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建各級組織認真學習 貫徹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省委會老同志學習組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發布時間:2009-12-08 14:18:08
|
作者: 宣傳處
2008年10月16日上午,民建浙江省委會老同志學習組召開會議,專題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六屆省委會名譽主委程煒,省委會原副主委錢碧琴、原顧問周平英,老同志畢東升、陳祖耀、嚴偉、李加種、魏民等參加會議。
與會老同志談了各自的學習體會。程煒認為,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具有重大意義。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非常重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關系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前,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開始的。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志的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物質生活水平,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另一方面,30年后的今天,一家一戶的小規模農業經營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因此,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程煒談到,在當前國際金融風暴的背景下,十七屆三中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具有深遠意義。應對國際金融風暴,關鍵是要把國內的事辦好。“三農”問題,關系農業農村發展,關系農民增收,直接影響國內消費需求。當前,外貿增長速度下降,且國際金融危機將持續一段時間,保持國內消費增長就成為抵御國際金融風暴的“防火墻”。因此,十七屆三中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是抓住了根本問題。
魏民認為,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村困難群眾還比較多,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是一方面公共財政要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要減少農業人口,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業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陳祖耀提出,繁榮農村消費市場,除了提高農民收入外,還要開發適合農村現狀和農民需求、價廉物美的產品。政府財政要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做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啟動農民消費提供基礎條件。
李加種認為,在整體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國內消費需求短期內大幅提高有相當困難。當務之急是要采取靈活的宏觀調控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保持金融市場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避免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和失業率上升,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空間,維護社會穩定。(宣傳處)
與會老同志談了各自的學習體會。程煒認為,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具有重大意義。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非常重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關系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前,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開始的。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志的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物質生活水平,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另一方面,30年后的今天,一家一戶的小規模農業經營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因此,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程煒談到,在當前國際金融風暴的背景下,十七屆三中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具有深遠意義。應對國際金融風暴,關鍵是要把國內的事辦好。“三農”問題,關系農業農村發展,關系農民增收,直接影響國內消費需求。當前,外貿增長速度下降,且國際金融危機將持續一段時間,保持國內消費增長就成為抵御國際金融風暴的“防火墻”。因此,十七屆三中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是抓住了根本問題。
魏民認為,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村困難群眾還比較多,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是一方面公共財政要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要減少農業人口,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業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陳祖耀提出,繁榮農村消費市場,除了提高農民收入外,還要開發適合農村現狀和農民需求、價廉物美的產品。政府財政要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做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啟動農民消費提供基礎條件。
李加種認為,在整體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國內消費需求短期內大幅提高有相當困難。當務之急是要采取靈活的宏觀調控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保持金融市場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避免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和失業率上升,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空間,維護社會穩定。(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