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建探索‘網上民建·云履職’的做法很好,倡導各地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打造民建建言資政平臺,打通會員履職最后一公里。”3月31日,省政協副主席、省委會主委陳小平對杭州市委會利用互聯網開展“云活動”推動“云履職”表示了充分肯定。
自疫情發生以來,杭州市委會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眾志成誠,抗擊疫情,積極捐款捐物,及時開展走訪調研,參與助企指導,助力復工復產,收集社情民意,有力推動了杭州防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認真做好疫情期間的會務工作,杭州市委會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市基層組織、專委會和政協民建界別小組中嘗試推行“云活動”的新型活動方式,推動黨派在疫情期間履職工作不放松。
利用互聯網開展“云活動”推動“云履職”是基層組織和專委會活動方式的創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能夠提高會員參與率,增強會員歸屬感。必將在非常時期極大地方便會員們及時溝通交流,了解大家在疫情防控方面參與的工作及復工復產和生活中的問題與需求,確保日常學習、會務工作氛圍不淡、節奏不變、力度不減。
先行探索
民建江干區八支部是率先通過“云會議”方式組織支委班子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學習的基層組織。雖說是支部班子召開的“小”會議,但對于組織者來說,一點也不輕松。從提出思路到通知大家提前熟悉軟件,從預約安排會議時間到收集準備學習材料,支委班子一連忙了好幾天。支部主委是一名律師,她很感慨,“盡管是云會議,但籌備過程就跟我做庭前準備工作是一樣的,所有環節都得考慮周到。”
適時推廣
市委會經研究,認為江干區八支部的云會議的形式非常適合疫情期間各級組織開展會務活動,立即制定推廣方案,選取了部分條件適合的基層組織、專委會和政協界別小組進行了試點。如市屬二、四、六支部通過舉辦“云活動”開展主題議政。這幾個支部都是2019年調整新建的,支部成員年輕且有活力,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云”議政活動期間,來自建設工程領域、商貿業和市直機關的會員齊齊到場,紛紛立足本職建言獻策,會后支部及時將線上的討論成果總結轉化為立論鮮明的社情民意信息。再如為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助力“兩戰全勝”的優勢和力量,市委會也把市政協民建界別小組會議“搬”到了線上,委員們就兩會大會發言、集體提案和個人提案選題進行了交流發言,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戰贏”,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健康發展,切實推動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動數字治理等方面開展了深入探討。民建西湖區基層委借鑒“云業務”“宅經濟”等新模式,聯合多家單位成功舉辦“疫后產業應對思考直播論壇”,邀請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直播,分享他們身處“困境”時采取的“智慧”之策和實踐經驗。活動當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業面對的挑戰及應對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創業機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法律服務業變化”等分論壇同時推出,50位企業家、投資人、律師、法務工作者和法學學者在線獨立直播,分別聚焦當前形勢下的產業發展、經濟轉型,深度闡述觀點,共同為廣大網友呈現了一場知識和思想的盛宴,參與收聽互動超過2萬人次。民建青工委、外聯委等專委會、富陽區支部、環保支部、市屬一支部、江干區二支部等基層組織也都紛紛開展“云”上議政,大家認為,“在此決勝‘兩戰’的關鍵期,參政黨一定要積極履職,發揮應有的作用。”
形式多樣
會議學習交流。對“云活動”形式進行的會議,以班子成員集合為主、會員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目前開展的“云活動”主會場大都設在民建杭州市委會機關或基層組織的“民建之家”,式
會領導和班子成員在主會場通過“釘釘軟件-群視頻會議”或騰訊會議系統向大家通報市委會近期工作,會員們或在單位、或在家里、或在出差路上,都能積極參會踴躍發言,圍繞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進行發言互動。
微信小程序。民建杭州市委會還開發了《民建服務》微信平臺,提供八項服務:供需發布、政策速遞、融資服務、財稅服務、法律服務、產業服務、其他服務和復工復產,八個服務項目分別由相關特長的會員組成小組進行支持,在后臺為廣大會員企業提供服務,起到會內互幫互肋助的作用。
線上愛心義賣。利用會員企業的網上營銷窗口,為民建會員企業搭建在線營銷平臺,幫助支持會員企業復工復產,參與義賣活動的銷售額50%用于捐款,奉獻愛心。
會員們通過各種形式的“云活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及時了解市委會關于“兩戰全勝”的文件精神和收集復工復產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上報社情民意信息近30余篇,活動成效明顯。大家認為這樣的活動形式很科技,很現代,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組織有溫暖和力量,成員間相互問候又有濃濃的情誼,覺得很親切。
啟發思考
此次疫情期間利用互聯網開展“云活動”,是確保年度工作在疫情防控時期順利推進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會員因各種主客觀原因,參與率和參會率不高一直是困擾組織建設中的老大難問題,因此“云活動”也是為破解老大難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和實現路徑。互聯網時代,參政黨履職工作要與科技手段緊密結合,打破時空限制,提高了會員對黨派工作的參與,增加了組織凝聚力,實現了履職便捷化和高效化,保持和煥發了組織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