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與對策建議
發布時間:2020-08-06 15:56:55
|
作者: 鄭亞莉 戴小紅 張若洲
疫情對跨境電商帶來哪些影響?
疫情爆發初期。主要影響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因疫情導致的倉庫停運。因防疫需要,電商倉庫被封,導致貨物大量囤積。二是國外訂單難以履約的違約風險。由于貨物無法交付,海外消費者“撤單拒收”現象明顯增多,國外電商平臺也未針對新冠疫情提出賣家支持政策,多的賣家被采取強制下架、罰款等措施,對企業品牌造成打擊。
一級應急響應時期。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運力受限。二是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三是國內外供應鏈不通暢。中外運杭州分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受各國防疫管控影響,疫情期間出口貨量平均業載為45噸,較非疫情時期降幅超70%,包機單架次營收為非疫情期間的25%左右。
境外疫情蔓延時期。“一級應急響應”降級,將對跨境電商運營策略和商業模式帶來深遠的影響:一是在跨境出口方面,國際供應鏈數字化賦能成為新趨勢。境外疫情高發,市場活躍度下降,國內跨境電商供應鏈壓力相對較小。以此為契機,企業可抓緊調整國際供應鏈布局,時對海外倉貨量進行調整,實現供應鏈升級。二是在跨境進口方面,線上線下融合成為開拓國內市場突破口。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借助新營銷形式,加大對新消費場景的滲透,推動優質進口產品打入國內市場。三是結合境內外消費市場新趨勢,C2M模式成為企業拓市新引擎。電商企業應把握趨勢,加強對消費者(C端)數據的挖掘,通過數據分析來倒逼產品設計和投放(M端),實現上游數據改造下游供應鏈。
如何推動我省跨境電商實現新發展?
加大對電商物流的支持力度。重點從“運力恢復”和“倉儲支持”兩個方面疏通電商物流。在運力方面,聯合交通部門對物流車輛提供綠色通道、減免路費等政策,加強與各國溝通,協調國際物流通道;在倉儲方面,要充分肯定樂鏈的“全球中心倉”模式,在海關監管“1210”模式下,探索建立基于國內保稅倉的供應鏈倉儲體系。通過與海關系統的數字化接軌,高效調配倉儲貨物,暢通物流通道,實現跨境電商“陽光化”。
強化對跨境電商拓市場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疫情期間,設置專項補貼對跨境電商以下環節予以支持:一是企業在自建平臺、第三方平臺上的店鋪運維費;二是對傳統外貿企業入駐跨境電商平臺給予補貼;三是企業跨境電商人才培訓費用;四是跨境電商倉儲、物流費用。
加大對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推廣的力度。跨境電商企業要充分借助5G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運用主播帶貨、虛擬購物、社交營銷等新形式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跨境電商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門應大力宣傳推廣跨境電商新模式,在全省范圍內舉辦各類電商新知識巡回培訓,提高各地相關負責人和企業對跨境電商“新認識”。
加大對跨境電商新規則的探索。充分利用浙江跨境電商綜試區、eWTP等制度平臺“先行先試”優勢,依據電商企業實際需求探索貿易規則和商業模式創新。
(本材料轉化為省委會專題調研報告報中共省委、省政府,獲兩位省領導批示。)
疫情爆發初期。主要影響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因疫情導致的倉庫停運。因防疫需要,電商倉庫被封,導致貨物大量囤積。二是國外訂單難以履約的違約風險。由于貨物無法交付,海外消費者“撤單拒收”現象明顯增多,國外電商平臺也未針對新冠疫情提出賣家支持政策,多的賣家被采取強制下架、罰款等措施,對企業品牌造成打擊。
一級應急響應時期。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運力受限。二是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三是國內外供應鏈不通暢。中外運杭州分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受各國防疫管控影響,疫情期間出口貨量平均業載為45噸,較非疫情時期降幅超70%,包機單架次營收為非疫情期間的25%左右。
境外疫情蔓延時期。“一級應急響應”降級,將對跨境電商運營策略和商業模式帶來深遠的影響:一是在跨境出口方面,國際供應鏈數字化賦能成為新趨勢。境外疫情高發,市場活躍度下降,國內跨境電商供應鏈壓力相對較小。以此為契機,企業可抓緊調整國際供應鏈布局,時對海外倉貨量進行調整,實現供應鏈升級。二是在跨境進口方面,線上線下融合成為開拓國內市場突破口。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借助新營銷形式,加大對新消費場景的滲透,推動優質進口產品打入國內市場。三是結合境內外消費市場新趨勢,C2M模式成為企業拓市新引擎。電商企業應把握趨勢,加強對消費者(C端)數據的挖掘,通過數據分析來倒逼產品設計和投放(M端),實現上游數據改造下游供應鏈。
如何推動我省跨境電商實現新發展?
加大對電商物流的支持力度。重點從“運力恢復”和“倉儲支持”兩個方面疏通電商物流。在運力方面,聯合交通部門對物流車輛提供綠色通道、減免路費等政策,加強與各國溝通,協調國際物流通道;在倉儲方面,要充分肯定樂鏈的“全球中心倉”模式,在海關監管“1210”模式下,探索建立基于國內保稅倉的供應鏈倉儲體系。通過與海關系統的數字化接軌,高效調配倉儲貨物,暢通物流通道,實現跨境電商“陽光化”。
強化對跨境電商拓市場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疫情期間,設置專項補貼對跨境電商以下環節予以支持:一是企業在自建平臺、第三方平臺上的店鋪運維費;二是對傳統外貿企業入駐跨境電商平臺給予補貼;三是企業跨境電商人才培訓費用;四是跨境電商倉儲、物流費用。
加大對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推廣的力度。跨境電商企業要充分借助5G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運用主播帶貨、虛擬購物、社交營銷等新形式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跨境電商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門應大力宣傳推廣跨境電商新模式,在全省范圍內舉辦各類電商新知識巡回培訓,提高各地相關負責人和企業對跨境電商“新認識”。
加大對跨境電商新規則的探索。充分利用浙江跨境電商綜試區、eWTP等制度平臺“先行先試”優勢,依據電商企業實際需求探索貿易規則和商業模式創新。
(本材料轉化為省委會專題調研報告報中共省委、省政府,獲兩位省領導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