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次建言 20年執著追求
——申遺背后的浙江民建人
發布時間:2019-11-25 12:02:58
|
作者:
2019年7月6日,阿塞拜疆巴庫,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傳來喜訊,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佳音傳來,20年來為申遺奔走呼吁的浙江民建人無不歡欣鼓舞。
世界遺產,是國際公認的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領域的世界金名片。1999年,中國經過15年申遺,已經有一半以上省擁有23處世界遺產,而浙江仍為零,同時加快城市化與保護歷史遺產的矛盾日益凸顯。當年,浙江強力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浙江民建人建言獻策的重心逐漸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文化建設領域。
1999年下半年,《浙江市場導報》頭版整版刊發了民建會員撰寫的報道《西湖何時能成為“世界遺產”》,隨后連發七組文章,專家座談,學者發聲,市民熱議,杭州市政府表示西湖申遺正式拉開序幕。《光明日報》稱“這是西湖申遺的第一聲春雷”。
接著,浙江民建人對申遺的關注目光,從西湖擴大到整個浙江,10年10次建言——
2000年2月,民建省委會向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報送《關于加快申報世界遺產 樹立文化大省標志的建議》,提出發揮浙江良渚遺址群、西湖、普陀山、雁蕩山、楠溪江等項目優勢,正式啟動申遺,早日實現浙江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省領導及時作出批示,有關市、縣和部門認真研究,制定規劃,積極組織實施。12月,《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綱要(2001——2020)》提出到2020年浙江爭取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2001年2月,省政協八屆四次大會,吳國華、陳小平兩位委員代表民建省委會作大會發言,提出近期重點推出蘇浙合作的江南水鄉古鎮(浙江有南潯、西塘和烏鎮)項目,盡快規劃良渚遺址國家公園等建議,爭取到2020年浙江有3~5處世界遺產。會后被列為省政協主席督辦的一號重點提案。11月,省建設廳正式向國家建設部上報江南水鄉古鎮,這是浙江第一個申遺文本。2014年,浙江南潯水鄉古鎮作為大運河項目的組成部分申遺成功。2015年,國家把江南水鄉古鎮項目范圍從6個擴大到10多個鎮,爭取盡快申遺。
2002年1月,省政協八屆五次大會,時任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程煒提出關于建立申遺專項資金的建議。經分管副省長批示、省財政廳主辦,安排了用于申遺的專項資金。
2003年1月,在省政協九屆一次大會上,民建省委會追蹤建議,把申遺列為遺產地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抓好江南水鄉古鎮、良渚遺址、西湖等重點項目,同時啟動“非物質”遺產的研究和申報。同年,鑒于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都是兩處合并申遺成功的經驗,省委會信息建議“良渚遺址-西湖”合并申遺,對改進申遺組織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意見。5月,省委會向時任省長呂祖善專報三點申遺建議。7月,省政協將民建界省政協委員提出的申遺四點建議以信息專報形式報中共浙江省委。這些建議有效助推了我省申遺工作。
2004年3月,全國政協十屆二次大會,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主委吳國華遞交了《關于優先考慮浙江項目申報世界遺產的建議》。10月,國家文物局的答復給予了積極回應。2005年2月,省政協九屆三次大會,針對28屆世界遺產大會《蘇州決定》后的新形勢,民建省委會提出申遺新對策,對我省下一步申遺工作建言獻策。2008年1月,時任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黃小杭在省政協十屆一次大會上,作了《迎接浙江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的大會發言,提出浙江申遺的三個梯隊方案……
浙江民建人為申遺的努力,遠不止這十年、這十次。回望二十年,浙江世界遺產從零,到2010年丹霞地貌、2011年西湖、2014年大運河、2019年杭州良渚遺址,共4個項目先后榮登世界遺產,這期間,時時處處都有浙江民建人孜孜以求、建言獻策、奔走呼吁的身影。
——摘自《聯誼報》2019年8月8日第三版
世界遺產,是國際公認的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領域的世界金名片。1999年,中國經過15年申遺,已經有一半以上省擁有23處世界遺產,而浙江仍為零,同時加快城市化與保護歷史遺產的矛盾日益凸顯。當年,浙江強力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浙江民建人建言獻策的重心逐漸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文化建設領域。
1999年下半年,《浙江市場導報》頭版整版刊發了民建會員撰寫的報道《西湖何時能成為“世界遺產”》,隨后連發七組文章,專家座談,學者發聲,市民熱議,杭州市政府表示西湖申遺正式拉開序幕。《光明日報》稱“這是西湖申遺的第一聲春雷”。
接著,浙江民建人對申遺的關注目光,從西湖擴大到整個浙江,10年10次建言——
2000年2月,民建省委會向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報送《關于加快申報世界遺產 樹立文化大省標志的建議》,提出發揮浙江良渚遺址群、西湖、普陀山、雁蕩山、楠溪江等項目優勢,正式啟動申遺,早日實現浙江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省領導及時作出批示,有關市、縣和部門認真研究,制定規劃,積極組織實施。12月,《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綱要(2001——2020)》提出到2020年浙江爭取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2001年2月,省政協八屆四次大會,吳國華、陳小平兩位委員代表民建省委會作大會發言,提出近期重點推出蘇浙合作的江南水鄉古鎮(浙江有南潯、西塘和烏鎮)項目,盡快規劃良渚遺址國家公園等建議,爭取到2020年浙江有3~5處世界遺產。會后被列為省政協主席督辦的一號重點提案。11月,省建設廳正式向國家建設部上報江南水鄉古鎮,這是浙江第一個申遺文本。2014年,浙江南潯水鄉古鎮作為大運河項目的組成部分申遺成功。2015年,國家把江南水鄉古鎮項目范圍從6個擴大到10多個鎮,爭取盡快申遺。
2002年1月,省政協八屆五次大會,時任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程煒提出關于建立申遺專項資金的建議。經分管副省長批示、省財政廳主辦,安排了用于申遺的專項資金。
2003年1月,在省政協九屆一次大會上,民建省委會追蹤建議,把申遺列為遺產地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抓好江南水鄉古鎮、良渚遺址、西湖等重點項目,同時啟動“非物質”遺產的研究和申報。同年,鑒于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都是兩處合并申遺成功的經驗,省委會信息建議“良渚遺址-西湖”合并申遺,對改進申遺組織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意見。5月,省委會向時任省長呂祖善專報三點申遺建議。7月,省政協將民建界省政協委員提出的申遺四點建議以信息專報形式報中共浙江省委。這些建議有效助推了我省申遺工作。
2004年3月,全國政協十屆二次大會,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主委吳國華遞交了《關于優先考慮浙江項目申報世界遺產的建議》。10月,國家文物局的答復給予了積極回應。2005年2月,省政協九屆三次大會,針對28屆世界遺產大會《蘇州決定》后的新形勢,民建省委會提出申遺新對策,對我省下一步申遺工作建言獻策。2008年1月,時任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黃小杭在省政協十屆一次大會上,作了《迎接浙江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的大會發言,提出浙江申遺的三個梯隊方案……
浙江民建人為申遺的努力,遠不止這十年、這十次。回望二十年,浙江世界遺產從零,到2010年丹霞地貌、2011年西湖、2014年大運河、2019年杭州良渚遺址,共4個項目先后榮登世界遺產,這期間,時時處處都有浙江民建人孜孜以求、建言獻策、奔走呼吁的身影。
——摘自《聯誼報》2019年8月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