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扶貧車間是浙江民建幫建的
發布時間:2021-06-04 11:12:09
|
作者: 哲建
2月3日下午,正在貴州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扶貧車間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繡服裝、特色小飾品等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習近平對大家說,傳統的也是時尚的,你們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一定要發揚光大苗繡,既能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也能為扶貧產業、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消息轉到“浙江民建”微信朋友圈,一下引來一片點贊。為什么浙江民建會員如此關注這一消息?原來總書記點贊的扶貧車間有浙江民建的一份助力。
全會重視 深入調研開新局
黔西縣是民建中央對口幫扶縣,新仁鄉化屋村是民建中央分配給浙江民建結對幫扶的深度貧困村之一。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陳小平率領浙江省市民建領導班子成員和民建會員企業家54人,赴化屋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陳小平考察了化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心廣場等地,聽取化屋村脫貧攻堅工作匯報,全面細致地了解化屋村在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特色產業發展等情況,簽訂了《黔西縣觀音洞鎮高坡小學援建協議書》,并捐贈了60萬元幫扶資金。
考察期間,省市民建領導班子著眼于精準脫貧,落實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助推化屋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確定了苗繡扶貧車間、黃母牛養殖、村衛生室改建、皂角種植等產業支持項目,并決定通過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用2-3年時間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目標任務,為黔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風雨數載 精準扶貧拔窮根
為完善助力幫扶機制,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會議決定,由省委會牽頭,組建兩個助力幫扶團組,分別由杭州市委會和寧波市委會牽頭,另外8個市委會參與,集全會之力助推新仁鄉化屋村和觀音洞鎮元慶村精準扶貧。
民建省、市委會開展廣泛發動,共計為化屋村、元慶村募集扶貧資金300多萬元。以杭州為例,捐款近140多萬元,近95%的支部參與,全市3/4會員參與了募捐活動,是民建基層支部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會。
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張明華、郭清曄等領導多次赴黔西化屋村、元慶村落實推進項目的實施。與當地黨委政府召開座談會,走訪種養殖企業,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協調解決資金、技術、種源等實際困難。
多措并舉 傾力幫扶結碩果
在項目實施中采取“輸血式”和“造血式”幫扶相結合,把“輸血式”轉變為“造血式”,扎實推進黔西縣旅游產業發展和“黔貨出山”。
浙江民建出資40多萬捐建的苗族刺繡加工廠(現在的扶貧車間),利用化屋村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利益聯結24戶貧困戶,帶動20戶農戶發展刺繡產業。年創收60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并結合旅游業的發展,增強群眾對民族文化的熱愛,積極加入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之中,創造更高的價值。
在貴州黔西縣觀音洞鎮元慶村200多畝皂角種植基地附近墻上,“發展有思路、改革有突破、產業有調整”的標語很醒目。如今,黔西縣正在著手將皂角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
鞏固成果 開啟幫扶新征程
2020年春天,鄉村衛生改造煥然一新,黃母牛養殖戶笑逐顏開,200多畝皂角在春風中點頭致意。昔日的茅草小路,如今已成康莊大道;昔日坑坑洼洼的院壩變身干凈整潔的庭院;昔日“治安靠狗”,今日高清探頭全覆蓋……烏騾壩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黔西縣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縮影。
貴州黔西扶貧十年。民建親眼見證貧困地區巨大變化、親身感受脫貧攻堅巨大成果。幫助引進的“同心”商貿城帶動數萬人就業,幫助培訓的鄉村教師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更大作用,募資600多萬元捐建的“同心”教學樓、操場、圖書館,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十年扶貧路也鞏固了多黨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深化了對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提升了民建自身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幫助黔西脫貧摘帽后,民建浙江省委會將開啟幫扶新階段。著眼長遠、提前謀劃,進一步幫助貴州黔西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消息轉到“浙江民建”微信朋友圈,一下引來一片點贊。為什么浙江民建會員如此關注這一消息?原來總書記點贊的扶貧車間有浙江民建的一份助力。
全會重視 深入調研開新局
黔西縣是民建中央對口幫扶縣,新仁鄉化屋村是民建中央分配給浙江民建結對幫扶的深度貧困村之一。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陳小平率領浙江省市民建領導班子成員和民建會員企業家54人,赴化屋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陳小平考察了化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心廣場等地,聽取化屋村脫貧攻堅工作匯報,全面細致地了解化屋村在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特色產業發展等情況,簽訂了《黔西縣觀音洞鎮高坡小學援建協議書》,并捐贈了60萬元幫扶資金。
考察期間,省市民建領導班子著眼于精準脫貧,落實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助推化屋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確定了苗繡扶貧車間、黃母牛養殖、村衛生室改建、皂角種植等產業支持項目,并決定通過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用2-3年時間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目標任務,為黔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風雨數載 精準扶貧拔窮根
為完善助力幫扶機制,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會議決定,由省委會牽頭,組建兩個助力幫扶團組,分別由杭州市委會和寧波市委會牽頭,另外8個市委會參與,集全會之力助推新仁鄉化屋村和觀音洞鎮元慶村精準扶貧。
民建省、市委會開展廣泛發動,共計為化屋村、元慶村募集扶貧資金300多萬元。以杭州為例,捐款近140多萬元,近95%的支部參與,全市3/4會員參與了募捐活動,是民建基層支部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會。
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張明華、郭清曄等領導多次赴黔西化屋村、元慶村落實推進項目的實施。與當地黨委政府召開座談會,走訪種養殖企業,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協調解決資金、技術、種源等實際困難。
多措并舉 傾力幫扶結碩果
在項目實施中采取“輸血式”和“造血式”幫扶相結合,把“輸血式”轉變為“造血式”,扎實推進黔西縣旅游產業發展和“黔貨出山”。
浙江民建出資40多萬捐建的苗族刺繡加工廠(現在的扶貧車間),利用化屋村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利益聯結24戶貧困戶,帶動20戶農戶發展刺繡產業。年創收60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并結合旅游業的發展,增強群眾對民族文化的熱愛,積極加入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之中,創造更高的價值。
在貴州黔西縣觀音洞鎮元慶村200多畝皂角種植基地附近墻上,“發展有思路、改革有突破、產業有調整”的標語很醒目。如今,黔西縣正在著手將皂角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
鞏固成果 開啟幫扶新征程
2020年春天,鄉村衛生改造煥然一新,黃母牛養殖戶笑逐顏開,200多畝皂角在春風中點頭致意。昔日的茅草小路,如今已成康莊大道;昔日坑坑洼洼的院壩變身干凈整潔的庭院;昔日“治安靠狗”,今日高清探頭全覆蓋……烏騾壩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黔西縣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縮影。
貴州黔西扶貧十年。民建親眼見證貧困地區巨大變化、親身感受脫貧攻堅巨大成果。幫助引進的“同心”商貿城帶動數萬人就業,幫助培訓的鄉村教師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更大作用,募資600多萬元捐建的“同心”教學樓、操場、圖書館,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十年扶貧路也鞏固了多黨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深化了對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提升了民建自身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幫助黔西脫貧摘帽后,民建浙江省委會將開啟幫扶新階段。著眼長遠、提前謀劃,進一步幫助貴州黔西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