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 展現新作為 省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發言摘錄
發布時間:2021-03-17 16:44:19
|
作者: 宣傳部
在民建浙江省第九屆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6位省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圍繞學習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交流了學習體會。現予以摘錄。
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貿促會會長金凱:在“兩個一百年”交匯、“兩個大局”交融、“兩個五年規劃”交織的特殊時期,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共識、行動智慧和美好愿景,是逐夢未來的重要里程碑。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的召開全面貫徹了中央精神、充分肯定了發展成就、科學謀劃了下步思路,為今后錨定了新發展坐標提供了行動指南。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我們將團結帶領全體民建會員,以全會精神指導湖州民建工作實踐,自覺站在湖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重要窗口”示范樣本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在思想政治引領上有新加強,在服務中心大局上有新作為,在加強自身建設上有新氣象,努力展現民建新作為。一要聚焦政治引領,加強教育引導凝聚人心;二要聚焦新發展格局,資政建言產出高質量成果;三是聚焦民生福祉,發揮優勢不忘初心;四是聚焦作風提升,扎實推進自身建設;五是聚焦地方發展,服務中心彰顯作為。
民建中央委員、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立足于大變局下企業如何變,第一點體會就是:要掌握絕對的核心能力。“十四五”規劃特別強調創新引領推動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推動創新,當我們人均GDP走向高收入階段時,增長的主要源泉不再靠投入資本、投入勞動力,而在于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核心是科創。在2020年這個關鍵的時點上,提倡科創,是一件必要且必須的事情。創新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核心能力的構建最終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第二點體會就是:以創新、綠色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萬事利通過多年的發展實踐,形成萬事利發展理念:栽桑養蠶就是綠水青山,黃繭白繭就是金山銀山;絲綢文創就是脫貧攻堅;絲綢產品就是對美好生活的最佳實踐。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就是萬事利高質量發展的首要目標。為此,萬事利一直在不斷探索技術、模式的突破。萬事利通過無水印花技術和數字化新制造升級解決了污水排放問題,實現了按需定制的模式。就當下來看,數字經濟正在為浙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會、創造新模式,數字經濟正在助推浙江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民建省直屬工委副主任、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張英:學習了中共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感受深刻!“十三五”期間,我省提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三五”即將收官,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十三五”期間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十分認可和滿意的。現在,浙江省“十四五”正待起航,提出要“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十個先行”和打造“四大高地、兩個先行示范區和一個美好家園”的具體目標,十分鼓舞人心。建議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將人才與創新放在首位,十分贊成。
民建省監督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審計廳二級巡視員陳巖明:中共中央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共浙江省委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一是體現了中期規劃和遠景目標有機銜接。中共中央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國家建設和發展戰略的步步深化。我省的《建議》更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提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二是體現了繼承和發展有機統一。規劃建議稿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繼承和發展有機統一,如在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同時,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同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等。我省提出“四高地兩區一家園”目標等也是在原來基礎上的新發展。三是體現了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戰略定力。盡管當前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國擁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可以把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己身上,“辦好自己的事”,通過挖掘、激發國內發展潛能來推進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更好地促進國際合作,更好地實現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
寧波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張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中共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是全面落實中央要求、立足浙江實際、回應人民期盼,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緊扣把握新發展階段新要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大任務、重要舉措和2035年遠景目標,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謀劃了一批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抓手,貫穿了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創新思維的理念方法,是指引我省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好建議。中央到浙江的兩次全會從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從功能上是相輔相成的,從內容上是承接有序的,這充分彰顯了中央的高瞻遠矚,省委的執行有力,全國上下正堅定從容、步伐一致共同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我們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表示衷心擁護和堅決執行,我們也將盡快采取行動,將學習貫徹兩個全會精神進行有機結合,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從深刻領會全會精神,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深度發掘全會精神,精準開展調查研究;深入踐行全會精神,盡心推動社會服務這三個方面做好貫徹落實。
杭州市委會副主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鄭冰: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要認清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提高改革的戰略性、針對性。總結“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國之治”,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中國之治”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中國之治”是堅持“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制度設計;是堅持改革與創新,勇于擔當的社會治理之徑;是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在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胸懷大局,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之治”凝聚了先進文化增進了合作共識。抗疫實踐,成為“中國之治”展示的重要窗口;抗疫經驗,成為“中國之治”深化的加速器;抗疫文化,成為“中國之治”共識的凝合劑。“中國之治”引領著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中國之治”的宗旨也同樣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立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是保持“中國之治”先進性的重要路徑,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是強化“中國之治”經濟基礎,積極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制度選擇。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為“中國之治”提供安全有序的發展環境。
