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和諧謀發展 開拓創新展活力 扎實做好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發布時間:2009-12-08 14:59:34
|
作者: 杭州市委會
自2006年換屆以來,杭州市委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民建省委會的領導下,認清形勢,把握機遇,緊緊扭住基層組織建設這個基礎,把它擺在加強自身建設的突出位置,通過加強領導,穩步推進,優化結構,夯實基礎,不斷整合資源,調整思路,使會的組織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1.會員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會員的行業分布從以往比較單一的企事業單位向高科技企業、中介服務、高校等多個行業發展,工作領域也擴大到經濟、金融、房產、電子商務、貿易、保險和法律等多個領域。由于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新社會階層的出現,新階層人士要求入會的人數逐年增加。目前非公經濟會員人數已達到264人,占會員總數的18.7%。
2.基層組織發生顯著變化。包括:總支的功能、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按計劃經濟時代行業歸口管理,并與行業主管局黨委掛鉤組建起來的行業支部逐漸萎縮,一些企業支部名存實亡;支部活動方面,質量不高,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3.會員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顯著變化。年青會員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普遍對形式主義的東西和灌輸式的宣傳模式表示反感,已經無法滿足于老一代“聽、跟、走”的思維方式,而表現出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反思色彩,民主和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尤為關注。會員政治責任感增強,關心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關心本黨派的事業發展,顯示出很強的參與愿望和組織認同感。
二、破解難題找對策,夯實基礎求發展,在強化“三結合”上下功夫
市委會從基層組織建設中最突出、會員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總支建設、結合支部結構調整、結合會員發展,以“三結合”帶動基層組織創新發展。
加快總支發展。新形勢下,城區總支已逐漸成為城區多黨合作格局中民主黨派展示自我形象、發揮作用的主要平臺。市委會將加快城區總支建設速度作為工作重點,在2007年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先后在沒有建立總支的城區組建了民建西湖區總支、江干區總支,完成了市區主要城區的總支建設。同時,對已成立的總支進行總支班子換屆,充實力量,完善結構;進一步規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強總支之間的交流與聯絡,提升總支地位。
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城區黨委統戰部門的聯系,采取上門走訪、交換意見、溝通聯絡等多種形式,就支部分設、總支換屆、推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等具體工作,積極爭取城區黨委統戰部門對總支工作的支持,幫助總支解決人、財、物上的困難,為加快總支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工作條件。
加快支部結構調整。在推進總支建設的同時,市委會還將通過幾年的努力,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城區支部進行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市委會共有7個城區總支部,所轄基層支部27個,共有會員595人,占會員總數的42.1%。自去年以來,已先后對西湖區、江干區、拱墅區、濱江區、蕭山區等10余個支部進行重新劃分和編排,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拆分原規模較大的城區支部,使支部會員人數保持適當規模,并以序數編排總支所轄支部;二是合理搭配已作政治安排的政府機關任職會員、民營企業家等骨干會員的力量;三是使更多熱心會務、且年齡相對年輕的會員走上支部領導崗位,經受鍛煉,接受培養;四是積極鼓勵一些熱心會務和社會公益事業、關愛老同志、樂于奉獻的民營企業家到所在區的老年支部勇挑重擔,擔任支部主任,發揮核心作用;五是加強會內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搞好后備干部隊伍的動態管理,及時補充吸收。
探索組建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興行業、產業支部及特色領域支部。近年來,我會在民營企業、社會中介機構、房地產業、IT產業、倉儲物流業、旅游業等產業內陸續發展了一些會員。針對基層支部組織形式的變化,我會采取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調整措施,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和自身建設的需要。例如,適時組建一些新興行業、產業支部、社區支部及特色領域支部。去年,我會經過多方努力,爭取采荷社區黨委的支持,對近10年幾乎處于癱瘓狀態的水泵廠支部進行重組和調整,重新組建社區支部,劃歸城區總支管理。這個支部組建以后,今年已開展了6次有主題的活動,吸引了全體會員的參加。在支部分設中,我們又較好地解決了原高新支部會員屬地化的問題,將會員分屬于兩個城區的支部根據屬地化管理原則一分為二,分別建立西湖區四支部和濱江區三支部,使多年沉積的歷史遺留問題得以解決,得到了兩個城區統戰部和會員的充分肯定。在中共杭州師范大學黨委的支持下,成立民建杭師大支部,成為我會建立的第一個高校支部,填補了在高校組織建設上的空白。
