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會史微課堂·第13課】民建歷史轉折點:響應中共“五一口號”
發布時間:2019-11-25 12:20:48
|
作者:
1948年上半年,解放戰爭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人民解放軍取得節節勝利,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中國曾經面臨的“兩種命運、兩種前途”抉擇,此時已涇渭分明。毛澤東考慮,已是對外公布共產黨人政治主張、提出新中國政權藍圖的時候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聯合政府的行動綱領。口號共有23條,其中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號召“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及其他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奮斗。”一條是號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當時,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因受到國民黨迫害大多躲避在上海或香港。5月2日,在香港的李濟深、沈鈞儒與各民主黨派代表歡聚一堂,對“五一口號”進行了討論。5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濟深、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促進會馬敘倫、王紹鏊,中國致公黨陳其尤,中國農工民主黨彭澤民,中國人民救國會李章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蔡廷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譚平山,無黨派郭沫若,在香港聯合致電毛澤東,盛贊中共“五一口號”,并通電全國響應(簡稱“五月五日通電”)。5月7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積極響應“五一口號”。5月23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在秘密召開的常務理監事會議上作出決議:“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孫起孟為駐港代表,同中共駐港負責人及其他民主黨派駐港負責人保持聯系。”
這個決議,是民建在發展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民建政治立場、政治綱領的轉折。它實際上宣布民建放棄了最初成立時“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在國共兩黨的激烈斗爭中,最終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團結合作的立場。這一事件,為以后民建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正確的思想基礎。
響應中共“五一口號”,也是各民主黨派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國多黨合作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道路,揭開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聯合政府的行動綱領。口號共有23條,其中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號召“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及其他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奮斗。”一條是號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當時,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因受到國民黨迫害大多躲避在上海或香港。5月2日,在香港的李濟深、沈鈞儒與各民主黨派代表歡聚一堂,對“五一口號”進行了討論。5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濟深、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促進會馬敘倫、王紹鏊,中國致公黨陳其尤,中國農工民主黨彭澤民,中國人民救國會李章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蔡廷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譚平山,無黨派郭沫若,在香港聯合致電毛澤東,盛贊中共“五一口號”,并通電全國響應(簡稱“五月五日通電”)。5月7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積極響應“五一口號”。5月23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在秘密召開的常務理監事會議上作出決議:“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孫起孟為駐港代表,同中共駐港負責人及其他民主黨派駐港負責人保持聯系。”
這個決議,是民建在發展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民建政治立場、政治綱領的轉折。它實際上宣布民建放棄了最初成立時“不右傾、不左袒”的中間路線,在國共兩黨的激烈斗爭中,最終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共團結合作的立場。這一事件,為以后民建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正確的思想基礎。
響應中共“五一口號”,也是各民主黨派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國多黨合作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道路,揭開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