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的堅守
——寫給《浙江民建》創刊30周年
發布時間:2019-11-25 12:11:49
|
作者: 謝小兵
2019年,《浙江民建》迎來了創刊30周年。創刊以來,《浙江民建》廣泛宣傳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多維度反映參政黨工作職能,全身心致力于思想政治建設,很好承擔起了加強民建組織和廣大會員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30載沐風櫛雨,30年春華秋實,《浙江民建》承載著幾代民建人的共同記憶,成為浙江民建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30年不算長。但對一份期刊來說,已是不短的歷程。因為工作關系,近20年來,我在多個工作崗位上編撰過多種期刊、簡報,也訂閱過、翻看過眾多讀物。這其中,結緣最深的就是《浙江民建》。從2008年進入民建機關以來,總是期待著與每一期《浙江民建》相遇,總是迫不及待地翻找衢州民建內容,總是不厭其煩地品讀里面的好文章。對我來說,《卷首語》堅定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要聞》里的領導講話是一堂很好的思想政治課,《理論研究》幫助我接近參政黨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會員風采》和《工作交流》讓我學有榜樣,而《民建史話》和《征文選登》讓我始終不忘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每一次捧起《浙江民建》,都是對家園的回望,對未來的向往,也是對初心的堅守。
《浙江民建》用民建人的視角去觀察、思考和發聲,也以高品位民建人的標準來行文和辦刊。從選稿到定稿,文圖合成、版面設計、印刷制作,每一個環節盡善盡美。在這里,不僅可以讀到規范、嚴謹的通稿、政論,而且可以讀到有質量的《隨筆散文》。這些優美的文字和輕快的節奏無聲又有力地影響著讀者,打動著人心。
十多年前,我在《浙江民建》上讀到了湖州市委會副主委李鈺的《漫步西塘》,一時驚詫于文字之美和情感之細,想不到民主黨派的領導人也有這么好的文筆,想不到參政黨的宣傳陣地也發這樣的美文。后來,我也試著將自己在鄉鎮掛職的《芳村印象》兩篇和一些調研學習隨想投往編輯部,竟然也一一刊出。從這里,我也看出,《浙江民建》很好兼顧了政治性、知識性、可讀性,并將它們有機融合。唯有如此,才能驅使讀者欣賞它,愛上它。
這個時代是喧囂和浮躁的,是快節奏和強壓力的。一直以來,《浙江民建》編輯同志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呈現給全省民建人高質量的作品。這里面,有責任,有擔當,有奉獻,更有始終不曾更改的初心。這份顏值與實力并存的刊物,能為小伙伴帶來閱讀的快樂。在民建機關的十幾年,我也感謝有她的始終陪伴。
我常想,如果能夠增強互動性,縮短編輯和讀者、組織和會員間距離,或是在傳統閱讀基礎上,特設掃描二維碼開通在線聽,擴大分享和傳播。也許,會有更多人了解民建,關注民建,受益民建,愛上民建。這不失為傳承民建優良傳統,做好會員思想引領的好路子。
(作者系衢州市委會秘書長)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30年不算長。但對一份期刊來說,已是不短的歷程。因為工作關系,近20年來,我在多個工作崗位上編撰過多種期刊、簡報,也訂閱過、翻看過眾多讀物。這其中,結緣最深的就是《浙江民建》。從2008年進入民建機關以來,總是期待著與每一期《浙江民建》相遇,總是迫不及待地翻找衢州民建內容,總是不厭其煩地品讀里面的好文章。對我來說,《卷首語》堅定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要聞》里的領導講話是一堂很好的思想政治課,《理論研究》幫助我接近參政黨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會員風采》和《工作交流》讓我學有榜樣,而《民建史話》和《征文選登》讓我始終不忘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每一次捧起《浙江民建》,都是對家園的回望,對未來的向往,也是對初心的堅守。
《浙江民建》用民建人的視角去觀察、思考和發聲,也以高品位民建人的標準來行文和辦刊。從選稿到定稿,文圖合成、版面設計、印刷制作,每一個環節盡善盡美。在這里,不僅可以讀到規范、嚴謹的通稿、政論,而且可以讀到有質量的《隨筆散文》。這些優美的文字和輕快的節奏無聲又有力地影響著讀者,打動著人心。
十多年前,我在《浙江民建》上讀到了湖州市委會副主委李鈺的《漫步西塘》,一時驚詫于文字之美和情感之細,想不到民主黨派的領導人也有這么好的文筆,想不到參政黨的宣傳陣地也發這樣的美文。后來,我也試著將自己在鄉鎮掛職的《芳村印象》兩篇和一些調研學習隨想投往編輯部,竟然也一一刊出。從這里,我也看出,《浙江民建》很好兼顧了政治性、知識性、可讀性,并將它們有機融合。唯有如此,才能驅使讀者欣賞它,愛上它。
這個時代是喧囂和浮躁的,是快節奏和強壓力的。一直以來,《浙江民建》編輯同志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呈現給全省民建人高質量的作品。這里面,有責任,有擔當,有奉獻,更有始終不曾更改的初心。這份顏值與實力并存的刊物,能為小伙伴帶來閱讀的快樂。在民建機關的十幾年,我也感謝有她的始終陪伴。
我常想,如果能夠增強互動性,縮短編輯和讀者、組織和會員間距離,或是在傳統閱讀基礎上,特設掃描二維碼開通在線聽,擴大分享和傳播。也許,會有更多人了解民建,關注民建,受益民建,愛上民建。這不失為傳承民建優良傳統,做好會員思想引領的好路子。
(作者系衢州市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