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史微課堂·第21課】帶動工商業改造,推動公私合營
發布時間:2021-02-01 17:51:21
|
作者:
1952年底,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簡稱“一化三改造”,一化就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造就是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民建組織會員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幫助會員在思想上適應所有制變革的要求,行動上配合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部署。
在改造過程中,民建積極做好“一教育、二代表”工作,發揮了特殊的歷史作用。一教育,就是組織會員認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培養工商業者會員成為工商界中的骨干分子,在社會主義改造中發揮帶頭、模范、橋梁作用;二代表,就是反映和代表工商業者的合法利益和要求,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有關政策問題。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以公私合營來說,先將條件成熟的、企業規模大的采取“采蘋果”式,一個一個公私合營,然后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如“摘葡萄”式,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1952年前后公私合營的企業主要以工業為主,其中民建成員經營的企業占絕大多數。1956年初全行業公私合營進入高潮。1月30日,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員李燭塵、盛丕華率領24個省(區)和北京、天津、上海工商界人士的代表,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開幕之際,向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報喜,慶賀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
私營企業公私合營前后,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清產核資,民建積極推動各級組織和成員協助政府做了大量這方面工作。清產核資工作完成后,又協助政府對工商業者進行了人事安排,大批學有所長、有經營管理才能的工商業者擔任企業的領導工作。
在改造過程中,民建積極做好“一教育、二代表”工作,發揮了特殊的歷史作用。一教育,就是組織會員認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培養工商業者會員成為工商界中的骨干分子,在社會主義改造中發揮帶頭、模范、橋梁作用;二代表,就是反映和代表工商業者的合法利益和要求,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有關政策問題。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以公私合營來說,先將條件成熟的、企業規模大的采取“采蘋果”式,一個一個公私合營,然后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如“摘葡萄”式,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1952年前后公私合營的企業主要以工業為主,其中民建成員經營的企業占絕大多數。1956年初全行業公私合營進入高潮。1月30日,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員李燭塵、盛丕華率領24個省(區)和北京、天津、上海工商界人士的代表,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開幕之際,向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報喜,慶賀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
私營企業公私合營前后,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清產核資,民建積極推動各級組織和成員協助政府做了大量這方面工作。清產核資工作完成后,又協助政府對工商業者進行了人事安排,大批學有所長、有經營管理才能的工商業者擔任企業的領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