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成立初期主要活動之一:重慶滄白堂事件
發布時間:2019-11-22 17:12:40
|
作者:
民建成立后積極投入反內戰、保和平的民主斗爭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經歷幾個重大事件:
一是重慶滄白堂事件。
1946年1月10日,蔣介石迫于國內外壓力同意按照“雙十協定”的規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共產黨、民盟、青年黨和無黨派社會賢達的代表。黃炎培代表民盟參會。民建因為剛剛成立,又未被國民黨政府承認,因此沒有代表。但是在會議召開前的1月8日,民建在西南實業大廈舉行茶會,招待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及各界人士,報告民建成立經過,向政治協商會議提出初步意見。
1月11日,為了促進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召開,民建團結各界民主力量,聯合23個單位組成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協進會成立以后,先后舉行8次民眾大會,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黃炎培、李燭塵、梁漱溟、章伯鈞、羅隆基、郭沫若、王若飛等作報告,對時局發表評論。首次報告會在遷川工廠聯合會舉行,由于聽眾越來越多,從第四次起改在滄白堂舉行。會上,各界群眾紛紛向政治協商會議提供建議,要求國民黨開放政權,釋放政治犯,取消特務機關,審判漢奸,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取消經濟管理等。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他們派特務進行騷擾破壞。當第六次大會中共代表王若飛作報告時,一批特務在臺下敲小鑼、放爆竹、扔石塊、揮舞木棍,會場秩序大亂,不少聽眾受傷。王若飛被特務包圍謾罵。大會新聞處負責人、民建成員李學民被毆打重傷。歷史上稱之為“滄白堂事件”。
事件發生后,激起了廣大人民的義憤。重慶萬名大學生舉行民主大游行。協進會在遷川大廈舉行記者招待會,通報情況,提出抗議。各報刊也進行了披露和譴責。由于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國民黨代表被迫在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協議上簽了字。
一是重慶滄白堂事件。
1946年1月10日,蔣介石迫于國內外壓力同意按照“雙十協定”的規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共產黨、民盟、青年黨和無黨派社會賢達的代表。黃炎培代表民盟參會。民建因為剛剛成立,又未被國民黨政府承認,因此沒有代表。但是在會議召開前的1月8日,民建在西南實業大廈舉行茶會,招待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及各界人士,報告民建成立經過,向政治協商會議提出初步意見。
1月11日,為了促進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召開,民建團結各界民主力量,聯合23個單位組成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協進會成立以后,先后舉行8次民眾大會,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黃炎培、李燭塵、梁漱溟、章伯鈞、羅隆基、郭沫若、王若飛等作報告,對時局發表評論。首次報告會在遷川工廠聯合會舉行,由于聽眾越來越多,從第四次起改在滄白堂舉行。會上,各界群眾紛紛向政治協商會議提供建議,要求國民黨開放政權,釋放政治犯,取消特務機關,審判漢奸,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取消經濟管理等。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他們派特務進行騷擾破壞。當第六次大會中共代表王若飛作報告時,一批特務在臺下敲小鑼、放爆竹、扔石塊、揮舞木棍,會場秩序大亂,不少聽眾受傷。王若飛被特務包圍謾罵。大會新聞處負責人、民建成員李學民被毆打重傷。歷史上稱之為“滄白堂事件”。
事件發生后,激起了廣大人民的義憤。重慶萬名大學生舉行民主大游行。協進會在遷川大廈舉行記者招待會,通報情況,提出抗議。各報刊也進行了披露和譴責。由于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國民黨代表被迫在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協議上簽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