江民建》。在履行支部主任和省、市委員職責的二十多年時間里,自己的成長得益于對《浙江民建》的學習及《浙江民建》對我的啟迪。我在履行參政議政職責時,撰寫信息和提案向《浙江民建》投稿,實現了讀者和參與者的角色互換。記得1995年3月,作為民建界別的政協委員,參加紹興市政協會議前,我深入基層鄉鎮走訪調研企業轉制情況,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撰寫了《加強對鄉鎮轉制企業的管理》的提案,并在政協聯組會議上作專題發言,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政協委員的肯定??紤]到這類問題的全省普遍性,我將文稿整理后投寄《浙江民建》,刊登在1995年第五期上,激起了我對《浙江民建》的投稿興趣,實與《浙江民建》有緣。
感受《浙江民建》成長
1989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民建浙江省委會為推動民建組織的發展,傳達上級重要會議精神,交流各地工作經驗,創建和編輯出版《浙江民建》?!墩憬窠ā窡o論從編輯的內容、文章質量與篇幅、結構的編排,也經歷著循序漸進式的提升。
《浙江民建》的成長,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歷屆省委會領導十分重視。2002年5月,省委會第六屆領導班子產生。專業記者編輯出身的黃小杭同志擔任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他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組織對《浙江民建》作較大調整,使刊物由簡報式向專業性雜志跨越。雜志的政治性、專業性、可讀性逐步增強,并與各地市民建機關加強聯系,定期組稿,年度考核評選,調動了地方組織和廣大會員積極參與的熱情。郭吉豐同志接任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后,重視《浙江民建》的編輯工作,特別是改進刊物投寄方式,增加了印刷數量,使《浙江民建》能在第一時間下發到基層組織和會員手中。
2007年我調入機關工作,切身感受到《浙江民建》的變化,也感受到要做好工作的不易。除發動大家積極投稿外,我自覺參與信息稿件的撰寫。我對創刊以來的投稿進行了統計,累計超過三十篇,盡了自己作為一名會員的綿薄之力。
風雨同舟三十年,而今邁步新征程。我們希望,《浙江民建》作為省級組織的宣傳窗口,能及時傳播上級會議精神,介紹各地民建組織的創新經驗,搜集先輩名人典故,匯集各地履職信息,編輯社會健康知識,使得新時代的《浙江民建》內容豐富,知識全面,質量提高,時效性和可讀性增強,為全省民建組織的發展添磚加瓦,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作者系紹興市委會原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