加快兩支基本隊伍的建設。在組織發展中,更加注重質量,注意吸收高層次、高學歷人才,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和政府部門公務員的發展人數比往年有所增加,會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明顯改善。僅去年以來,共發展新會員89人,平均年齡為38.28歲,其中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45人、政府部門公務員19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6人。在發展中,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嚴把關、重程序,注重把好入口關,強化考察。對要求入會的對象上門考察,聽取會員所在單位黨委部門的意見,宣傳民建,贏得了發展的主動權。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士,市委會領導親自參加考察,加強與這些代表性人士的溝通,增進了解。
三、注重實際抓落實,加強基層組織制度建設,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市委會出臺了《民建杭州市委會“先進支部”考評細則》和《進一步加強總支部工作意見》(試行)兩個文件,旨在形成明確的制度,開展創建“先進支部”的活動,進一步加強總支建設。從學習好、團結好、參政議政好、社會服務好、宣傳工作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好、會員活動出席率好、活動形式創新好、會員本職工作履行好、制度建設好10個方面指導支部開展活動,以此為契機,抓典型、樹先進,以點帶面,進一步增強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關于進一步加強總支部工作意見》(試行),明確了總支的基本任務、具體職責,其與支部、城區統戰部、城區人大、政協的關系。為定期了解基層組織情況,常委會建立了聽取總支工作匯報制度,每次常委會上安排一個總支匯報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幫助總支分析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過一系列舉措,推進總支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委會領導、機關干部聯系基層組織的制度,發放新的支部工作手冊;定期召開總支、支部主任工作會議,加強對總支、支部工作的指導與檢查。去年底,市委會召開全市基層組織建設研討會。22個支部提供了27篇研討文章,13位基層組織代表作大會發言,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在優化基層組織結構,創新基層組織形式,增強基層組織活力方面開拓了思路。
一、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1.會員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會員的行業分布從以往比較單一的企事業單位向高科技企業、中介服務、高校等多個行業發展,工作領域也擴大到經濟、金融、房產、電子商務、貿易、保險和法律等多個領域。由于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新社會階層的出現,新階層人士要求入會的人數逐年增加。目前非公經濟會員人數已達到264人,占會員總數的18.7%。
2.基層組織發生顯著變化。包括:總支的功能、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按計劃經濟時代行業歸口管理,并與行業主管局黨委掛鉤組建起來的行業支部逐漸萎縮,一些企業支部名存實亡;支部活動方面,質量不高,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3.會員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顯著變化。年青會員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普遍對形式主義的東西和灌輸式的宣傳模式表示反感,已經無法滿足于老一代“聽、跟、走”的思維方式,而表現出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反思色彩,民主和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尤為關注。會員政治責任感增強,關心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關心本黨派的事業發展,顯示出很強的參與愿望和組織認同感。
二、破解難題找對策,夯實基礎求發展,在強化“三結合”上下功夫
市委會從基層組織建設中最突出、會員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總支建設、結合支部結構調整、結合會員發展,以“三結合”帶動基層組織創新發展。
加快總支發展。新形勢下,城區總支已逐漸成為城區多黨合作格局中民主黨派展示自我形象、發揮作用的主要平臺。市委會將加快城區總支建設速度作為工作重點,在2007年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先后在沒有建立總支的城區組建了民建西湖區總支、江干區總支,完成了市區主要城區的總支建設。同時,對已成立的總支進行總支班子換屆,充實力量,完善結構;進一步規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強總支之間的交流與聯絡,提升總支地位。