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貿促會會長金凱:在“兩個一百年”交匯、“兩個大局”交融、“兩個五年規劃”交織的特殊時期,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共識、行動智慧和美好愿景,是逐夢未來的重要里程碑。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的召開全面貫徹了中央精神、充分肯定了發展成就、科學謀劃了下步思路,為今后錨定了新發展坐標提供了行動指南。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我們將團結帶領全體民建會員,以全會精神指導湖州民建工作實踐,自覺站在湖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重要窗口”示范樣本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在思想政治引領上有新加強,在服務中心大局上有新作為,在加強自身建設上有新氣象,努力展現民建新作為。一要聚焦政治引領,加強教育引導凝聚人心;二要聚焦新發展格局,資政建言產出高質量成果;三是聚焦民生福祉,發揮優勢不忘初心;四是聚焦作風提升,扎實推進自身建設;五是聚焦地方發展,服務中心彰顯作為。
民建中央委員、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立足于大變局下企業如何變,第一點體會就是:要掌握絕對的核心能力。“十四五”規劃特別強調創新引領推動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推動創新,當我們人均GDP走向高收入階段時,增長的主要源泉不再靠投入資本、投入勞動力,而在于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核心是科創。在2020年這個關鍵的時點上,提倡科創,是一件必要且必須的事情。創新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核心能力的構建最終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第二點體會就是:以創新、綠色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萬事利通過多年的發展實踐,形成萬事利發展理念:栽桑養蠶就是綠水青山,黃繭白繭就是金山銀山;絲綢文創就是脫貧攻堅;絲綢產品就是對美好生活的最佳實踐。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就是萬事利高質量發展的首要目標。為此,萬事利一直在不斷探索技術、模式的突破。萬事利通過無水印花技術和數字化新制造升級解決了污水排放問題,實現了按需定制的模式。就當下來看,數字經濟正在為浙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會、創造新模式,數字經濟正在助推浙江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民建省直屬工委副主任、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張英:學習了中共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感受深刻!“十三五”期間,我省提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三五”即將收官,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十三五”期間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十分認可和滿意的。現在,浙江省“十四五”正待起航,提出要“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十個先行”和打造“四大高地、兩個先行示范區和一個美好家園”的具體目標,十分鼓舞人心。建議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將人才與創新放在首位,十分贊成。
民建省監督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審計廳二級巡視員陳巖明:中共中央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共浙江省委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一是體現了中期規劃和遠景目標有機銜接。中共中央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國家建設和發展戰略的步步深化。我省的《建議》更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提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二是體現了繼承和發展有機統一。規劃建議稿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繼承和發展有機統一,如在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同時,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同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等。我省提出“四高地兩區一家園”目標等也是在原來基礎上的新發展。三是體現了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戰略定力。盡管當前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國擁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可以把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己身上,“辦好自己的事”,通過挖掘、激發國內發展潛能來推進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更好地促進國際合作,更好地實現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
寧波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張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中共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是全面落實中央要求、立足浙江實際、回應人民期盼,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緊扣把握新發展階段新要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大任務、重要舉措和2035年遠景目標,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謀劃了一批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抓手,貫穿了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創新思維的理念方法,是指引我省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好建議。中央到浙江的兩次全會從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從功能上是相輔相成的,從內容上是承接有序的,這充分彰顯了中央的高瞻遠矚,省委的執行有力,全國上下正堅定從容、步伐一致共同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我們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表示衷心擁護和堅決執行,我們也將盡快采取行動,將學習貫徹兩個全會精神進行有機結合,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從深刻領會全會精神,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深度發掘全會精神,精準開展調查研究;深入踐行全會精神,盡心推動社會服務這三個方面做好貫徹落實。
杭州市委會副主委、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鄭冰: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要認清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提高改革的戰略性、針對性。總結“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國之治”,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中國之治”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中國之治”是堅持“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制度設計;是堅持改革與創新,勇于擔當的社會治理之徑;是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在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胸懷大局,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之治”凝聚了先進文化增進了合作共識。抗疫實踐,成為“中國之治”展示的重要窗口;抗疫經驗,成為“中國之治”深化的加速器;抗疫文化,成為“中國之治”共識的凝合劑。“中國之治”引領著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中國之治”的宗旨也同樣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立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是保持“中國之治”先進性的重要路徑,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是強化“中國之治”經濟基礎,積極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制度選擇。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為“中國之治”提供安全有序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