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城區黨委統戰部門的聯系,采取上門走訪、交換意見、溝通聯絡等多種形式,就支部分設、總支換屆、推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等具體工作,積極爭取城區黨委統戰部門對總支工作的支持,幫助總支解決人、財、物上的困難,為加快總支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工作條件。
加快支部結構調整。在推進總支建設的同時,市委會還將通過幾年的努力,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城區支部進行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市委會共有7個城區總支部,所轄基層支部27個,共有會員595人,占會員總數的42.1%。自去年以來,已先后對西湖區、江干區、拱墅區、濱江區、蕭山區等10余個支部進行重新劃分和編排,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拆分原規模較大的城區支部,使支部會員人數保持適當規模,并以序數編排總支所轄支部;二是合理搭配已作政治安排的政府機關任職會員、民營企業家等骨干會員的力量;三是使更多熱心會務、且年齡相對年輕的會員走上支部領導崗位,經受鍛煉,接受培養;四是積極鼓勵一些熱心會務和社會公益事業、關愛老同志、樂于奉獻的民營企業家到所在區的老年支部勇挑重擔,擔任支部主任,發揮核心作用;五是加強會內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搞好后備干部隊伍的動態管理,及時補充吸收。
探索組建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興行業、產業支部及特色領域支部。近年來,我會在民營企業、社會中介機構、房地產業、IT產業、倉儲物流業、旅游業等產業內陸續發展了一些會員。針對基層支部組織形式的變化,我會采取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調整措施,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和自身建設的需要。例如,適時組建一些新興行業、產業支部、社區支部及特色領域支部。去年,我會經過多方努力,爭取采荷社區黨委的支持,對近10年幾乎處于癱瘓狀態的水泵廠支部進行重組和調整,重新組建社區支部,劃歸城區總支管理。這個支部組建以后,今年已開展了6次有主題的活動,吸引了全體會員的參加。在支部分設中,我們又較好地解決了原高新支部會員屬地化的問題,將會員分屬于兩個城區的支部根據屬地化管理原則一分為二,分別建立西湖區四支部和濱江區三支部,使多年沉積的歷史遺留問題得以解決,得到了兩個城區統戰部和會員的充分肯定。在中共杭州師范大學黨委的支持下,成立民建杭師大支部,成為我會建立的第一個高校支部,填補了在高校組織建設上的空白。
加快兩支基本隊伍的建設。在組織發展中,更加注重質量,注意吸收高層次、高學歷人才,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和政府部門公務員的發展人數比往年有所增加,會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明顯改善。僅去年以來,共發展新會員89人,平均年齡為38.28歲,其中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45人、政府部門公務員19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6人。在發展中,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嚴把關、重程序,注重把好入口關,強化考察。對要求入會的對象上門考察,聽取會員所在單位黨委部門的意見,宣傳民建,贏得了發展的主動權。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士,市委會領導親自參加考察,加強與這些代表性人士的溝通,增進了解。
三、注重實際抓落實,加強基層組織制度建設,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市委會出臺了《民建杭州市委會“先進支部”考評細則》和《進一步加強總支部工作意見》(試行)兩個文件,旨在形成明確的制度,開展創建“先進支部”的活動,進一步加強總支建設。從學習好、團結好、參政議政好、社會服務好、宣傳工作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好、會員活動出席率好、活動形式創新好、會員本職工作履行好、制度建設好10個方面指導支部開展活動,以此為契機,抓典型、樹先進,以點帶面,進一步增強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關于進一步加強總支部工作意見》(試行),明確了總支的基本任務、具體職責,其與支部、城區統戰部、城區人大、政協的關系。為定期了解基層組織情況,常委會建立了聽取總支工作匯報制度,每次常委會上安排一個總支匯報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幫助總支分析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過一系列舉措,推進總支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委會領導、機關干部聯系基層組織的制度,發放新的支部工作手冊;定期召開總支、支部主任工作會議,加強對總支、支部工作的指導與檢查。去年底,市委會召開全市基層組織建設研討會。22個支部提供了27篇研討文章,13位基層組織代表作大會發言,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在優化基層組織結構,創新基層組織形式,增強基層組織活力方面開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